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向老一辈打听,得知泸州民间流传着 36 个游戏,有些儿时玩过,有些闻所未闻,其中不乏泸州独有的。接下来,就给大伙讲讲这些传统游戏。各位看看是不是很有意思和记忆。
一、放风筝
风筝起源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相传墨翟耗时三年以木头制成木鸟,是为风筝雏形,后经鲁班用竹子改进,才成了如今的模样。南北朝时,风筝用于传递信息;隋唐起,民间开始用纸裱糊风筝;宋代,放风筝成为大众喜爱的户外活动,还传入了欧洲。
泸州春季,人们以竹篾、色纸扎制风筝,竞相放飞。民国时,县城孩子常去澄溪口河坝放风筝,还有比赛。如今,放风筝活动愈发兴盛,清明前后,男女老少都爱参与,风筝制作也愈发精美,既有自制,也有商贩售卖。虽说现在放风筝多是退休老人,但这游戏能锻炼手脚眼协调,还防脚气和颈椎病,真该让更多人参与,也盼着工艺风筝能再现光彩。
二、荡秋千
秋千由中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春秋传入中原,因设备简单、易学,深受喜爱,汉代后成为清明、端午等节日习俗,流传至今。其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祖先为谋生抓蔓生植物摇摆上树或跨越沟涧,这便是秋千雏形。春秋时北方就有绳索悬挂木架、下拴踏板的秋千,当时绳索多以兽皮制成,所以“秋千”繁体二字皆有“革”字旁。
泸州乡村过去多用高杆、树杈或屋梁横担系绳索,下拴小板,人坐或站在板上摆荡,旁人帮忙推动。新中国成立后,学校、农村、公共娱乐场所常有这设备,但因其安全系数低,如今很多地方已不再设立。
三、拔河
拔河是双方各执绳一端角力的传统体育活动,早在春秋战国就有,当时叫“钩强”或“牵钩”,是楚国水军训练项目,后普及到民间,每逢佳节就用“牵钩”之戏庆贺。
如今拔河两边人数相等,各执粗绳一端,绳中系标志,裁判下令后,将对方拉过河界为胜。新中国成立后,泸州学校广泛开展,1955 年泸县第二届人民体育运动大会将其列为竞技项目,推动了普及。如今很多小学、中学课间也会组织拔河,能锻炼孩子们的团结能力和意识,很有意义。
四、爬竿
汉代张衡《西京赋》中提到的“都卢寻橦”就是爬竿,在少数民族地区是特殊娱乐健身活动。《文献通考》记载汉武帝时称其为“都卢”,还介绍了多种爬竿花样,古今名称虽异,实质相同。
泸州传统游戏里“竿”有立杆和吊竿两种,迅速爬上顶者胜。爬竿姿势有“猴儿爬竿”(直臂抱竿、双脚蹬竿而上)和“蚂蝗爬竿”(双臂抱竿、双脚盘蹬而上)。泸州解放前后,军队和学校常开展,有的学校还列为体育考试项目,农村更为普遍。如今虽难见到,但它考验人的力量、技巧和胆识。
五、爬绳
爬绳类似爬竿却更考验力量技巧,因绳子软支撑不足。泸州以前用单绳吊起,手足并用向上爬,先到顶者胜。解放前后,军队和学校有开展,现在民间已不流行,部队训练可能还有,再看就是杂技表演了。
六、跳拱(跳拱桥)
跳拱类似今天体操的跳木马,只是“木马”由人弯腰作拱而成,形似拱桥,故而得名。
只需两人就能玩,一人弯腰作拱,其他人离几步起跑腾跃而过,跳一轮拱升高一次,直到有人失败,败者作拱继续。还有全身跳(先跳俯伏低姿势,再跳背拱中姿势,后跳站立低头高姿势)、连续跳(先跳过的人马上作拱让后面人跳,轮番进行)、扣手跳(两人扣手做跳架,先低后高,其他人依次跳,跳不过就换作跳架)等玩法。泸州儿童爱玩此游戏,大人因体重差异难掌握,但趣味性十足。
七、滚铁环
滚铁环是旧时传统儿童游戏,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玩家手捏“U”字形铁棍或铁丝,推动直径约 66 厘米的黑铁环前进,有的还在铁环上套小环,滚动时声音响亮。
以铁钩推铁环在地面滚动,能越障碍、转弯、在单杠上滚者为优。泸州多在三十多年前的小学及中学低年级开展,如今已成回忆。
八、跳绳
跳绳在中国已有数千年历史,唐宋明清均有记载,唐朝称“透索”、宋称“跳索”、明称“白索”、清称“绳飞”,民国后称“跳绳”。
跳绳是在环摆绳索中做跳跃动作的体育游戏,清人潘荣陆《帝京岁时纪胜》记载清代北京元宵节跳绳为“跳白索”,《松风阁诗抄》也有描述加伴唱的跳绳游戏,娱乐性强。跳绳有单脚跳、单脚换跳、双脚并跳等多种方法,摇绳与踏跃动作要合拍,可一摇一跳或多跳,摇绳方向可前可后,还有长绳多人跳及花样跳等。泸州解放前后中小学常见,家庭院坝也有,80 年代初学校体育活动将其列入比赛项目,如今仍是减肥佳选,备受喜爱。
九、跳橡筋绳(跳橡皮筋)
这是当年全国儿童喜爱的游戏,1960 年代至 1990 年代流行,尤其受女孩欢迎,但 21 世纪后逐渐淡出孩子视线。
泸州是两人绷橡筋成圈,其他人按规则用脚跳,从低到高竞赛,可个人或分组比赛,犯规者去绷橡筋,跳得高者优,还有边跳边拍手唱儿歌的玩法。1981 年,泸州地区体委通知小学开展橡皮筋“三跳”活动,泸县福集、石洞两所小学上报了成绩。
十、踢毽子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运动,起源于汉代,唐宋盛行,集市有专卖毽子的店铺,明代有正式比赛,清代达到鼎盛,制作工艺和踢法技术高超。
泸州踢毽子玩法多样,有用鸡毛或纸羽制作毽子,数人环立连环踢;多人排成圈,一定距离下瞄准互踢;个人“四面踢”“翻转踢”或用脚板反踢,以踢次数多者胜;还有架网如排球赛般两边对踢比赛。民国 32 年,泸县文教科在石洞小学组织比赛,周家春(女)夺冠。解放后,常在小学女生和农村儿童中开展。
十一、斗鸡
泸州的斗鸡可不是公鸡相斗,在北方叫撞拐子。这游戏锻炼平衡和耐力,至少两人玩,弯起一腿,用手搬住,单脚蹦跳对撞,谁失去平衡放下拐着的腿谁就输。
十二、蛇抱蛋
一人当“蛇”,以三小石为蛋,“蛇”脚蹬抢蛋人下肢获胜,被蹬者换当“蛇”,三蛋抢完“蛇”没蹬到人,罚重来。
除了这十二个游戏,泸州还有铲(抽)陀螺、老鹰抓小鸡等诸多游戏,个个都能动手动脑,让人心情愉悦。如今很多人对游戏感觉淡漠,其实游戏能锻炼身心、促进感情交流,不只是孩子专利,大人也能参与。宝子们,是不是想约儿时伙伴重温这些游戏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