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举报和造假,美国大学录取变成了刑侦剧

全文3541字,阅读约需11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美国大学录取季因举报和造假事件频发而变得紧张,导致学校和家长纷纷寻求真相。

02沃顿商学院教授Adam Grant提出成功金字塔理论,指出Giver(奉献者)在金字塔中地位最高,而Taker(索取者)和Matcher(摇摆者)则处于较低层次。

03然而,过于善良的Giver可能因无底线奉献而陷入困境,最终影响成就和幸福。

04专家建议,为了在成功金字塔中获得更高成就,应建立个人界限,识别值得帮助和浪费感情的人。

05无论如何,坚守原则、有立场、有底线的Giver更受名校青睐,有望在升学和成长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大家好,我是马里奥。
自从去年一枚👉🏻MIT唯一录取的女孩被举报了闹得沸沸扬扬后,今年录取季更不太平。
随着越来越多孩子的信息被各种社交媒体曝光,针对学校或者个体的「举报」之事就层出不穷。
美国大学录取并没有明确尺子衡量,只要没有最顶级硬核的大奖,常会招来「德不配位」的评价,在升学「你死我活」的零和竞争下,在学校、机构、家庭等多方「合谋」的博弈里,掀起了一阵举报之风。
有人举报个人:
「A成绩也没有特别好,怎么录了他,肯定有猫腻,举报!
「B平常在学校也不怎么活跃,肯定是搞了什么小动作,举报!」
图片
■前有上海某校家长举报一名拿到NYU录取的学生造假,家长来求证我们,孩子高中转学,被认定侵占了原有学校孩子的名额,从而引发了愤怒。

有人举报学校:
「C这么普通的背景都能录,肯定是学校有问题,我要举报学校造假!」
「D在学校拿到了特别多的资源,一点儿也不公平,举报
曾有一所知名学校被家长举报所有成绩造假,导致后续几年录取极差,彻底影响了声誉。
在这样的举报中,有凭有据的「吹哨人」们起到了监督的作用,肃清造假频出的市场,值得钦佩。
而也有诸多的举报只是源自捕风追影和无妄的猜测,在吃瓜群众看热闹下持续发酵。就像去年刷屏的MIT事件一样,孩子出面回应仍无法平息事端。
一年过去了,谁还记得那阵喧嚣呢?
图片
■这两天传得极广的普林斯顿「造假案」,扑朔迷离,各方势力登场,什么敲诈勒索,AI代替学生面试,涉/黑团伙都出来了,官方发出了辟谣贴,实情仍未有定论。

年年举报年年闹,谁能想到,现在申请大学都变成了刑侦片:
举报、取证、侦查、定罪还是释放全流程走通了,美国大学招生部得专门开辟一个办公室来调查,招生官不仅做招生,还得做警察,当法官。
「如果我是顶级大学招生官,我绝对不录取中国学生,本来就够累了,还给自己整这么多事,心太累。」
为什么举报之风盛行?
一方面,美本留学申请越来越难,又没有明确录取标准,造假成本又低又少监督,全靠个人道德的市场里,有许多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举报」成为了一些人向不公正抗议的手段之一。
最该骂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些一开始就选择了造假走捷径的人,导致公信力全无,每个人都如同惊弓之鸟。
图片
另一方面,很遗憾的是,举报也成为了被滥用的工具。
说实话,这样的文化我们人人都遇到过,尤其是读书时总有人为了多加几分赢过别人,而去打小报告。
更神奇的是,这样的人还会被「嘉奖」,甚至成为「赢家」,而在短期内获得不错的回报,才是越来越多人人性趋利的关键。
我们一定会教孩子做人「仁义礼智信」,但每每也会被这样的消息震撼到出现动摇。 
我也常遇到身在其中的孩子更是挣扎和内耗:
为什么我善良又正直,却不如一些走捷径的同学混得好?造假这么多,为什么我不可以呢?为什么还要做一个老实人?
所以,今天我们不想讨论还无定论,也无证据的举报造假外,我们更想来聊一聊:到底要做几分的好人,才能过得更好?
图片
图片
成功金字塔
这样困扰我们的文章,还真有人做过研究。
沃顿商学院Adam Grant教授提出了一个「成功金字塔」理论,先给人做了分类:Giver、Taker和Matcher:
  • Giver是奉献大于索取的人,乐善好施;

  • Taker是赤裸裸索取而不知奉献的人,肆意掠夺;

  • Matcher在giver和taker之间摇摆,有利可图时提供帮助,无利可图时冷漠旁观,无利不起早。

同时,他还将三者在金字塔中做了高低排序,先上结论:
真正会获得最高成就的,是一个精确到8分的Giver。
为什么?
10分的Giver,会因为太善良而被利用;10分的taker,也许在短期内能获得回报,但他们获取回报的途径不道德,因此也会引得其他人效仿,从而搅乱整个环境的秩序,让大家都无利可图被唾弃;
而10分的matcher,格局太小、视野太短,只做有回报的事,只和有利可图的人打交道,天天喊着机会成本,其实无形中损失诸多机会,成就不会太大。 
而一个8分的giver,刚好,设立界限,足够精明到保护自己的利益,同时给予善意,合作共赢心思。
而在金字塔的最底层,就是我们常说的「老好人」。
Adam教授发现,有些非常善良、善于奉献的Giver,反而错过了更多的机会、得到更低的评分,因而在成功金字塔中,反而处于最底层。 
图片
原因有很多,短期内,好事都让taker和matcher给占了,完全阻塞了向上的空间,使得完全的Giver只能处在底层。
这就是大多数人感到不公平的原因。
在工作中,更是如此。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教授Jeffrey Pfeffer的研究发现:
  • 操纵老板对你的看法,比默默努力工作更加重要;

  • 为老板留下好印象的员工,往往比没留下好印象,但更努力工作的员工,得到更高的业绩评分。

这跟学校也是同理。
老好人更大的问题在于没有边界,不懂得拒绝,时刻想着为别人付出,从而承担了更多的活儿,却难以做好。
同时老好人并不擅长利用规则,而人是社会性动物,这一点就会让「老好人」寸步难行。
图片
■不懂拒绝的人被叫作「便利贴女孩」,什么事情都可以推给她。


图片
坏行为会传染

让人意外的是,在Adam Grant教授的「成功金字塔」研究中,一个彻底的Taker,比善良「老好人」要过得更好一些。
因为每天会更懂得为自己,获得比Giver更多的实际利益,所以他们会站在中层。
但是别忘了,这只是短期。
因为一条路但凡有利可图,成本又低,人性趋利,就必定有一大批人涌上来。
研究也表明,有利可图的坏行为,是会传染给他人,从而在大范围内传播开来的。而在一个团队中,如果有一个坏榜样,那么整个团队的效率,也会降低30%-40%。
因此,一些坏行为在最初看起来很有效,但在长期内,就有人会觉察到你的「成功路径」,通过破坏秩序来获益的手段。
而坏行为传播,继而使无法忍受现状的好人离开,甚至是让整个环境变得更糟糕,取得成就的代价越来越大。
图片
而这不就是现在留学市场的现状吗?
有人全套造假,导致越来越多人走捷径,导致这片池塘的水已经浑浊了,
于是一部分有选择的人离开了,去找一片更清澈的水域,保留天性,去海外读高中。一部分人留了下来,得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自证清白,导致录取难度越来越大。
年年降至冰点的申请季,钱越花越多,加法越做越多,每个学生要做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来佐证自己的申请材料的真实、学术竞争力、诚信信誉等。比如越来越多学生提交作品集、去参加面试等等。
但是,一旦这些taker没有得到相应的惩罚,那么成功的环境已经不复存在了,公平与正义荡然无存。
最后,一定是这片池子变得寸草不生,走向灭亡,也是我们每个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图片
■造假太多后,澳门大学宣布不再招内地国际课程学生。
Taker还是少数,大部分人可能犹豫的是,要不要做一个matcher。
那么,这些看似很厉害的精致利己主义者,取得的成就也不过在中层。
他们无利不起早,百般权衡,确定得到实际回报后才会行动。这种被动的态度,会大大减少他们与其他giver的互动,自然也就失去了诸多获得长期利益的机会。 
所以,或许在短期内风光无限。
但久而久之,没有人总是主动提供机会,也并非所有的利益都摆在明面上,能够让他们看到有利可图才行动,很多机会或许都溜走了。
而这也是美国精英大学最不喜欢招生的学生样子:
一个有着共情能力的利他主义者,就是离名校最近的人。
图片

图片

谁是最大的赢家?

Adam Grant教授的研究发现,大部分有成就的人,都属于Giver。 
另一名教授Arthur Brooks的研究还发现,做一个giver不仅会带来高成就,还让人更富有:每捐出一美元,捐钱者的收入就会增加3.75美元。
好成就、高收入,都属于giver,还会让人更长寿、更幸福。 
有一个研究,对被试进行了长期跟踪研究,发现性格和蔼、善于给予的人,寿命更长。其他研究也发现: 
  • 对于不道德行为的容忍度更低的人,要比能容忍坏行为的人,幸福程度更高,这种幸福提升,与收入增加、职位晋升获得快乐程度相当。

  • 为别人花钱,比为自己花钱更开心;

  • 哪怕一周只进行两小时志愿服务,都能帮助人减缓压力,增加生活满意度。

 所以,最顶层、最幸福的人,依旧是giver。 
图片
确切地说,giver处于成功的两个极端。 
那么,为什么有的giver「人善被人欺」,而为何有的giver却「善有善报」呢? 
原因在于,要做有原则、有立场的,而非无底线的奉献者。 
在一个叫做“The Right Amount of Trust”的研究中,被试被要求为自己对他人的信任程度打分(0-10分),结果是:
  • 打分为8的人,收入是最高的;

  • 8分以上的人,比8分者收入低7%;

  • 对人信任度最低的人,收入最低,比8分者低14.5%,相当于没读大学的潜在损失额。

所以,更确切些,有原则、有立场、有底线,且能获得更高成就的人,是8分的giver。——
建立个人界限,识别什么样的人值得帮,而什么样的人会浪费感情。当发现有人利用自己,他们会坚定远离小人,毫不犹豫地维护自己的利益。 
毫无界限的善,是愚蠢、懦弱的代名词。 
图片

北大教授钱理群老师多年前说过关于精致利己主义者的那一段话,至今仍振聋发聩。

时间过去这么久,前几天跟一位名校教授朋友聊起来,他说:这一代人都抛弃了精致的外皮,更像粗鄙利己主义者」。

《尚书》里说:「宽而栗,柔而立。」既有温和的本性,又有着坚定的原则。其实,不管是从功利角度来说,还是从长期主义来说,这样的人,更受名校青睐,也才可能走得长远。

只不过,在零和博弈的内卷大环境下,每个人内心的天平都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倾斜,就像有家长跟我说,孩子很善良,可是什么用呢?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有着同样困惑的人一些安抚。

图片

我们曾邀请从乡村到哈佛的学长何江

分享自己一路成长的励志故事

限时24h哦

预约近期直播

我们是谁?

信息大爆炸下,我们相信深度思考的力量,像栽种庄稼一样做好教育,做内卷时代下的长期主义者,用真实的内容缓解家长焦虑,并用有价值的项目助力青少年成长,让升学、成长之路越走越亮。

  • 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请关注并星标谷雨星球
    一起让升学成长越走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