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品读毛泽东:童年三次遇到真老虎,每次老虎在他面前都乖乖“撤退”

图片

《品读毛泽东》《理论中国》编辑部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全书分为十编,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精彩的细节,全方位展现了毛泽东的性格、气魄、历史决策以及个人情怀。书中不仅详细描绘了毛泽东在重要历史时期的关键决策与行动,还深入挖掘了他作为思想家、战略家、诗人、编辑家等多重身份的独特魅力。通过品读毛泽东的诗词创作、自我评价,以及他在关键时刻的所思所想所为,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那豪迈的气魄、深邃的思想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同时,本书还揭示了毛泽东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这位伟大领袖的真实面貌。

>>内文选读:

在毛泽东出生的韶山冲,有一座虎头山,山上有一个叫虎歇坪的地方。据说毛泽东小的时候经常到这里玩耍;这里也是毛泽东祖坟的所在地。站在虎歇坪放眼四周,这里山岭层叠起伏,前面千山万岭,似乎都在向虎头山作揖。这样的地势和当地的风俗,也引发了许多美丽神奇的传说。

老虎,雄武勇猛,威镇群山,气势豪迈,所向披靡,具有力破万难、一往无前的精神。老虎的这种雄武勇猛之气,毛泽东经常以欣赏的语气谈到,并认为自己也有一些。比如1966年7月8日,他曾在一封信中写道:“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这里所说的“虎气”,主要表现在吞吐天地、气壮山河的豪气,不怕鬼、不信邪、敢作敢为的勇气,倔强刚毅、百折不挠的犟气。

毛泽东在诗词中多次以“虎”为志,在著作和讲话中更是频繁谈“虎”。

让我们从毛泽东有关谈“虎”的话题中,开始品味毛泽东“身上”独有的个性和气魄。

遇到真老虎怎么办?

毛泽东从11岁开始,独自走山路,从韶山的滑油潭山冲里沿山中崎岖小道走到棠佳阁外婆家。据韶山冲的老人回忆,毛泽东曾有三次在路上遇到老虎,但都安全归家了。

滑油潭是毛泽东走近路去棠佳阁外婆家的必经之路,这里群峦起伏,纵横交错,山谷幽深、寂静,经常有豺狼虎豹出没。一次,正值冬天,毛泽东从棠佳阁外婆家回来,为了不让母亲担心,早点进屋,毛泽东又从滑油潭山冲里走,当他行走到书堂山底下时,遇到一只猛虎……这件事,有后人以文学的笔法,作了这样的故事性转述:

“吼……”一头威武雄壮的大老虎,坐在半山腰上朝着空中大叫一声,毛泽东听了,不由得后退一步,他急忙躲到树后隔远望去,老虎头上色彩斑斓的“王”字清晰可见,全身呈现出褐黄色和黑色横纹,虎眼圆瞪,威风凛凛。硕大的老虎离他只有二十丈远,周围的柴草被一条时而翘起摇摆、时而垂下横扫的大尾巴扫得沙沙作响。

毛泽东记得他爷爷毛冀臣说过,路遇老虎,一是不要心慌,你不惹虎,虎不伤你。二是走两边绕过,因为老虎没有人类的智商,只知道走直路,不走弯路。毛泽东小心地、慢慢地从树背后走了出来,沿山路小跑回家。说也奇怪,你不惹它,它不惹你,这只老虎眼睁睁地望着他走了,一直坐在那里未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老虎不但“不犯人”,最后还乖乖地“撤退”了。

韶山冲里后人的这些描述,当然带有一些演绎的成分。

对这样的事,毛泽东本人于1936年10月曾经在与斯诺的谈话中提到过,但他只回忆了自己父亲的经历:

有一天,我父亲出门去收一些款子,路上遇见一只老虎。老虎突然遇见人,立刻逃跑了。然而对此更加感到惊异的却是我父亲。事后他对自己这个奇迹般的脱险思考得很多。他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冒犯了神明。从此,他对佛教比较敬重了,间或也烧些香。然而,当我变得越来越不信神的时候,老头儿也并不干涉。他只是在自己处境不顺当的时候,才祷告一番。

图片

“部队每团都要培养一个夜老虎连”

新中国成立后,在强调人民军队要加强训练、增强部队力量、开展大比武和培养军人血性等问题时,毛泽东也经常用“老虎”来形容。特别是在20世纪60年代指示部队如何开展军事训练时,他说过:

“敌人越凶越不要怕它。蒋介石过去不凶?美国不凶?具体到每个战斗的打法就不同了,就要重视它。军队无非是要学会两个东西,一个是会打,一个是会走。会打、会走,军队都要学会。打就吃它一口,吃不了大的吃小的,吃了一口再吃一口。”

“部队要练夜战、近战,练二百米硬功夫,每团要培养一个夜老虎连。”

“要注意多搞夜战、近战。在很黑的夜间搞,什么也看不见。什么叫做夜老虎?就是要搞夜战,搞近战,训练部队晚上行军,晚上打仗。”

“七分虎气,三分猴气”

对于自身的特点,毛泽东曾经有过很多的评价,其中有一个说法,叫“七分虎气,三分猴气”。正如他在1966年的一封信中所说:“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有学者解读了毛泽东对自己的这种评价:所谓虎气,有很多种解释,这里可以理解为原则性,是一种立场;所谓猴气,则是指灵活性,可以理解为战术层面上的东西。

应当说,在一些重大的战略问题上,在一些涉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根本问题上,毛泽东是从来不妥协的,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比如当年赫鲁晓夫来谈联合舰队的问题,毛泽东不仅寸步不让,而且发了很大的脾气,因为这涉及中国的主权问题。

再比如说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美国的封锁,毛泽东同样没有丝毫的妥协。他在评论美国国务院白皮书的时候,曾经这样写道:“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所以说在这些涉及党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上,毛泽东的原则性都非常强。

但在另一些战术问题上,或者说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毛泽东的灵活性又特别地强。他的成功之道,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务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要事情能办成,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一些灵活多样的方法。

毛泽东是一个诗人。他的诗词也充满了虎气和猴气。如早年的《咏蛙》诗:“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离开韶山冲的时候,他改写的诗词:“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到了长沙,书生意气,挥斥方遒,于是又写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结论是:“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到陕北,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新中国成立以后,则是“换了人间”!这些还不是虎气?

当然猴气的东西也有很多,“不似春光,胜似春光,战地黄花分外香”。这些阴柔之美、婉约之声,在毛泽东诗词里面,俯拾皆是。

中国人评说一个人,喜欢讲文治武功、文韬武略。文治,他有;武功,他也有。从这样一些事实来看,我们可以说,毛泽东是一个当之无愧的领袖,一个当之无愧的英雄。当然,要用这样一个标准来评价毛泽东,还有一些东西不能回避,那就是他也不是完人,这些不完美甚至失误,或许也与他的虎气和猴气有关联。

总之,毛泽东是一个性格非常丰富的历史伟人。我们研究他,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许多看似矛盾的东西,在他那里却是内在统一的。在一些战略层面的问题上,他的原则性特别强;但在一些战术层面的问题上,他的灵活性又特别强。他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是虎气与猴气的统一,正所谓“七分虎气,三分猴气”。

(唐洲雁、杨明伟、邹卫韶撰写)

  作者:

文:唐洲雁 杨明伟 邹卫韶编辑:袁琭璐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