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28岁小伙,三年巡山超5000公里

在泸州

有这样一位28岁的小伙

足迹已遍布山间林间

三年巡山超5000公里

他是原始森林的丈量者


早上8点,山林间的雾气愈发浓重,视线变得模糊,但王刚还是决定出门。他必须在9点前抵达护林站,与同事会合,共同前往他们的“战场”——黄荆老林,这片被誉为北纬28度线上最后的处女地,地球同纬度地区物种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区域。


图片

王刚在巡山途中随时注意观察收集


王刚,一位28岁的年轻人,是古蔺黄荆老林的一名护林员。加入护林队伍三年来,他的足迹已遍布山间林间,累计超过5000公里。


吃过早饭,王刚迅速换上装备:迷彩服、黄胶鞋,以及那只带着些许泥点的背包。这是他每次进山的标准配置:迷彩图案与周围的绿色植被浑然一体,降低了被野生动物察觉的风险;黄胶鞋虽不时尚,却防滑耐穿;背包里则装着巡山护林的必备工具,包括照相机、GPS定位仪、望远镜、手电筒、医疗包等。


9点整,王刚与老胡、站长颜宇组成的三人小组准时出发,颜宇养的大黑狗豆豆也兴奋地跟着蹦跶出门。由于森林腹地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豆豆平时很少有机会跟随主人进山。但这一天,按照他们前一天规划好的路线,只需走到森林腹地边缘,相对容易行走,豆豆才有了这次跟随的机会。


“巡山可不是随便走走那么简单。”王刚刚入行时走得很快,但现在他越走越慢,因为一路上都需要仔细观察。有些路线需要重复走,上次定位的植物,下次必须再到同一个地方观察,并记录下来。


图片

王刚观察对面山上的动静


如今,王刚已经熟练掌握了巡山的要求:既要观察人类和动物活动的痕迹,还要留意物种的变化。反盗猎也是巡山的重要任务之一。当然,如果发现人类留下的垃圾,他也会一一捡起。


所谓的“好走”的路,其实也是一条几乎已被落叶和杂草掩盖的小路,偶尔露出的条石上全是青苔,根本看不到路的模样,下脚全靠“猜”。


王刚三人在前面领路,他们熟悉的“路”早已在脑海中,只需快步前行。跟随的记者们却走得小心翼翼,走一步顿一下,随时大喊:“踩哪里呀?”不到半小时,就有人败下阵来,在湿滑、布满青苔的石头上崴了脚,嚷嚷着路不好走,想回去。


图片

巡护人员在深山里发现动物足迹


“脚不能踩在石块平面上,要踩棱边。落脚速度要快,随时调节重心,还要当心树根。”王刚边走边提醒,稳定住了大家的情绪。一行人小心翼翼地跟着三人小组前行。不过,豆豆对人类语言的理解能力还尚待提高,刚开始还撒欢地跑在前面,但连着脚滑了几次,差点掉进水里。而在一次被枯枝上的刺扎得惨叫一声后,豆豆也只敢亦步亦趋地跟在主人后面了。


走在密林之中,王刚时刻留意着周围的动静。他手中的望远镜不时举起,“上次走这条路线时,对面树林里有猴群。”突然,一阵细微的响动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迅速停下脚步,放下望远镜,屏住呼吸,轻轻拨开面前一人多高的杂草和灌木,“是只红腹角雉。”


顺着王刚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一只棕黄色的红腹角雉正在不远处的草丛中觅食,棕色的羽毛在阳光下泛着光泽。此刻,它似乎也察觉到了异常的动静,边走边抬头张望,显得非常机警。王刚迅速拿出相机,聚焦后拍下照片。他缓缓转身站起,脸上的表情既有些得意又很满足。他知道,每一次能够目睹这些野生动物的自由生活,就是对自己工作的最大肯定。对于护林员来说,巡山不是浩浩荡荡的旅途,而是一次安静的存在。人和动物要互不打扰,只需要发现它们、观察它们、记录它们,以便更好地保护它们。


沿途,王刚不断有新发现:豪猪掉落的刺、毛冠鹿留下的新鲜粪便、鬣羚的脚印、一种长得像菌类的植物……每看到一种,他都会蹲下身细细查看,拍下照片,并写下记录。


图片

王刚在巡山途中捡到的豪猪的毛


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路线,此次巡山的终点只是到达森林腹地边缘与次生林交界的地方。对于王刚三人来说,这是一条极其好走的路。在他们看来,只要有成形的路可走,那就是一趟轻松的巡山。但对于同行的记者们来说,这却是一条考验人平衡力和意志力的路——5公里的长度、1000米的垂直高度,沿途尽是湿滑的青苔与乱石,还有不时需要人弯腰而过的粗壮树枝。


看着同行的记者走得心惊胆战,王刚笑着安慰说:“没事,至少不用担心危险,摔跤是难免的。我们每次出来,大家都会开玩笑说看今天哪个最后一个摔跤。”


图片

这条路在队员们看来是条极为好走的路


“真正的危险是来自森林腹地的未知。”颜宇在山林中往返了无数次,他随口说出的话,也足以让人心惊胆战。


十几天前的一次巡山,他们需要走进森林腹地。沿途碰到一棵大树,横向生长的树枝挡在必经之路上。在山里,不能随意调转方向,如果不按规划好的路线走,很可能就会迷路。“我们定的方向就是要从树枝方向过去,不能从其他地方绕行,旁边就是悬崖,人只能低头从树枝下钻过。”可是,走近后他们才发现,树枝上吊着一条竹叶青蛇。要想过去,就只能与蛇“擦脸”而过。不能半途而返,大家只能小心翼翼地低头弯腰侧向而过。幸好,蛇并没有攻击他们。


类似这样的经历,其实不少护林员都曾遇到过。但他们都小心翼翼地“躲过”,认为不遇到危险便是最好,并不影响继续工作。


当阳光倔强地穿透雾气,森林里出现了斑驳的光影。此时已是下午2点,距离早上出发已经过去了5个小时。王刚三人回到驻地,准备吃午饭。其余的人几乎都瘫倒在椅子上,大口喘着粗气。王刚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疲惫,“绝大多数时候,我们巡山的路比今天难走得多。”


图片

看到垃圾随手捡起,这是护林员们多年养成的习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王刚这样的护林员默默地走在大山里,用心守护着这片原始森林。尽管每一次都面临着未知的困难与危险,但他们从未退缩过。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工作就是守护山林。在爱山护山的日日夜夜中,他们只需把最原始自然的黄荆老林放在心里,让山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