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闵行区新梅小学举办了一场非遗传承项目课程共享活动,展示学生学习盘扣制作的成果。没想到校长陈红说:“这门课程刚引入时险些夭折,因为上课时要让孩子们飞针走线,还要灵活使用剪刀,是不是会有点害怕?好在,是孩子们的热爱和坚持,才让这门特色课程保留了下来。”
“又是针又是剪刀,起初是蛮让人担心的。但是,别把孩子们看得太娇嫩,只要老师引导和管理得当,在课堂上使用针和剪刀做手工,也不会一定就是危险行为。”盘扣社团指导教师陈婉玲说,社团办了三年,没有发生过一起伤害事故,反而是参加这项活动的孩子们越来越细心了,手也变得更灵巧了,更不容易发生针扎到手、剪刀戳破皮的事了。
新梅小学放心让孩子们接触和使用缝衣针、剪刀的做法被传为了美谈。昨天,闵行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所属的15所学校的近两百名学生,排着队到新梅小学上盘扣课。“这是我第一次拿起剪刀。”“在家里,我从来没碰过缝衣针,连我妈也不会缝纽扣,扣子掉了都是找外婆缝的。”……孩子们纷纷向记者吐槽家长的“精细化”保护,让他们与缝缝补补之类的家务活绝缘了。
图说:新梅小学盘扣活动辐射到集团内多所学校 采访对象供图
沪上一所小学的班主任说,学校规定孩子们的文具盒里是禁止携带剪刀、美工刀等尖锐工具的,现在的美术课也不教剪纸了,改为手撕纸,即便偶尔要裁纸张,提供给孩子们的也是塑料圆头剪刀,连刀片都是塑料的。以前小学生十分爱玩的蜡纸刻画,早就在校园里消失了,原因就是怕刻刀伤人。
“怕出事”“求保险”,让青少年的动手能力每况愈下。某高中组织高一年级学生秋游采橘,每人发一把剪刀,要求把树上的橘子剪下来放到篮子里。结果,有学生愣是不敢下手,还有学生剪下的橘子上的叶柄足有一个食指那么长。
“别说剪刀了,就是榔头、锤子、钉子,哪样不是全塑料的?即便这样,有些家长的投诉也是接二连三的。”某幼儿园园长说了一件奇葩事。一位好动的男生在草地里模仿左右腿交叉前行的动作,突然自己的左腿绊住了右腿,摔倒在地后膝盖处擦破了点皮,当天家长的投诉电话就从幼儿园打到了教育局,指责老师“怎么不看住孩子”。
剪开斜条,拗出各种造型,再用针线收口,孩子们的小手在布料上穿梭,剪刀和针线成了“魔法棒”,制作出蜻蜓、葫芦、胸针、戒子、莲蓬等各种可爱的盘扣饰品。看着孩子们的作品,上海市街头艺人(盘扣)王美兰说,像女红这样的手工活是应该代代传下去的,如果连针线、剪刀都觉得有危险,那孩子们长大了还怎么生活啊?家庭里的有些针线活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比如裤脚脱线了,临时要找裁缝铺补一下,还不一定很快就能找得到呢;再比如,心爱的羊毛衫蛀了个小洞,如果绣上一朵小饰物,保管又实用又好看。
“正是家长们的充分信任和孩子们的大胆探索,我们学校这个盘扣社团才能一年又一年坚持下去。许多出自孩子们之手的作品,家长看了都激动不已。”陈红校长说。
“技艺再出色的裁缝也会有针扎手的时候,这有什么要紧的。我在新梅小学带了三年盘扣社团,报名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可惜还没有男生参加这项活动。其实,胆大、心细、手巧,这也是创新能力的基本要素。太溺爱的孩子不会有什么大出息。”王美兰说。
新民晚报记者 王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