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梦想的“高炉卫士”

曾沙是首钢水钢公司炼铁事业部高炉作业区生产甲班高炉工长。2013年7月,从辽宁科技学院冶金工程专业毕业后来到水钢,成了一名炼铁工人。11年来,面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持之以恒、矢志不渝。

从高炉炉前工开始起步,曾沙并不满足于每天上班时间所掌握的技能。他给自己定了一条规矩:每天提前1小时到岗,当天上班存在的问题不解决不下班。曾沙先后在炉前、热卷、配管、炉内等多岗位学习锻炼。2021年,成为高炉工长。作为一班之长,面对各种工序和突发事件,工长的决策关系到公司的得失,并不能以试错为代价。

一天,曾沙当班,电脑屏幕上布料运行数据突然出现异常。凭借多年经验,曾沙快速判断是上料系统参数出现了问题。如果继续布料,会造成煤气流分布失常,导致炉况失控。但是不布料,又会导致高炉被迫减风、休风。一时间,进退两难。

曾沙迅速冷静下来,不停地查看炉顶红外成像,观察布料溜槽倾动情况。他发现布料过于集中在中心,此时突然想起曾经看到过一篇资料,提到“手动调节布料倾动,改变布料运行”的方法。他再次认真查看布料溜槽倾动,情况紧急,决定立刻手动调节。一度、两度……倾动一点点变化,结合平时经验,在将倾动调到43度左右时进行单环布料,成功避免了一次高炉减风,也为电气检修、查找故障争取了时间。

2023年,按照水钢吨钢内部降本增效500元要求,炼铁事业部提出钒钛球冶炼攻关、分级入炉、回收下渣铁等降本措施,高炉作业区也开始摸索布料规律。10月中旬,3号高炉随着钛比不断增加,开始尝试将球团布在边上。一开始影响不大,但没过多久水温差数据开始下降,到夜班时,风压数据出现较大波动,高炉炉况产生波动。通过数据分析,曾沙立即采取撤风温、减煤、让风等一系列措施,但是炉况并没有恢复的迹象。时间一点一滴地流逝,夜间4时甚至出现了炉料难行,再这样下去,将造成悬料事故,对炉况带来更大的影响。怎么办?

曾沙的大脑飞速运转,鼻尖上和手心里都渗出毛毛汗。他心里琢磨:“因为烧结检修,没有足够的烧结矿,今天又使用了20%的落地烧结矿,而且钛球和落地烧结矿都被布在炉体边上,导致边缘气流受到抑制,炉体水温差才会不断下行,风压波动才会增大,必须马上减风、减氧!”

曾沙迅速发出指令,炉况数据逐步好转,下料渐渐有了起色,又避免了一次事故。事后,当班人员再次对事故进行分析,提出了改善方案,目前钛球使用比例逐步提升。今年以来,曾沙先后参与了四高炉除尘区域等13个点的标准化与两站一所治理,其中,四高炉出铁场平台、北冲渣回水泵场区域实现由红转绿的色区转换。

“降低三高炉重出铁次数”是高炉作业区今年开展党员“领跑计划”活动的重点攻关项目之一。活动前,三高炉重出铁次数高,给高炉生产工作带来一定影响,铁前成本居高不下。对此,曾沙与团队成员一起改进炮泥使用质量,规定每次炮泥打井深度,形成炉内与炉外相结合的标准作业工艺流程。活动中,重出铁次数逐月下降,同时炮泥、钻头、钻杆的使用量大幅降低,铁前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高炉是炼铁人的生命。作为高炉炉长,曾沙一直铭记守护高炉的使命。如今,他与高炉相守已有十余个春秋,先后参加了首钢集团高炉工长技术比武、贵州省技能大赛高炉炼铁工技能竞赛等赛事,被评为“凉都金牌工人”,这些荣誉也助力他实现了青春梦想。

曾沙说,自己与一名优秀的“高炉卫士”还有差距。未来,将竭尽所能,继续守护好高炉的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在加快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首钢场景中,书写水钢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王祥 李云 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 肖立博)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