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江济淮弃渣场“变身”高标准农田

大皖新闻讯  引江济淮工程是集供水、航运与生态效益于一体的安徽省基础设施建设“一号工程”,随着2022年底引江济淮一期工程试通水通航,工程如今正在发挥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那么,工程结束后遗留下大量的废弃渣土如何处理?大皖新闻记者日前了解到,引江济淮工程在合肥使用的38个弃土场约7.43万亩正进行移交复垦,预计明年全部完成复垦工作,届时大片荒地将“改头换面”。

图片

施工现场航拍图

12月24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城西桥中心,这里是安徽建工路港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引江济淮工程二号弃渣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施工现场,远处江淮运河和蜀山泵站隐约可见。冬日的暖阳下,数百台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环保自卸车正在进行土地平整,不久的将来这里就会变成大片的良田。

据介绍,引江济淮工程二号弃渣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实施范围涉及城西桥村、富兴村、三岗村和河西村,由于施工期项目规划建设、房屋拆迁、铁路横穿弃土区、文物考古挖掘、高压线路保护、道路回填等问题,导致弃渣场情况复杂,整平方案、复垦方案反复修改、敲定。此外,场地的地形变化较大,表面裸露的红砂岩也对施工带来了挑战。

“这里原来是引江济淮主航道四个标段的弃土场,现在正在进行土地复垦工作,复垦总面积约5669亩,主要施工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建设、农田防护、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保护等。”建工路港引江济淮工程二号弃渣场临时用地土地复垦项目负责人尤亮介绍,“经过三个月的连续作战,现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剩余道路、沟渠将于本月底完工,完工后将交由高新区政府用作高标准农田建设。”随后,尤亮向记者介绍路基建设情况,“内部田间道考虑田间生产,确保田间通达100%。”项目路网整体规划考虑便于田间生产,利用产业发展,与外部主干道循环贯通,打造生产、生态、旅游观光的特色农田路网。

记者了解到,引江济淮工程在合肥市占用临时用地约9.18万亩。其中,弃土场38个约7.43万亩;排泥区13个约0.76万亩;施工场站等临时用地约0.99万亩。合肥市引江济淮办(公司)全力协调相关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推进38个弃土场约7.43万亩的移交复垦工作,截至今年11月,已全部移交属地政府,正有序开展复垦工作。

自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合肥建管处辖内9个河渠标临时用地共使用临时用地38646亩,主要用于河渠标弃渣、施工便道、项目部及施工场站建设。其中,弃渣场涉及高新区、蜀山区、经开区及肥西县共17处,除江淮沟通段4号弃渣场由二期工程合肥水源工程占用外,到2025年3月可全部完成复垦工作;施工临时用地批复面积2202亩,其中402亩临时用地转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使用,其余已全部复垦。

安徽省引江济淮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建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弃渣场复垦与生态修复能够推进损毁土地复垦,改善生态环境,有利于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用地供给,是实施资源节约优先战略、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重要途径,引江济淮将持续协调相关单位、联合参建单位加快复垦进度,尽早完成复垦工作,推动加强环境治理恢复、促进可持续发展。

大皖新闻记者  刘旸  文/图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