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播”成长记

  手机屏幕方寸间,是他们的主场;乡村广袤的天地,有他们竞逐的舞台。近年来,随着电商和短视频平台加速下沉,“村播”正悄然兴起。

  村播,顾名思义就是活跃在乡村的主播,他们链接城市和乡村,贯通资源和市场,甚至还为当地文旅推广“添柴加薪”。

  群山环抱、炊烟四起,西翥街道是昆明市五华区唯一的涉农街道,也是网红打卡地。这里不仅有浓郁的白族风情,还盛产各类农特产品,深受都市人青睐。

  当村庄抬头能仰望月亮,俯身可拾六便士;当麦田里除了生计,还藏着诗和远方。西翥开始变身青年创业的热土,一批“村播”也在这片土地诞生、成长。

图片

  “出道”

  “这是我们本地产的腌木瓜丝,非常脆爽,大家可以来听一听。”在西翥街道大村社区,一个农家小院内,身穿白族服装的主播张茜茜一边尝着木瓜丝,一边将麦克风凑近嘴边。

  伴随着清脆的咀嚼声,隔着屏幕,网友们好像感受到了木瓜丝的脆爽。

  画面中,张茜茜头饰上的白穗随风飘荡,露台上竹筛里的甜柿金黄透亮,再搭配扎染的桌布,乡土气息十足。透过镜头,网友们似乎能沉浸式走进这个白族农家小院。

  1997年出生的张茜茜是大村社区两委主任,与她直播搭档的“金花”和“阿鹏”,也是大村社区的工作人员。他们宛如邻家走出的白族姐弟,向网友们讲述着当地的历史文化。

  近年来,大村社区的村集体经济公司已经实现了市场化、品牌化运营,成立了6家子公司,同时也具备物流仓储的能力。万事俱备,只欠推广。

  今年10月,曾经有过几次直播经验的张茜茜和同事作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们要组建一支村播团队。今年10月,一个年龄跨度80、90和00后的组合顺利“出道”。

  入职社区前,张茜茜曾被评选为全省金牌导游,对云南的民族文化如数家珍,这样的“斜杠青年”,正是村播的最佳人选。

  正如四年前义无反顾选择回到家乡,这一次张茜茜的选择也非常坚定:“像我们这些年轻人回到家乡,就是为了改造发展家乡,既然到了基层工作,肯定要为之努力。”

  张茜茜和同事一方面要帮本土企业做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帮助农户打开销路。

  他们选品的地点不局限于选品间,还有乡村的集市。土鸡蛋、南瓜、葫芦……这些集市上不太显眼的农特产品,有可能会成为直播间的“香饽饽”。穿梭在摆摊老人期盼的目光中,张茜茜和同事熟练地拍照、上传产品信息,为下一场直播做准备。

  成长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主播茜茜!”这是张茜茜早期的开场白,热情自信,但辨识度并不高。

  如今,镜头前的她习惯身着白族服装和网友们问候:“五华风采,西翥灵仪,大家好,我是白族金花茜茜。”

  一句开场白的变化,背后是直播理念的转变:不仅融入了乡土元素,还打造了鲜明的个人IP。而这些变化,得益于“村播小院”的培育。

  今年10月25日,云南首家“村播小院”在昆明五华西翥揭牌成立,首期培训,就有35名来自各社区的村播报名。他们当中,有的是和张茜茜一样的社区工作人员,有的是青年创业者,绝大多数是“直播小白”。

  在大多数人眼中,直播技术门槛低、有手机就能播,事实并非如此。不同于头部主播,素人出镜的冷清场面,足以劝退很多新主播。

  “直播间突然没人的时候,我就在想,到底要不要接着讲,愣在那里好像也有点奇怪。”张茜茜的经历,很多新主播都曾遭遇过,甚至一度成了大家挥之不去的阴影。

  “素人直播,就像一张白纸,不管是从内容的创作还是开播的表达、产品亮点提炼都存在难度,需要专业的运营人员指导、陪跑。”村播小院的发起人、云南省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协会会长孙立刚分析。

  深耕农业领域十余年,孙立刚掌握大量产业链上的企业资源,也曾在全省培育了一批头部主播。在他看来,村播看似很简单,背后需要一整个体系支撑,比如需要打造独特的个人IP、直播中要展示乡村最真实的一面,要有当地乡土文化的输出。再比如,需要成熟的供应链解决农产品发货、售后等细节问题。

  而村播小院的成立,就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村播小院,实际上就是为我们广大的村播提供一个孵化培育、学习成长的空间。”孙立刚介绍,通过专业运营人员定期组织培训,帮助新主播们打造个人IP、分析后台数据,逐渐提升流量。后方“村播云仓”更是汇聚了200多个品类农产品,供村播们选择。

  “选品怎么选?”“直播间人太少怎么办?”一场直播结束后,张茜茜向专业运营人员请教。此前,张茜茜选品的范围主要聚焦本地企业、农户,产品相对局限。依托“村播云仓”,张茜茜不仅能丰富产品类型,聚集人气,还能带动当地农产品销售。

  开播一个多月来,张茜茜团队最好的成绩是销量突破千元,这对于新主播而言实属不易。

  回归

  村播的兴起,也让更多外出的乡村青年,有了留在家乡的理由。

  张艳丽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毕业后,家住大村社区的她决定辞职回乡,经营父亲的养兰事业。直播一年来,张艳结交了不少兰友,也逐渐找到了喜欢的事业。

  父亲养兰24年,靠着一屋子的兰花养大了两个女儿。张艳丽从小耳濡目染,对兰花有着独特的情感。毕业后的她曾经在外工作过一段时间。每天面对烦琐的工作、冰冷的出租屋,让她萌生了想回家的念头。2014年,她回到家乡,和父亲一起经营家里的兰花生意。

  近两年,随着直播行业开始下沉乡村,张艳丽开始琢磨:能不能通过直播把自家的兰花卖出去?她尝试把直播间设在养兰室,让网友们看到自家的兰花养在室内也能长得很好。

  从一开始怯生生地和网友打招呼,到如今自如地和兰友们分享养兰心得,张艳丽逐渐喜欢上了直播,也很享受与兰友聊天的过程。

  “如何让网友在直播间停留得更久?”这是直播中一直困扰张艳丽的问题,今年来,除了村播小院组织的培训,她还四处“充电”,逐渐对平台规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直播间最火的时候,张艳丽的销售额可以达到近万元。

  庭前屋后瓜果飘香,父母常伴左右,张艳丽曾经最向往的生活变成了现实。

  “村播小院”的兴起,也将为更多和张艳丽一样的乡村青年搭建更广阔的舞台。这正是孙立刚创办“村播小院”的初衷:“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带动当地农文旅融合发展。”

  随着全省第二家“村播小院”落地石林县,孙立刚正在谋划:“未来两到三年内,希望‘村播小院’在全省每个县区都能落地,通过壮大村播队伍,让云南的农特产品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当传统的乡村集市日渐冷清,村播正以另一种方式,延续乡村往日的热闹。这份事业,不仅吸引着外出的青年归乡,也让乡村这片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策划:期俊军 张成

  文案/配音:期俊军

  视频拍摄/后期制作:娄新月 陈思蒙

  美术设计/海报:陈思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