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企业环境信用评价采取记分与“一票否决”,交通涉企执法推行“三书同达”

12月25日,新黄河记者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实现企业环境信用等级评价精细化、科学化管理,山东将信用等级设置为“绿、蓝、黄、黑”四个等级,采用“驾照式”管理模式,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行为记分标准细化为26项,采取记分与“一票否决”相结合方式开展企业环境信用评价。此外,交通部门在涉企行政执法中推行“三书同达”,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实现对企业的“行政处罚—合规建议—信用修复”全链条闭环执法监管服务新模式。

山东省生态环境厅执法局局长赵辉介绍,省生态环境厅依托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工作,按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涉企信息归集公示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加强环境信用分级分类管理,鼓励企业主动纠正环境失信行为,以良好的信用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精准评价企业环境信用状况,采用“驾照式”管理模式,目前已累计对38万家企业开展了环境信用评价。

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环境信用修复。多举措助力企业环境信用修复,坚持“失信告知—修复提醒—帮扶指导”一体化,及时对失信企业进行环境信用修复提醒,快速响应企业修复诉求,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主动及时开展失信救济、消除不良影响。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有4万家次企业完成环境信用修复。

为企业营造宽松成长环境。充分考虑到企业因出现轻微违法行为出现融资难贷款难等现实困难,我省首次设立蓝色标识企业,将受到责令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警告、不足3万元罚款等三类处罚处理决定的企业纳入其中。蓝色标识企业实行失信预警制管理,只记分,不纳入联合惩戒范围,为轻微违法企业打造了失信缓冲地带。

强化环境信用评价结果应用。根据企业环境信用评价结果进行分级分类监管,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常态管理机制,在财政性资金支持、评先树优、执法检查频次等方面采取差异化监管措施。近两年从环境守信企业中优选出199个项目进入中央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储备库,予以优先支持。每年将失信企业移交发改、工信、财政、税务等部门实施联合惩戒,共移交失信企业3.2万家次。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赵方德介绍,近年来,省交通运输厅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信用体系建设的决策部署,按照《管理办法》要求,持续做好涉企信用信息的归集公示和应用管理,构建行业信用监管新机制,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信用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实现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信息共享。开发完成山东省交通行业信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和“信用交通·山东”网站,与工程建设、道路运输、安全生产、超限审批、综合执法等系统对接融合,实现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信息归集和7个工作日内的公开公示。逐步实现信用承诺、信用评价等涉企信用信息的归集共享。截至2024年11月底,行业信用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归集数据总量4798万条,初步形成可供利用的行业信用大数据资源,为行业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

开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通过省“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抽查并录入检查结果数据1169条,平台将结果数据自动推送至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向社会公示。制定安全生产、工程建设、道路运输等业务领域信用评价制度,对企业定期开展信用评价,逐步建立完善企业“一户式”信用档案。强化信用评价结果跨部门共享应用,有效减少多头执法、重复检查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优化营商环境。

推行涉企执法“三书同达”。“三书同达”是指在涉企行政执法中以普通程序作出除警告、通报批评之外的行政处罚决定时,同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实现对企业的“行政处罚—合规建议—信用修复”全链条闭环执法监管服务新模式。按照“谁处罚、谁告知、谁建议”的原则,在作出行政处罚时,执法人员同步对违法企业开展行政指导,有针对性地提出行政合规建议,主动向企业宣传和告知信用修复政策及流程,切实保障企业信用修复知情权,推动从“企业自发申请修复”向“主动告知和协助修复”转变,帮助企业通过信用修复,退出失信惩戒,进一步激发失信主体守信意愿,营造诚实守信营商环境,助力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记者:苏冉 校对:杨荷放 编辑:刘玉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