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新语丨他们从天南海北而来,讲述着与京剧结缘的故事

有的人十年如一日做乡间戏台上的守望者,有的人将广阔的油田变作天然的剧场,有的票友因戏结缘,携手扶持,有的人,虽未曾登上舞台,却始终心怀信念,坚定前行……自《声声入戏——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首届京剧票友大会》开播以来,节目的人气持续飙升。截至12月23日,全网曝光量已突破5.36亿,视频播放量超过1.1亿,六期直播的观看人数更是达到了1358万。

这场《票友大会》汇聚了来自天南地北的48位票友,他们的经历各异,却都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书写着与京剧结缘的故事。

图片

有人听 就值得


李全忠,一位来自山东潍坊的票友,已在戏曲的舞台上坚守了十余年。他带领戏曲社团穿梭于各大庙会和乡村集市,为乡亲们演唱着京剧。大多数时候,观众席上坐着的是挑着菜篮的大爷、背着孩子的大娘,但每一次掌声响起,李全忠的内心都无比满足:“唱戏嘛,只要有人听,就值!”在《票友大会》的舞台上,他穿上自己精心准备的戏服,用地道的裘派花脸唱腔演绎《姚期》:“皇恩浩调,老臣龙廷独往,龙恩重愧,心意彷徨……”

石油工人李霞的舞台则显得更为独特——那是一片白雪皑皑的油田。在轰鸣的机械声中,她身穿红色工服,高歌《智取威虎山》中的经典唱腔:“穿林海,跨雪原,气冲霄汉。”嘹亮的嗓音在铁皮工房与钻井机械之间回荡,宛如在与大地对话。对她而言,身边的磕头机,就是她最忠实的观众。

图片

图说:李霞

来自大连的社区普法宣传员王涛,也是京剧的资深爱好者。他的嗓音洪亮,身姿稳健,在《票友大会》的舞台上,他将经典剧目《九江口》演绎得有板有眼,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而在日常生活中,他则将京剧融入社区的每个角落。“邻居赵大爷,八十差一年……”王涛为社区老人量身定制了反诈快板,让社区居民也成了他的忠实戏迷。

爱京剧 不奇怪


“在《票友大会》中,年轻人占据了很大的比例。”京剧麒派老生名家陈少云看着这场充满欢声笑语的聚会,感慨道,票友们尽情享受着京剧的乐趣,放下功利,只为那份深沉的热爱,这是对爱戏、票戏之人的最大尊重与鼓励。

录制期间,北京大学的学生潘宇轩总被问起,为何会对京剧感兴趣。他希望人们不再对一位喜欢戏曲的年轻人感到惊讶,正如大家不再对校园里湖边弹吉他的小哥哥、学生中心练舞的小姐姐感到奇怪一样,京剧也可以是年轻人自然而然的爱好。

图片

图说:北京大学潘宇轩作为小生组选手演唱京剧《辕门射戟》

通过这次大会,天南海北的票友在这里相识,自此远至天涯有知音。西交利物浦大学大一学生秦雨卉一直希望进大学京剧社,然而社团里没有乐队、没有戏服,京剧活动也常常因资源匮乏难以为继,在《票友大会》的舞台上,她讲述了自己在大学社团中的艰难困境,并表达了希望借助身边资源继续参与京剧的决心。

节目主持人积极牵线搭桥,找到距她所在地苏州并不远的扬州票友黄玉明。年逾六十的黄玉明是当地资深的花脸票友。他热情地表示:“如果秦雨卉需要帮助,我愿意提供服装、化妆道具,甚至乐队资源,完全不收取任何费用。”之后,秦雨卉与黄玉明在一场常州戏曲活动上再次相遇,并约定合作,成为《票友大会》的一段佳话。

图片

图说:秦雨卉讲课

虽落选 更努力


常州京剧研究会的负责人高文龙对《票友大会》心向往之。“带着35个节目报名,一个都没选上”,面对落选的结果,他心态挺好:“我们队伍里年轻人太少了。”之后高文龙依旧带着团队赴京观摩大会,站在台下,看着年轻票友们一招一式,高文龙的心中生出新的念头: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回到常州后,他立即行动,走进校园,组织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孩子们参与京剧启蒙教育,开启了京剧传承的希望之路。

在节目中,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看到,观众看戏不再是简单的欣赏,而是“入戏”,京剧与票友的互动让传统艺术的美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让他看到了戏曲事业的无限生机。戏曲评论家崔伟强也深刻感受到,每个选手与京剧结缘的经历与岁月,点亮了京剧之美、人生之美。(新民晚报驻京记者 赵玥 北京今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