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郎溪县姚村镇姚村社区罗家冲,一群老年朋友坚守着扎扫帚的老手艺,其中77岁的罗明亮,是村里公认的“巧婆婆”,他制作传统手工扫帚的手艺还是父辈传授的。他就在这一把把的扫帚制作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执著着自己的坚守,在小小扫帚里留住“最美乡愁”。
在罗明亮老人的家中,他一边熟练地操作着工具,一边讲述着扫帚的历史与文化。每一道工序都需精细拿捏分寸,需要砍枝、分拣、拼接、去叶、绑扎和整形等十几道工序,每一环节都一丝不苟。罗明亮老人不仅技艺娴熟,更是将这门手艺视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罗明亮老人正在制作扫帚(郎溪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要制作一把精致的手工竹苗扫帚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罗明亮老人每天都要到山上去捡竹丝、竹节这些编制扫帚的原材料,因为罗明亮的扫帚卖得也比一般的农户要便宜一点,卖相好质量更是有保证,所以周边地区的小贩也会定期来收购,也用不着自己去推销,一年下来也有二三万的收入。
正在购买扫帚的顾客周友告诉笔者:“今天刚好过来在姚村办点事情,听说了这里的手工扫帚扎的比较好,也比较经扫,所以我就过来看一下顺便带个两把扫帚。”
据了解,像罗明亮家这样扎手工扫帚的农户在姚村镇里不下百家,长久以来,靠山吃山,扎扫帚成了姚村镇农户的副业。虽然竹丝手工扫帚还是有一定的市场,但和其他传统手艺一样,也只有村里上了年纪的人还在坚持着做。(王敏)
查看原图 7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