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成为科技界的新热点,被认为是新一波人工智能(AI)浪潮中的重点方向。
如果将大模型视为“有趣的灵魂”,“具身智能”赋能的人形机器人则有了“好看的皮囊”,它们拥有自己的“身体”和“感知”,能像人类一样去感受、去行动,如今,可应用于制造、医疗、教育、家政、建筑、养老等诸多领域。
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生态闭环建设示意图。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供图
日前,重庆市经济信息委、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教委、市国资委、市商务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重庆市支持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政策措施》),支持重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竞逐“具身智能”新蓝海,重庆正将无限的“想象力”转化为可能的“生产力”。
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于仓储物流领域。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供图
日前,在2024广州车展上,因宣布将布局类人机器人和汽车生态机器人相关产业,长安汽车备受关注。这标志着长安汽车首次正式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战略蓝图。
实际上,重庆发展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拥有良好的基础。
在人工智能和关键软件方面,重庆有中科云丛、马上消费、沪渝人工智能研究院、哈工大重庆研究院的大模型产品及算法;有重庆大学领衔建设的嘉陵江实验室,同时重庆大学已经进行具身智能实验室布局。
机器人本体集成方面,重庆有华数、七腾等一批本地成长的机器人企业,思灵机器人也在渝落户;机器人本体配套方面,有重庆大学来福研究院和重庆来福工厂,能够生产面向具身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
传感器方面,有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的电子皮肤、鲁班机器人研究院的空间力传感器、中科摇橹船的视觉传感器等潜力产品。
智算算力方面,目前重庆智算公司联合华为建设的智算中心规划AI算力1000P,已建成400P;博拉智算公司规划AI算力200P,已建成50P。
产业投资和企业孵化方面,XbotPark科创生态体系已在渝布局,还有国有资本投资平台渝富控股集团、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等提供资金及平台支持。
在探索具身智能机器人的浪潮中,重庆如何一马当先?科技创新无疑是“重中之重”。
科技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燎原之势提供初始能量。《政策措施》提出,未来,要构建“平台+项目”双轮驱动模式的产业创新体系。
平台,即支持创新平台建设主要包括组建产业研究院、产业创新综合体、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企业技术中心、产业技术工程化中心、重点实验室、概念验证中心等;项目,即明确从机器人“大脑”到“本体”的核心技术突破方向,组织实施一批创新项目。
这样的布局有何深意?“具身智能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处于起步阶段。发展该产业,需要坚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并举。”市经济信息委智能终端处调研员吴海佳解释。
关键,就在一个“并”字。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研产用深度融合、一体化推进部署,重庆正在谋划构建更完善的技术攻关体系。
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钟熙表示,市经信委将筹建市级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企业、科研院所瞄准具身智能机器人核心技术新建一批创新平台,围绕本体及其配套部署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重点项目,围绕具身大模型生态体系相关技术发布“揭榜挂帅”技术攻关项目。
“市科技局将聚焦‘416’科技创新布局,以建设数智科技科创高地为契机,推动以嘉陵江实验室为代表的数智科技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加快发展。”市科技局高新处副处长陆源表示。
今年10月17日,嘉陵江实验室的揭牌,更是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有力支撑。“我们将立足AI及机器人产业基础,发挥大学城科教资源优势,打造环大学城创新生态圈,围绕‘数智+装备’领域,加快打造以嘉陵江实验室为代表的高端数智装备与系统产业基地,支持本地高校院所科研成果就地孵化。”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改发局副局长张旋表示。
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家庭领域。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供图
创新成果只有落地生根,与市场深度融合,才能绽放出产业发展的繁花硕果。事实上,具身智能机器人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在装备制造、智慧医疗及养老、公共服务等领域都有涉及。
但如何打通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重庆也绘制出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拓展蓝图。
制造业,作为重庆的支柱产业之一,向来是技术创新的先行试验田。
针对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需求碎片化、难以形成数据闭环的困境,吴海佳给出建议。“笔电、手机等电子终端更新换代频繁,生产线柔性化程度高,可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技术迭代和产业发展提供丰富的‘机器人换人’场景。”吴海佳建议通过“揭榜挂帅”方式,推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先进制造业开放应用场景,打造有一定通用性、可全身移动和双手操作,能解决制造业柔性生产和非标自动化等问题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整机产品。
在应用中不断优化升级本体设计、迭代升级大模型性能,这与日前发布的《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中提及的——“推广一批具有较高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概念不谋而合。
“这种设计的目的是打通从技术到市场的转化通道,加速形成商业闭环。”吴海佳坦言。
事实上,这样的商业闭环需要各方参与。
“市经信委将聚焦非标自动化、柔性生产等典型场景征集需求,组织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相关企业针对场景开发产品服务,构建使用、反馈、迭代循环,加快具身智能机器人商业化步伐,同时推动用户实现更高程度数字化转型和精益化生产。”钟熙表示。
“两江新区将依托智能制造、智能建造、物流运输、康养医疗、商业商务、家居生活等特色场景,支持企业开展应用试点示范,以场景应用助力产业发展。”两江新区产业局副局长梁宵介绍。
市商务委会展处副处长李婷婷则表示,市商务委将争取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纳入重庆市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政策范围,助力推进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在生产端和消费端的规模化应用。
多元场景、协同应用,勾勒出蓬勃发展曲线。
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于商业领域。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供图
产业的长远繁荣,离不开健全完善、协同共生的生态系统支撑。从产业集群打造、要素支撑强化到协调联动优化,重庆全方位发力,精心培育具身机器人产业生态。
《政策措施》提出,要强化发展要素支撑,打造“四位一体”的要素保障体系,包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人才队伍和金融支持。
“作为公共服务的开源社区,围绕人工智能的三大基石(算力、算法和数据),通过整合智算算力、模型服务、仿真训练、数据治理等产业枢纽环节,补齐算力、算法和数据短板,推动产业开源发展,降低创新创业门槛,扩大产业参与度,促进技术高效迭代。”钟熙介绍。
“在产业标准化方面,重庆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家和国际具身机器人标准制定。”市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副处长陈毅同表示,将主导或参与制修订一批具有重庆优势特色的标准,建立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标准体系,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紧密衔接、融合发展,以标准化提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市教委高教处副处长张东表示,将聚焦优化调整专业结构、深化产教协同育人、强化科技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持续加大专业设置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推进有组织科研,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服务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能力。
此外,市商务委将从搭建会展平台和引导促进消费两个方面,构筑重庆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良好营商氛围。
“支持重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代表企业参加西洽会、智博会等全市重点会展平台和进博会、广交会等全国重点展会,全方位推介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案,举办供需对接、商贸洽谈、招商引资等活动,借助展会平台对接行业上下游潜在合作伙伴,拓市场、寻商机、拿订单,并根据有关政策就企业境外参展参会给予资金支持。”李婷婷表示。
具身智能机器人的科技浪潮席卷,对于重庆而言,这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在制造业的舞台上,机器人成为 “智” 造先锋,助力重庆制造重镇的招牌越擦越亮;
物流行业中,智能仓储与配送机器人穿梭忙碌,凭借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中心的优势,将重庆的物流网络向世界延展;
手术、养老、教学机器人纷纷登场,奏响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激昂乐章。
“政策”“创新”“生态”已就位。重庆已然整装待发,向着这片充满无限可能的新蓝海果敢竞逐。
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文 首席记者 董进/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