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24年全国粮食产量数据,全国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4万亿斤,其中,新疆粮食总产466.04亿斤,较上年增加42.2亿斤,产量增量位居全国第二;粮食单产每亩达到524.8公斤,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30公斤,较上年增加24.7公斤,单产跃升至全国第一。
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新疆极端天气多发频发,高温、干旱、霜冻、强降水等天气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在这一背景下,单产跃居全国第一,离不开气象部门的精细服务。过去一年来,自治区气象局将保障粮食生产作为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作为、主动担当,聚焦监测精密,加密农业气象观测站网建设,实现新疆农业气象监测“一张网”,并利用卫星遥感技术监测粮食面积及产量;对标预报精准,推动农业气象预报要素精细到地块,研发粮食作物全链条及农用天气预报格点化气象服务产品;瞄准服务精细,积极搭建各级气象与农业农村等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涉农企业,社会媒体的多部门、多层级合作平台,细化冬、春小麦,制种玉米等农业气象服务指标,开展覆盖农作物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的气象为农服务,在全区粮食丰产增收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6月21日,新疆农业气象台工作人员在昌吉回族自治州江布拉克建立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供图:新疆农业气象台
为更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顺应农业结构调整大势,充分挖掘新疆在暖湿化背景下的农业气候资源禀赋,新疆气象部门研发新疆小麦和玉米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并绘制精细化区划图;结合新疆冬小麦品种类型和生长发育特征,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完善产量区划指标,构建了冬小麦品质及病虫害区划指标,并基于多源融合格点数据,制定冬小麦农业气象灾害区划技术方案。其中,针对今年夏季出现的历史性极端高温天气,新疆农业气象台提前3天发布3次小麦干热风预警,并指导基层开展相应减灾避灾行动,有效减轻了干热风灾害的影响。
6月24日新疆麦区干热风预报图 来源:新疆农业气象台
作为制种大省,新疆气象部门还创新开展制种气象服务,在四个制种县首次开展制种玉米气象观测业务,梳理形成制种玉米气象服务指标手册,研发制种玉米花期高温热害预警指标,细化制种玉米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等气象服务指标,并面向制种企业开展直通式气象服务,取得了良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新疆气象部门还建立智能对外服务平台,实现了基于位置的服务信息查询、按需个性化服务订制、互动反馈等功能,为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定制化气象为农服务。过去一年来,新疆兴农网的网站平台上发布了粮食价格、气象灾害预警预测等信息2万余条,年访问量超过500万次,旗下微信公众号发布资讯500余篇、阅读量20余万次,微信视频号发布信息200余篇、浏览量850余万次;抖音账号推送服务信息200余篇、浏览量9000余万次。
在气象为农服务人才支撑方面,截至目前,自治区气象局已在多个地区(州、市)气象局建立农业气象服务中心,构建了“自治区指导、集中研发、联合攻关、基层适用”的联动服务模式;成立了两个专家组,指导粮食气象服务技术攻关、气象灾害应对及损失评估、灾后补救与重建等工作,并在粮食生产关键期或遭遇粮食生产高影响天气时,随时开展分区域、分灾种的现场气象服务指导。
6月13日,新疆农业气象台工作人员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开展小麦长势和病虫害调查。来源:新疆农业气象台
2025年,自治区气象局将紧紧围绕自治区“五大战略”定位中“全国优质农牧产品重要供给基地”定位和“十大产业集群”中“粮油产业集群”的服务需求,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持续开展及时、准确、高效的全链条、全时期精细化、智慧化气象为农服务,为新疆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气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