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封面新闻新春走产区系列报道走进四川大邑和蒲江产区,了解产区白酒企业发展状况。
2.大邑产区蜀之源是四川原酒20强企业之一,为应对市场变化,公司调整生产工艺并加强酒庄建设。
3.附近的昆仑特酒业正在加紧建设生产基地,计划2025年6月投产,主要依托自身资源和渠道优势深耕新疆市场。
4.与邛崃相邻的蒲江产区,重视白酒产业发展,规划了超7平方公里的大塘酒肆,光良酒业计划五年内实现销售30至50亿。
5.专家表示,把握市场趋势是企业实现逆周期增长的关键,光良酒业成功的原因在于整合资本与人才,迎合消费趋势。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封面新闻记者 喻奇树
开栏语
当前,酒业发展正进入深度调整期,各个产区发展状况如何?为真实了解产区状况,发挥主流媒体平台沟通联接作用,封面新闻近日成立酒业报道小组,在春节前陆续走进各大产区,并推出“新春走产区”系列报道,为读者带回产区一线最新信息。
12月24日,封面新闻记者随四川省酒业研究和发展中心组织的“主流媒体产区行”活动,先后走进大邑、蒲江产区,走访部分白酒企业,感受到了市场不一样的“风景”。
大邑产区:蜀之源“转型”,昆仑特扩能
作为四川白酒五大产区之一,大成都产区,邛崃酒企最集中,与其临近的大邑,也分布有部分酒企。
大邑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经济运行科科长王君介绍,大邑大大小小的酒企有700多家(不少已成“僵尸”企业),但规上企业只有4家。
大邑酒有两大类,一是白酒,另一是青梅果酒。大邑西岭雪山下,是全国知名的青梅产区。
大邑酒企里,蜀之源是龙头,也是四川原酒20强企业之一。
本轮调整中,作为原酒为主体的蜀之源,显然感受到不少压力。为应对变化,在生产上也作了相应调整。
蜀之源副总经理赵小林表示,在蜀之源业务构成,约65%是原酒,35%是品牌酒。
蜀之源总工李东介绍,为真实了解市场消费趋势,公司从市场购回了所有畅销酒品,对其酒体进行分析研究,调整自己工艺,让产品更对路。
另外,蜀之源也加强了酒庄建设,增加文化体验,通过酒旅融合、回厂游,为销售赋能。
对服务的原酒客户,则是更加积极主动帮助共同应对市场变化。
附近的王泗食品园区,昆仑特酒业正在加紧建设自己的生产基地。
昆仑特四川公司总经理胡胜利介绍,昆仑特创于1958年,是新疆老白酒品牌。2017年,喀什地区最大房地产企业收购昆仑特,老品牌焕发生机。
昆仑特2023年5月才进入大邑建厂,投资3亿,产能3000吨,工厂主体已基本完工,计划2025年6月投产。
他表示,在四川建厂,是因为这里能产好酒,四川的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郎酒在新疆都受欢迎。
未来,昆仑特除了适度拓展四川市场,主要还是依托自身资源和渠道优势,深耕新疆市场,同时希望随一带一路,拓展中西亚市场。
蒲江产区:瞄准100亿目标,兴建大塘酒肆
与邛崃相邻的蒲江产区,酒企不多,但多已成规模,发展势头更猛。
工业发展并不突出的蒲江,将白酒作为了“宝贝”产业,特别重视白酒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还在大塘规划了超7平方公里的大塘酒肆。
记者在现场看到,大塘酒肆建设正加快推进,工程初具规模。
板块内,一旁的全兴酒业将开工300亩新基地,以满足产能需求。
光良酒业第三期也在这里,将打造酒旅融合的全新酒庄。
大塘酒肆内还规划有“清明上河图”商业街区、318川藏线骑行首站。
目前,牛栏山成都生产基地是当地纳税贡献最大的酒企,四川原酒20强,年贡献税收超4亿。
蒲江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局长毛永久表示,光良、全兴、牛栏山是蒲江白酒三驾马车,依托这三瓶酒,蒲江要打造100亿白酒产业园区。
在蒲江经开区,光良酒业的二期工厂,完全是一个智能化、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甚至是透着时尚的现代化工厂,眼前的景象与传统酒企有很大差别。
这里主要是罐装生产、仓储和品牌文化展示。
虽然光良酒业一期工厂是间老厂,但光良酒业2019年才成立。
“五年多时间,已累计完成销售4亿瓶,年销售已突破10亿。”
光良酒业菫事长方建林透露,今年,光良酒业销售增长超过27%,再过五年,光良的目标是做到30至50亿。
他表示,光良能成2000年后成长最快的酒企,是因为整合了一帮人,资本与人才发挥了各自最大作用。
光良的产品定位,也迎合了当下消费趋势。
方建林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初自己就在邛崃卖酒,2000年左右收购酒厂,再到2019年,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创建了光良酒业,并获得了多家资本加持。
在他看来,企业创新很重要,但把握准了趋势,才能实现更好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