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EUM
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
文物,
记录过去,映照当下。
山西是文物大省,
除大量不可移动文物,
各博物馆现存可移动文物达320余万件(套)。
每一件文物,
都讲述着三晋文明故事,
构建着共同的精神家园。
为了让人们从静默的文物中,
看得见鲜活的历史细节,
触摸到过往生活的人间温度,
感知器物之美、探索之美、文明之美,
由山西省文物局主办,
山西晚报、山西省博物馆协会承办,
启动了“晋地宝藏·神奇文物在这里”第三季。
从此刻起,
让我们感受山西文物的神奇……
往期回顾
▼
▲山西晚报2024年8月30日报道版面
文
物
档
案
主角:王渊桃竹锦鸡图轴
体态:纵162.5厘米、横133厘米
出生时期:元
出生地:1986年山西省文物商店拨交
藏宝地:山西博物院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文物局专门成立了由谢稚柳任组长,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傅熹年、谢辰生为组员的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开始对各地所藏古代书画进行全面系统的鉴定。他们前后历时8年,行程数万里,共鉴定了8万余件中国古代书画,编成《中国古代书画目录》,记录下这些名作的传世状况。
其中一天,徐邦达、刘九庵两位先生来到太原,进入山西省文物商店。据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连起先生回忆,“他们就从地下室抱了一堆破烂,其中一个打开。我一看,诶呀,这个东西慢打,慢打,这个很重要。因为它中间撕了,卷的时候不同步,愣打就一直扯了。后来慢慢顺好了再打。当时很暗,拿到明处一看,很快就看到它的款了。我说,徐先生,王若水王渊来了。一看,特别高兴,元朝画家王渊,画花鸟的。”
这幅画作是山西省文物商店上世纪70年代从乡下购得的,一直未能确认是不是真迹。徐邦达、刘九庵都是书画鉴定大师,他们最终确定,这就是元代著名画家王渊的真迹《桃竹锦鸡图》。1986年9月22日,经过故宫博物院的精心装裱,恢复了原貌的《桃竹锦鸡图》移交山西省博物馆收藏。
▲元 王渊 桃竹锦鸡图轴
山西博物院藏
山西省文物局供图
这幅绢本水墨画《桃竹锦鸡图》轴,纵162.5厘米、横133厘米。画面呈对角构图,几块湖石居于右下角,桃竹之属位于左上角。一双锦鸡,雄鸡居于左下角,视线朝向右上;雌鸡位于右上角,视线迎向雄鸡的目光,似乎在唱和。湖石、桃竹,以及一高一低两只锦鸡,画中四大要素形成X形画面。为了不使画面过稳,又在右侧湖石上添加一只小雀,双鸡独雀,重新在画面里形成一个锐三角布局。这样的安排甚至在今天的图案设计中也不难看到。
画右湖石上留有隶书题款,内容为“至正三年冬腊月钱唐(塘)王渊若水为仲华良友画。”至正三年(1343年),是元代最后一位皇帝元顺帝的最后一个年号,此时距离大元灭亡只剩下25年光阴。
王渊字若水,号澹轩,又号虎林逸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生卒不详,生平资料甚少。仲华,王渊的好友,具体是谁未知。据查阅元代文人画家各方资料,有一种可能是指浙江金华名族、时任曹娥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梁湖街道梁湖村)驿馆的诸葛仲华,元末文人宋禧曾给他赠诗一首。宋禧至正十年(1350年)中举,师从元代诗坛领袖、著名书法家杨维桢。杨维桢元末避居富春山,后迁住钱塘,与王渊交好,曾为之题画《绿衣使图》。受杨维桢影响,宋禧也十分喜欢王渊的画作,曾作诗《题王若水画三首》。
在宋禧的《庸庵集》里记录着这么一件事,其余姚(今浙江余姚)老乡王云谷的母亲年过八十,“且有禄养之乐”,王渊于是画了一幅《萱塘竹雀图》赠给王云谷,当时也是至正三年。28年后,大约明洪武四年(1371年),宋禧路过余姚时,王云谷拿出这幅画来给他看。这时,王渊应该已经辞世。宋禧感慨万千,作《为王云谷题王若水画》诗一首,其中有“萱草花开百忧远”的名句。
这种交往背景下,王渊为诸葛仲华画《桃竹锦鸡图》也存在可能。
▲元 王渊 竹石集禽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图源:上海博物馆官网
作为职业画家,王渊“幼习丹青,赵文敏多指教之”(《图绘宝鉴》)。赵文敏即赵孟頫。赵孟頫死于至治二年(1322年),享年69岁。元贞元年(1295年),43岁的赵孟頫弃官回到浙江,很有可能从此开始,王渊便跟着赵孟頫学习绘画了。赵孟頫的弟子陈琳在大德五年(1301年)画了一幅《溪凫图》,赵孟頫帮他润色。而这一年,王渊则为赵孟頫的夫人管道升画过小像。在此之前的大德三年(1299年),王渊还画了一幅《秋山行旅图》送给陈琳。有专家推断,王渊受教于赵孟頫的可能性最大、次数也最多的时间,应该是在元贞元年至大德三年(1295年-1299年)这个时期。
根据现存实物和文献著录分析,王渊作品中有年款可查的,时间大致是始于大德三年,终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最早的作品是大德三年送给陈琳的《秋山行旅图》,至大三年(1310年)作《秋塘立鹭图》,至治二年(1322年)作《四季长春图》,元统元年(1333年)作《古木鸣禽图》。从至正元年到至正九年(1341年-1349年),作品集中出现,有《柳荷驾鹅图》《竹石集禽图》《桃竹春禽图》《桃竹锦鸡图》等共11件,至正二十四年至二十六年间(1364年-1366年)还有4件作品见于著录。有学者由此推论,王渊的艺术活动主要是在大德以后到至正年间,而按照作品纪年算起来,王渊可能活到九十多岁。
天历(1328年-1330年)年间,王渊受邀在南京龙翔寺画三丈多高的壁画。尽管当时已经颇具名气,但王渊仍然虚心向其他画师请教如何画鬼。王渊在绘画方面基本上以古人为师,山水学习北宋画院画家郭熙,花鸟学习五代宫廷画家黄荃,人物则追随更早的唐代画家。
他的画工非常扎实,创作题材也比较广泛,特别是以水墨法画花鸟独具一格,即使学习郭熙和黄筌,却“无一笔院体”“一一精妙”“当代绝艺也”(《图绘宝鉴》)。从这幅《桃竹锦鸡图》中不难看出,王渊在仿效黄筌工笔勾勒的同时,用自己的手法加以水墨皴染,虽非施色,却能墨分五色,表现出一种多彩感觉。以墨代色是王渊花鸟画的显著特征,元代又是花鸟画法从“色”到“墨”过渡的重要时期,王渊作品无疑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元 王渊 桃竹锦鸡图轴
故宫博物院藏
图源:故宫博物院官网
“拣得春风最好枝,只有江南王若水”。时人无不喜爱王渊作品,杨维桢、宋禧之外,潘纯、袁凯、柳贯、张雨、张光弼、陶宗仪、王逢、李孝光、顾瑛等名流纷纷为之作诗题画。元顺帝也召之入宫,元宫词有曰:“内中独召王渊画,仿得黄筌孔雀图”。今人亦有识者,黄宾虹老翁就颇崇王渊,时常在自己的花鸟画上作“仿王若水笔意”题跋。
除了这幅《桃竹锦鸡图》,王渊另有作于至正九年(1349年)的《桃竹锦鸡图轴》藏于故宫博物院、作于至正六年(1346年)的《桃竹春禽图》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寓意富贵喜庆的“桃竹佳禽相配”这一题材在宋代就很流行,依据《宣和画谱》记载,从五代黄筌、黄居宝、黄居寀父子开始,北宋徐熙、徐崇嗣、唐希雅、赵昌、崔悫、马贲等大家都或多或少画过这一题材。到了元代,这个题材再次出现,并在王渊手里开始了新的突破。
文|唐晋
图|山西省文物局
海报制作|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傅宇珺
海报题字|柴然
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
辑|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南丽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