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有关情况。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党委书记谢斌介绍,当自我感觉有心理问题时,可以考虑采取以下方法。
一是自我心理调整。既不沉溺于自己的心理不适,也不强求自己立即摆脱它。先接纳自己这种状态,与其和平共处,同时找出导致不良情绪等问题的消极想法,根据客观现实,调整非理性的认知,不钻“牛角尖”,比如:更合理地设定自己的目标同时可以采用一些基本的减压方法,如学习深呼吸练习、冥想、瑜伽、太极等;做好时间管理,做到张弛有道;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
二是积极寻求人际支持。比如与家人、朋友或同学、同事保持联系沟通,选择合适的倾诉对象倾诉、求助,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获得情感支持和实际帮助。
三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规律的运动,尤其像跑步、快走、游泳、打球、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和健康的饮食习惯;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等。健康生活方式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还可以显著改善心理健康。这里需要提醒,有一些大家自认为有效的减压方式,其实是不健康甚至有害的,如酗酒、暴饮暴食、过度购物、沉迷网络或游戏等,因为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身心健康和生活适应的问题,陷入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当心理问题持续一段时间,通过自我调适仍无法改善时,不要忘记到医疗卫生机构、心理咨询机构、社会工作室等机构,或者通过拨打心理热线,进行咨询和评估,通过专业帮助缓解压力、改善心理健康。有些人觉得,去寻求心理健康方面的专业帮助是丢脸的事、会影响自己前途,或者觉得一旦接触专业机构,个人隐私就无法保证。这类担心没有必要。我们的法律法规对患者隐私保护有严格规定,专业机构必须遵守;心理的疾病其实和躯体的疾病一样,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有可能遇到的,咱们如何面对躯体疾病,就如何坦然面对心理疾病,如果全社会都能做到这样,大家的顾虑也会越来越少。
(总台央视记者 张萍 史迎春)
©2024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