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鹏3号”已经复航,瑞典还在抱怨中方

在完成由中方主导的,海底电缆断裂事件联合调查后,“伊鹏3”号已驶离卡特加特海峡继续航行。然而在其余3国毫无异议的情况下,只有瑞典方面死咬不放,炒作声浪不减。

 

图片

【伊鹏3号】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纳加德对中方,没有允许瑞典首席检察官登船调查表示不满。即便瑞典警方作为观察员,已经随船参与了中方主导的调查,但斯蒂纳加德抱怨道:“我们希望能有检察官在船上进行调查,但中方没有满足我们的请求。”

对此瑞典方面要清楚,国际海域可不是一个国家想怎么搞就怎么搞的地方。根据国际法准则,在公海上登船临检是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来操作的。

瑞典已经派了调查人员随中方登船,那么理论上调查取证的合法性已经被认可,“伊鹏3”号也已离开相关水域。瑞典此时突然跳出来要求增加检察官,怎么看都有种“背后藏刀”的感觉。

 

图片

【瑞典外交大臣斯蒂纳加德】

瑞典这种行为的背后明显包藏险恶居心。警察与检察官的调查性质不同,前者可能仅为信息收集,而后者涉及指控与法律程序。瑞典若成功让检察官登船,无疑是在给“伊鹏3”号先扣罪名,然后才去找“证据”,这在国际上引发的后续争端不可小觑。

显然,瑞典此举不只是简单的司法请求,更是一种政治姿态。作为北约的新成员,瑞典此时此刻选择高调出场,显然有讨好北约和美国的意味。特别是在欧洲地缘政治敏感期,瑞典希望借此机会,强化其在北约体系中的角色和价值。

 

图片

【伊鹏3号】

面对瑞典的挑衅,中方的反应可以说是教科书级别的冷静与果断。首先,拒绝瑞典想要派检察官上船的提议,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五国联合调查结束后,即时要求“伊鹏3”号返航;

最后,中方公开强调,调查需要基于真凭实据,无中生有的把戏不会奏效。这不仅是对瑞典,也是对其他西方国家的一次明确警示。

众所周知,西方媒体一贯善于把控话语权,并有能力将事件无限放大、延展。因此,中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图片

【伊鹏3号】

从这次事件中,我们得出一个重要启示:在国际纠纷中,掌握调查主导权至关重要。这个准则很多国家都明白,但能否做到仍取决于自身实力。

现代国际局势下,所谓“弱国无外交”不再是单纯的挽歌,而是严峻的现实。对于中国而言,强大的海军力量无疑是此次事件中坚定立场的坚实后盾。

当然,欧洲各国对中国的态度也不是铁板一块。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欧洲国家在处理双边关系时,不可避免地权衡利弊。毕竟,中国的经济牵引力和军事力量,在国际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