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图书馆和书店“充电”学习成为不少人的生活新常态。 云南日报记者 王毅 摄
作者 李国庆 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经正书院建于昆明翠湖西北隅,书院采用粉墙青瓦木构建筑的传统园林式布局,层次丰富,院落穿插,花木点染,是一个传经授道、教书育人的好地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诏令全国书院改办为学堂,光绪三十年(1904年),废除封建科举制度,并在全国各地创办小学堂和师范传习所。昆明经正书院先是改为方言学堂,1905年又改办为高等学堂,不久,高等学堂又改办成两级师范学校。
宣统元年春,两级师范学校迁往新校址,省提学司决定利用留下的原校址“酌量改并,迁就腾挪”,作为新创办的云南图书馆的馆址。宣统元年十月二日(1909年11月14日),云南图书馆正式对外免费开放,开始在云南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原有的经正书院藏书楼刚好可作书库藏书之用,楼下的堂屋、斋舍足够开辟为阅览室。
经正书院的藏书成为了云南图书馆的藏书重要来源之一。经学者研究,经正书院、五华书院和育才书院的藏书汇集在一起,构成了云南图书馆的最初藏书规模。1911年7月,改名云南图书博物馆,设立采编、阅览、印售、总务四个部门,其中印售部根据都督府的命令,接收了云南官书局发行的图书和曾刻印的书版,继续刻印书籍销售。
清代昆明有“三大书院”之说,藏书最多者应该就是经正书院,张维在所著《袁嘉谷传》中说道:“经正书院的藏书颇为丰富,可称‘富甲滇南’。除最早的73部经史典籍外,后来又从沪、粤等地先后添购数十万卷书籍,包括一些实用的新书和译著,如《海国图志》《万国史记》及一些丛书等。”朱汉民、邓洪波、高峰煜合著的《长江流域的书院》一文中给出了如下断语:“稽考文献,各地藏书确有数目可考的书院就有122所之多,超过唐、宋、元、明四代之总和,其中长江流域的书院有65所,占总数的53.3%。从地域上看,这些书院分布在今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江苏、上海各省市区,最西的为云南腾冲来凤书院,最东的为上海求志、敬业、龙门诸书院。藏书数量,最多的是云南昆明经正书院。”
但是这个结论的出处在哪里呢?王水乔所著《云南藏书文化研究》一书中收录了光绪十八年经正书院高材生李坤所著《昆明经正书院藏书记》一文,讲到了总督王文韶和巡抚谭钧培修建起经正书院,而后派人到上海、广东、湖北、南京等地前去购书,总数达到了“数十万卷”,之后他们又在经正书院内建起了藏书楼,让人可以随意去参观,因此经正书院所藏的数十万卷书这个数字,就成为了相关研究文章常常引用的数据。而在晚清时代能有数十万卷藏书,确实是十分巨大的数额,难怪朱汉民等先生认为经正书院的藏书是那个时代之最。
《经正书院条规》中的其中一条为:“院中存书,为公同校仇考察之用,诸生日所诵习者,正经正史易购之书应由自置。”这句话说,来经正书院的学生必须要自备经常用到的正经正史。如果没有钱买这些书怎么办呢?该条规中又做了如下的说明:“若诸生自无书籍,应由监院将购置院中经史各部,量酌人数,分发点诵考证,详登簿籍,计日轮转。如有遗失残毁,责令本生赔偿。”看来,这就是经正书院大量购书的原因。
其实从建院之初,经正书院就有购书的打算。光绪十六年十二月,王文韶和谭钧培给皇帝上了《筹建经正书院恳恩颁赐匾额折》,谈到了经正书院所选择的建院地址是在省城贡院右侧,并且也准备购买书籍放在书院中让学生们浏览。这里所说的贡院右侧,按照《昆明古地图》上的标示,其实就在翠湖边上。方国瑜主编的《云南史料丛刊》第10卷中,收有《拟就报恩寺故址添买水田修建经正书院详文》,该文中有如下一段话:翠海北边报恩寺故址地颇静雅,现复空旷,堪以改建经古书院,众口一辞,并无异议。前于七月初六日,蒙会同前署藩司汤、臬司岑、粮道松、开广道场及昆明县曾、署令绅等亦随同亲侍履勘,承示此地静雅,若建立书院,实足以爽心豁目。
看来,当时的翠湖叫翠海,而在其北边原有一座报恩寺,不知何故,后来荒废了,于是众人提议在报恩寺的遗址之上建造经正书院。
1909年,开始在云南图书馆内筹办博物馆。宣统三年(1911年)七月,在图书馆内的博物馆正式成立,馆名改为“云南图书馆兼博物馆”,简称“云南图书博物馆”。当时,从图书馆西侧的拱门进去就是博物馆,四周的平房设有展厅。院内分成陈列室和动物园两个部分,陈列室又分成天产部、历史部、美术部、工艺部、教育部、科学部六个部门,至此,近代云南的博物事业开始起步。
民国元年(1912年)二月,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后新成立的云南军政府下令云南图书馆缩小规模,又下令搬迁至景星街原清朝的云南旧粮道署,馆址腾给陆军偕行社(即陆军招待所)。民国八年(1919年),在图书馆全体职员的恳求下,云南图书博物馆得以迁回翠湖公园西北隅原址。民国十八年(1929年),改名为“云南省立国学图书馆”,民国二十年(1931年),又更名为“云南省立昆华图书馆”,并在此后的若干年内,根据使用功能要求,对馆舍进行了诸多改造和装修。
1950年5月,在翠湖省立昆华图书馆原址正式成立“云南省昆明人民图书馆”,1951年9月,更名为“云南人民图书馆”,馆舍有所扩大,藏书日益增多,还在市内多处设立阅览室。1953年10月,遵照文化部指示,“云南人民图书馆”正式改名为“云南省博物馆”,该馆名一直沿用至今。1972年云南省革命委员会决定选址翠湖南路2号,重新建设云南省图书馆新馆,并于1975年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同年3月1日正式向读者开放。
1998年4月16日,云南省图书馆新馆建设工程奠基仪式开始,2004年1月,云南省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
新建成的云南省图书馆形象标识整体是一个平放的椭圆形状,主体色调为蓝色。标识的内部是两个椭圆环形,环形的上部是云南省图书馆的英语名称,环形下部是繁体中文的云南省图书馆,中心是一本翻开着的书,又似一只正在空中飞舞翱翔的飞鸟。
(作者注: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江河行地劲草庐先生的文章,并引用了部分资料,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