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工作人员查看集采药品。图:IC photo
文|李井奎
2024年12月13日,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集采)在上海开标。根据国家医保局最近统计出的最终中选结果,本次集采共有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涉及62个药品品种,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
根据记者从开标现场发回的报道,传统制药企业纷纷表示明显感到了压力。国内不少健康经济学的研究也不断表明,几个批次的集采下来,产业端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集采推动医药企业主动降低医药销售费用、加快转型升级。自2018年以来,国内创新药数量增幅显著,促进了行业的转型升级。
此次集采共有439家申报企业,参与投标的产品达778个,最终62种药品采购成功,阿司匹林肠溶片低至0.03元一片、氯化钾注射液低至0.16元一支。数据显示,经过激烈的角逐,本轮集采投标企业的中选率约为53.3%,创下历史新低。拟中选的385个药品中,超50个药品拟中选价格较最高有效申报价降幅超过90%。间苯三酚注射剂最低拟中选价格为0.22元(规格:4ml:40mg*1支),较最高有效申报价2.8805元降幅达92.36%。
在这场激烈的竞价中,B证企业(指持有药品上市许可,但没有生产能力而需委托生产的企业)展现出了惊人的竞争力。以间苯三酚注射液为例,B证持有企业四川海梦智森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凭借0.22元/支的最低价夺得该品种第一顺位的中标资格。在间苯三酚注射液的9家中标企业中,有6家均为B证企业,占比高达三分之二。其他A证企业(代表自行生产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批文拥有者和生产企业相同)如万邦德制药、湖南科伦等均未中标。本次第十批集采的激烈竞争,或与过去几年B证企业的不断涌现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以来,B证监管日趋严格,国家药监局多次发文加强药品受托生产监督管理。
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是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由国家医保局等部门组织各省组成采购联盟,明确药品采购数量集中采购,以量换价,最终目的是让群众以比较低廉的价格用上质量好的药品。“看病贵”之前一直是民生难题,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是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通过集中药品采购,探索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努力降低群众药费负担,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保障用药安全。由此可以看到,国家药品集采乃是一项善政,它的出发点就是为老百姓降低药费负担,解决“看病贵”的老大难问题。
药品市场,是主流经济学教科书所谓存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失灵问题的一个重要市场。许多药品的生产,由于其生产成本并不为公众所知,所以药品企业就有操纵价格的空间。尤其是一些已经超出知识产权保护期限的传统药品,其生产的边际成本可能很低,因此,倘若这类企业利用患者与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定出虚高的价格,从中谋取超额利润。因此,政府有义务对这类市场进行干预。
且慢!主流经济学的这一逻辑,似乎有一个问题,因为根据主流经济学推崇的竞争原则,倘若这类市场有超额利润存在,就会有其他的企业伺机而入,与在位的企业抢食其中的利润空间,从而在不降低产品质量的情况压低市场价格。即便药品市场上患者与药企信息不对称,但药企之间的竞争应该可以降低价格,并通过提高自己的药品质量来占有更大市场呀?
财新mini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