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燕平
人工智能(AI)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正在深度重塑医疗健康领域。12月24日,以“AI和人类健康”为主题的2024(第六届)健康大会在杭州西湖山庄举行。会上,来自政府、学术界、产业界的领军人才,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数智健康领域技术,深入研讨新药研发、医疗健康和大健康产业应用的机遇和挑战。
大会现场
AI大大提升诊断精准率和效率
今后从被动就诊变成主动问诊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竺为大会发来的书面致辞中表示,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老龄化进程加快,人民群众对健康的美好需求不断催生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的研发与应用。AI在医学影像诊断、临床辅助决策、精准医疗、健康管理、药物研发、机器人助手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且前所未有的作用。
同时,陈竺表示,目前,AI在我国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相关的技术标准、临床应用规范,以及伦理准则还不够完善,需要加快建立完善的AI医疗应用标准体系,加强对AI医疗产品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服务于人类健康事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黄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黄荷凤,分别以《合成生物学赋能食品制造 助力大健康产业升级发展》《智能医药(AI+医药卫生)的趋向》《AI赋能临床诊断与治疗》为题进行了主旨演讲。
潘云鹤院士主旨演讲
作为大会的承办方,浙商总会大健康委员会主席、浙商创投总裁游向东对记者表示,AI不仅对目前医疗服务起到辅助诊断作用,而且它可能会催生一种新的认知:过去医生没法完成的工作,AI能做到。“未来AI无论对医疗服务,还是对医疗健康产业,都会带来非常深远的影响。”这也是本次大会把“AI和人类健康”作为主题的初衷,希望能在浙商总会大健康委员会的产业界、学界产生共鸣,推动行业的发展。
有了AI之后,对我们大众看病、大众健康会带来哪些改变?
针对潮新闻记者的提问,游向东表示,AI很可能会影响未来医学的范式。“黄荷凤院士刚刚也谈到了,原来你是去医院找医生看病;今后通过基因筛查,发现你有问题,医生会主动把你叫来,告诉你可能有什么样的风险,接下来该怎么去做。比如说改变生活方式去预防,或者用医疗的手段去改变它,从被动就诊转变成主动问诊。”
当然,改变的不仅是这些。比如,原来到医院去,可能要花很长时间去排队,最后看病可能就一点点时间。现在通过线上预约,很多队伍不需要排了;还有,现在一些医院已经可以实现人机交互,比如,你把你的症状告诉这个机器、告诉AI,它会建议你去看哪个专科,看哪个专家。
游向东
“有了医疗大模型,AI会生成门诊病例,将来还可以生成手术记录、住院记录,在提高医疗诊断精准率的同时,帮助医院、医生、患者提高诊疗效率。医护人员可以有更多时间做更有温度的事情,与患者多进行交流,比如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进行健康科普教育,对即将要做的治疗进行沟通,怎么预防疾病,哪些生活方式要注意等,这样患者的体验会更好。医学是有温度的,医疗服务更需要有温度,这个是AI替代不了的。”游向东认为。
中药药效和成分不再“毛估估”
AI助力中药“走出去”
实际上,以AI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正在给我省的医药产业带来巨大的改变。与会的寿仙谷副董事长、寿仙谷植物药研究院院长李振皓是浙江大学药学博士,他告诉记者,公司当天正式发布的新品仙芝3号,从育种到栽培再到智能制造,以及药理临床研究,也应用到了AI和大数据技术。
寿仙谷新品发布
“举例说,灵芝最重要的就是它的药效成分,以前要发现药效成分是非常难的,因为像灵芝里面可能有四五百种化学成分,哪些是真正的药效物质,常规技术很难判断。但我们现在运用了AI技术,包括知识图谱、结构精准鉴定等技术,20多分钟时间就可以全部检测出来。”李振皓介绍说。
发现药效物质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确定灵芝的育种目标。“我们要选育的灵芝,不仅要产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也要高。以前要去挖掘这些功能基因,工作量非常大。现在有了AI技术,挖掘与多糖、三萜等药效物质相关的功能基因的效率有了显著提升。”李振皓表示。
在栽培方面,寿仙谷的“数字化大棚”,就是用农业大数据技术,把温度、湿度、光照等生态环境因子与中药的产量、品质等进行建模。“我们通过三年的持续比较,发现数字化大棚里的中药产量可以比普通大棚的产量提高50%到80%。”
李振皓认为,有了AI技术,可以助力中药药效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质量控制水平也会得到明显提升,有利于中药的现代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在寿仙谷牵头下,浙江省已发布5个中药ISO国际标准,其中第一个和第二个就是灵芝和铁皮石斛的国际标准,也推动了浙产道地药材的国际化发展。
杭州民生医药控股集团总裁竺昱祺表示,在药物研发方面,AI技术有效缩短了RNA、蛋白类、DNA、糖类、小分子这类的复合物的研发周期;在辅助诊断方面,分析也更加精准。目前,民生医药也借助第三方,通过AI技术加大在小分子、大分子新药方面的投入。生产管理方面,通过自动化、智能化以及大数据技术,生产效率也得到明显提升。“虽然目前AI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但企业通过这方面的尝试,在节能方面节省了10%到20%,劳动力成本节省了20%左右。”
民生医药控股展位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