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区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平、余文武、陈红英代表提出了《关于强化共同缔造理念、建设幸福社区的建议》。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工作部署,大力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扎实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扩面工作,86个试点小区共同缔造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心往一处想,步子一致了,住得更加安心舒适。”走进石家坡社区,谈起这里的变化,居民们喜笑颜开。
“人心凝聚的关键在于党建引领。”社区党委书记何静介绍,2个网格支部、26个楼栋党小组长、28名党员中心户为居民提供精准服务,架起党群干群的“连心桥”。
东西湖通过构建“社区党组织—小区(村湾)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架构,将党的组织延伸到小区、楼栋。选派84名处级干部,142名业务能力突出、善于做基层群众工作的干部深入一线,帮助居民纾困解忧。
电动车充电难、儿童和老年人休闲活动空间少、文化阵地缺失……面对石家坡居民生活中的烦心事,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居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有商有量。
会后,小区党支部、物业火速“接单”,改建新电动车棚;积极链接共建单位资源改造架空层,建设共享花园、儿童乐园共享空间,成为小区人气最旺的地方。
石家坡社区共享花园。
一把党建“金钥匙”打开小区治理的“千把锁”,“红色堡垒”成了小区自治的“黏合剂”,“党旗红”绘就出民生幸福的鲜明底色。
小区闲置地块如何“变废为宝”?边角闲地如何变身迷你“口袋公园”?邻里协商议事社区公共活动空间较少怎么解决?
“我们要不等不靠。”“我们自己也能上。”金地格林春岸小区骨干群众的话得到大家一致赞同。
从“唠家常”到“出主意”,居民群众成为这次改造的“主角”,积极献计献策。在社区党委的主导下,通过链接共建单位资源,小区废弃架空层“摇身一变”为集议事厅、娱乐室、户外工作者休息驿站、普法阵地为一体的幸福驿站,你家出资刷两面墙壁、我家拿出家里的花卉种子来装饰。在这个开放空间里,居民从“局外人”变身为“主人翁”,说诉求、议难事、解难题。
杂草地改造为小花园。(金口社区提供)
为给这些“样板间”赋予烟火气,东西湖大力推进幸福小区驿站(议事平台)建设,居民有了实实在在的协商议事话语权和获得感。
据统计,今年全区按照一个小区至少搭建1个协商议事平台的工作要求,重点打造了“邻里夜话”“门前树下议事角”“村湾夜话”等自治平台246个,定期开展居民议事会,协商解决836个问题,让居民从“幕后”走向前台,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通过协商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决策中。
“通过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变‘你和我’为‘我们’。”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乔婆婆,昨天睡得怎么样啊?今天天气好,陪您下楼散散步吧!”“乔婆婆,我去菜场买菜,家里缺什么吗?需要我帮您带吗?”作为独居老人乔美琪的邻里关照员,家住隔壁的周师傅每天都上门看望,为老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邻里有事,志愿者来帮忙。这是咱们燕岭社区延续了数十年的传统!”燕岭社区党委书记黄吉奎自豪地说。目前,燕岭社区已成立志愿服务队9支,共有520名志愿者。“志愿红”已成为燕岭社区最靓丽、最鲜艳的色彩。
越来越多的群众和志愿者一起行动起来,参与文明劝导、邻里关照、矛盾调解等志愿服务活动中,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随着辖区志愿者队伍逐渐扩大,燕岭社区建立业务治理与党建工作互融互通的磋商工作机制,根据工作实际需要由业务分管人员建立、引导、管理工作所需的志愿者队伍,完善志愿者积分激励制度,制定志愿者队伍事项服务工作清单,常态化助力社区治理,将服务做进居民心坎里。
燕岭社区志愿者在行动。
“广泛挖掘群众身边的自治‘微力量’,组建医疗、教育、法务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000余支,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有效撬动居民共治力量,助推基层社区治理提质增效。”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说道。
石家坡社区、金口社区和燕岭社区共同缔造幸福小区的举措和成效,只是东西湖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工作整体成果的缩影。
“从‘旁观者’到‘参与者’,共同缔造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改善,更是人心凝聚、文化认同的过程。近年来,东西湖区深入践行‘共同缔造’理念与方法,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改善群众身边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打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让人居环境更加美丽、干群关系更加融洽、社会秩序更加和谐、居民生活更加幸福。”区委社工部负责人介绍。
政府主导,实施小区改造,环境美了。
社区发动,居民参与治理,人心齐了。
如今,全社会力量聚集,凝聚起基层党建、单元自治、志愿服务等强大合力,“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在东西湖区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