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弢丨大语言模型驱动下的影视改编新梦

近年来,国内语言模型的发展备受瞩目,人工智能不仅在文学创作上崭露头角,其文本还显示出影视改编领域的巨大潜力。继《天命使徒》之后,华东师范大学王峰团队发布的第二部AI生成小说《机纪觉醒》,就是一个这样的案例。

经典选材+戏剧冲突+人性深度+头脑风暴,一直是影视改编屡试不爽的盛行套路。例如彼得·杰克逊执导的《指环王》三部曲,改编自J.R.R.托尔金的史诗奇幻小说《指环王》。遵循这样的“改编套路”,该作品不仅取得了巨大的票房成功,还广受评论界认可。其成功的一大因素就是围绕着文本的可视化改编,而这种改编方式并非简单的“看图说话”或从文本到画面的直接转换,而是一种编剧策略——通过多线叙事、问题驱动、思想上的高概念以及娱乐性的表现方式来完成。

首先是非线性和多线性叙事以及情节设置。

熟稔电影史的人都知道,《公民凯恩》成为电影艺术的经典标准,其一就是因为它的多线叙事手法。通过时空调度呈现复杂叙事并非必要,却是视听艺术不可替代的优势之一。比较《天命使徒》和《机纪觉醒》可以发现,前者侧重于主人公玄豹在天地神教中的成长冒险,情节主要通过战斗和探险来推动,属于单线任务;而后者则通过庄理和艾莉娅的双线交织,展开关于科技枢纽的解码与反抗,提升了故事的立体感与错综复杂性,更适合影视改编中的时空调度需求。

情节设置方面,很显然《机纪觉醒》包含了更多的悬念设计,如“思维枢纽”解码的多步骤环节以及潜伏的未知威胁,使得整个故事充满紧张感和连贯性。数据统计显示,《机纪觉醒》每章节的冲突密度平均为1.5次,高于《天命使徒》的1.2次,这使读者的情感体验更为激烈,故事推进也更加流畅。

图片

悬念设计等同于问题设计。我们在谈到大卫·波德威尔和诺艾尔·卡罗尔的影像后理论叙事框架时,就有所谓“问题驱动的叙事”概念,将叙事过程划分为一系列“大小问题”,以解构观众的观影过程和电影叙事的运作方式。核心问题是叙事中的大问题,与故事的主线和最终结果相关,例如观众在观看侦探片时的核心问题是“谁是凶手”。大问题是推动观众持续关注电影进展的关键,是叙事的“核心引力”。小问题则是细节性的,贯穿在情节各阶段,为故事增添层次感。这些问题帮助观众逐步解读电影,例如,“这个角色接下来会做什么?”“某个物品的用途是什么?”而《机纪觉醒》正是在这些悬念设计上满足了问题驱动的叙事需求,具备更强的影视改编潜力。

其次,影视改编的文本可视化体现在高概念上。

高概念能够将复杂的故事以简单有力的方式转换为视觉语言,同时因其简单有力的核心叙事点,能够快速吸引观众并具有市场潜力。例如“当一个普通人穿越到魔法世界成为拯救者”(如《哈利·波特》),或“来自不同背景的恋人在巨大灾难中相遇”(如《泰坦尼克号》),都属于高概念。从高概念的角度来看,《机纪觉醒》比《天命使徒》在影视改编潜力上更具优势,因为它围绕“科技对人类思想的控制”这一核心主题,带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深层次的伦理思考,更利于打造复杂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使观众在对科技与人性冲突的视觉体验中产生深刻的情感投入,也更具市场吸引力和宣传优势。相比之下,《天命使徒》虽然具有英雄成长的主题,但其高概念较为传统,集中于个体英雄主义,缺乏社会层面的深度探索,主题上更趋向于个人奋斗,情感张力相对单一。

最后,影视改编的文本可视化体现在娱乐方面,包括动作、角色塑造和场景渲染。

《机纪觉醒》中包含大量的追逃、潜入和战斗情节。例如,庄理在科研所内的紧张潜行、艾莉娅在战场上的激烈战斗等,这些场景都可以在影视中通过动作设计和特效运用得到更加直观的展现。特别是在庄理和敌人之间的解码对抗和智力博弈中,影视剧可以通过剪辑和配乐来增强场景的悬疑感和紧张感。此外,小说中描述的虚拟思维空间和现实场景的对比,为影视化的镜头切换提供了更多可能性。这种现实与虚拟交替的情节,可以通过画面特效和镜头变换来增强观众的视觉体验,同时也为影视剧的悬疑和心理惊悚氛围增加了层次。

从场景渲染来看,小说中大量涉及高科技解码、虚拟思维空间和科技枢纽的描写,为影视化的视觉呈现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例如,庄理解码“思维枢纽”时的大量代码和算法的视觉化表达,以及虚拟思维空间的构建,都可以通过3D特效和CGI(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来呈现,带来强烈的未来科技感。这种场景的视觉冲击力不仅符合观众对科幻题材的期待,也能增加影片的观赏性。小说中的反乌托邦社会,通过压抑的城市景象、戒备森严的科研所和破败的地下反抗军基地等场景展现出来。这种对社会环境的视觉化呈现可以通过色调的暗淡、建筑的高冷设计和高对比度的光影效果来营造出紧张、压抑的氛围,增强观众的代入感。

在《天命使徒》中,玄豹作为孤胆英雄,展现出追求力量和坚韧的信念,但配角缺乏深入互动。而《机纪觉醒》的主角庄理和艾莉娅更丰富多面,庄理不仅是反抗军首领也是科研人员,专注于探讨“真实自我”;艾莉娅在战斗中表现坚韧,与庄理的情感互动也显示了她的脆弱。这样的角色关系刻画,使庄理技术突破时的内心冲突和艾莉娅的担忧更具真实感,观众更能共鸣。小说还描绘了反抗军内部的权力斗争和信任危机,增强了影视改编的人际冲突和情感戏份。

从《天命使徒》到《机纪觉醒》,我们可以看到,人工智能写作平台日新月异的发展,不仅逐渐雕琢出属于自己的叙事风格和文学气质,还延伸出影视剧改编的巨大潜力。可谓无心插柳柳成荫,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奇妙。1928年科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培养皿上的霉菌能杀死细菌,虽然这并不是他的研究目标,但他深入研究后发现了青霉素。这一意外的发现后来成为抗生素的基础,彻底改变了医学。同样的,我们今天看到《天命使徒》展现了AI在奇幻冒险叙事中的潜力,然而《机纪觉醒》更将其对人性、科技和自由的思考推向了深处。AI生成的文本在影视改编中的适配性,犹如一块尚未雕琢的璞玉已然拥有无限可能,它以多线叙事、紧凑的悬疑设置、清晰的高概念主题谱写了影视文本的可视化。这不仅仅是一种新的创作手段,更有可能赋予影视作品改编一种全新的形式。在未来的银幕上,我们或许能目睹由AI创作并改编的故事流光溢彩。这些文本不仅是人类情感的映射,更展现了技术与艺术交融下的独特视角。

  作者:刘弢

文:刘弢(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影视创编中心主任)编辑:郭超豪责任编辑:邵岭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