乡村教师施美满:先后援藏援疆支教 只为把乡村孩子“举”得更高

原标题:

乡村教师施美满:先后援藏援疆支教 只为把乡村孩子“举”得更高

南方日报记者 黄林

师范毕业后,一直扎根乡镇学校,一教就是27年,她说:“农村孩子读书不容易,我能教多少是多少。”

跨越数千公里,先后前往西藏、新疆支教,她说:“这是我职业生涯中作出的最正确的选择。”

回到家乡,放弃调入县城中学的机会,依然选择扎根乡村中学,她说:“深耕乡村教育,是我做老师的初心,我想继续把心血倾注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上。”

采访中,阳江市阳东区红丰镇塘围初级中学(下称“塘围中学”)老师施美满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普通教师”,一度不好意思地表示自己“没什么好写的”。

图片

施美满。南方日报记者 雷怡婷 摄

自从奔赴乡村教育一线,20多年来施美满潜心教学、细心呵护学生成长,及至将爱播撒到更远的边疆地区,这个“普通教师”做了许多不普通的事情。她的努力和奉献也渐渐被更多人看到,这些年,她先后获得“南粤优秀教师”“阳江市优秀教师”以及“广东省教育援疆‘五个一工程’先进标兵”等称号,2021年还被评为“广东好人”。

好老师点燃“教师梦”

施美满觉得自己当老师是宿命使然。之所以这样认为,还得从她的求学之路说起。

上世纪70年代末出生的施美满来自阳江一个偏远山村。因为家里条件有限,她的求学之路并不那么顺利。

临近初中毕业时,因家境困窘,施美满面临辍学的危机。眼见没希望读书,她只能找了个厂子开始打工。但她的老师始终没有放弃劝她读书,“我的班主任和语文老师数次轮番上门做我父母的思想工作,还帮我筹钱去上学。”施美满有些哽咽地回忆起当时情景,她说正是由于老师的坚持不懈才打动了父母,让父母决定咬咬牙继续供她读书。

就这样,施美满重新上起了学,一番刻苦后考上了阳江师范学校。“现在想起来,我跟父母都很感慨,幸亏当时老师们拉了我一把。”施美满说,从那时候起,她就有了当老师的梦想,希望做一个像她老师那样的人民教师,把爱传播给更多人。

毕业后,施美满先后在阳东几所乡镇小学任教,直到2006年调至塘围中学,此后便一直在该校任职。乡村学校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都相对欠缺,不管是在乡镇小学还是在塘围中学,施美满的课程都排得满满的。从教以来,她教过英语、语文、历史,经常一年教三四个班,最辛苦的时候几乎一整天都在上课。

教书育人,除了教书,施美满还牵挂着孩子们的生活。乡村学校多是留守儿童,为了让孩子们身心健康地成长,她在当班主任期间,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性格特点等都了如指掌。上门家访时,她一边教导孩子在家听大人的话,一边不忘在大人面前表扬孩子,引导家长多鼓励孩子;遇到学生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充当起“知心姐姐”的角色,让学生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有时还会点一杯奶茶、带几块糖鼓励学生尽快调整状态。

希望能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走进西藏,是许多人一辈子难忘的经历,对施美满来说,同样如此。只不过她的经历不是观光旅游,而是支教。

2016年,广东省教育厅组织招募第一批“组团式”援藏教师。阳江市教育局下发通知后,施美满立即报名前往西藏支教,当时阳江共有两名支教老师,她是其中之一。

“乡村教育不容易,以前也关注过西藏教育的一些困境,就希望自己能为那边的孩子做点什么。”施美满说。

当时她的女儿刚上高二,正是准备高考、需要陪伴的关键时刻,她还是毅然出发去了西藏。不过,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女儿十分支持她这个决定,并且为妈妈感到骄傲。

于是,施美满来到了林芝市巴宜区中学支教。

在巴宜区中学,她负责七年级7个班的历史教学,工作量不小,而且巴宜区中学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农牧区,天性活泼、课堂专注力不强。施美满发现后,并没有急于开展教学,而是主动与他们谈心、交流。

在交谈的过程中,学生告诉她林芝有哪些好玩的、好吃的,她则告诉学生在3000多公里外的广东有哪些风土人情。一来二往,师生之间拉近了距离,教学工作也顺利开展起来。

“同学们,希望你们有一天也去老师的家乡看看。”施美满鼓励学生认真学习,将来去看更广阔的世界。为进一步拉近西藏与广东学生的距离,她积极引导两地学生通过视频、书信的形式加强沟通,为双方架起友谊的桥梁。

课堂之外,施美满也时刻关心学生。她家访时发现,一些贫困学生家里会挖当地的土特产回家吃,而这些土特产可以作为药材和食材售卖,便托好友联系商家收购,改善他们的生活。此外,她还联系朋友为当地孤儿院的孩子捐赠新衣,为孩子们送上暖暖爱意。

除了上课,施美满也将丰富的教学经验分享给当地教师。她发现当地学校近年来在硬件设施上有了不少改进,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仍较落后,因此她希望将更多先进的理念带给当地教师。支教期间,她以“结对子”的方式帮助、指导当地老师开展了多场教学教研活动,参加各类教学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相处,施美满赢得了当地师生的信任与喜爱,大家都知道学校有个从广东阳江来的历史老师,她还被授予“援藏无私奉献奖”。

持续扎根乡村教育一线

虽然被授予“援藏无私奉献奖”,但施美满心里一直有一个小小遗憾,那就是援藏支教没有坚持完一年。

原来,在支教临近结束时,施美满某天晚上突然患病晕厥,经过医生全力救治才苏醒过来。在高寒缺氧的地方,晕厥是十分危险的症状,基于身体因素,领队让她提前结束支教。

这让施美满心里一直留有遗憾。于是在2018年8月得知“广东省万名教师援疆支教计划”的消息后,她又一次毫不犹豫地踏上了支教之路,并被任命为阳江市支教队领队,带领11名教师前往新疆喀什地区支教。

和在西藏类似,施美满初到新疆便有些水土不服。然而面对身体诸多不适,她还是咬牙坚持下来了。施美满介绍,天气干燥她就多喝水,为了倒时差就改变自己的作息习惯。慢慢地,她克服了这些困难,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

在新疆,施美满担任4个班的教学、教务工作,在晨光熹微中走进教室,在黄昏余晖下走出教室,生活忙碌而充实。她的辛勤也被同事和领导看在眼里,由于工作优秀,施美满被评为“万人援疆支教”先进标兵,并被广东省教育厅通报表扬。

2020年支教结束,施美满放弃调入县区中学的机会,依然选择回到工作了十多年的塘围中学,继续当一名乡村老师。

“离开乡村去县区教书,可能会让我有不一样的平台和未来。可乡镇的孩子们更需要我,所以我还是选择回到这里。”施美满说,当初的求学经历让她深知农村孩子的求学之路有多难,即使时代发展到今天,塘围中学已由原来的乡村中学变成跟城镇接轨的学校,学生达到2000人,师资这一块还是有缺口。“这里的孩子跟城里孩子相比,接受教育的条件还是有一定差距。”施美满说。

而她的初心正是想为乡村教育贡献一点力量,帮助乡村孩子成长、成才。“只要能‘点亮’一个孩子,我就愿意将青春和汗水挥洒在乡村教育一线。”施美满已经记不清带过了多少学生,但她记得很多个当老师的幸福瞬间。

比如收到西藏支教学生寄来考上大学的信,并邀请她过去自己上大学的城市玩;得知当初想考大学遭到家里反对,在她的帮助下,顺利考上大学本科的学生已在深圳一家公司当上了经理;曾经调皮捣蛋,在她的细心教导下顺利考上高中的学生,现在当了老板……

师者如炬,只为点亮更多星光。采访结束,施美满再次表示,作为一名普通老师,她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她希望将爱与希望传递给更多乡村的孩子,托举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