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介入乡建
引领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一股以文化艺术赋能乡村发展的浪潮席卷全国。
艺术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阳春白雪,而是融入乡村肌理,成为激活乡村文化基因、提升乡村生活品质的重要力量。
如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文化艺术的作用,让乡村从富起来到美起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课题。
艺术介入不过就是
艺术品从美术馆平移到大地?
艺术介入乡村振兴,不是简单地剪剪花、画画墙,而是用更丰富的艺术元素牵一发动全身,重塑乡村生活形态。
艺术乡村是指通过艺术创作和文化活动,将乡村地区转变为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文化艺术场所。
一件艺术品从A地搬到B地,甚至C地,通常会发生在艺术馆、博物馆里,如果它原封不动地搬到乡野,那么场域所赋予的意义便消失了。
通过艺术化的视角赋能乡村,需要对于日常的发现进行平静地处理,贴近现场和生活的作品往往更加动人,也就是说需要更好的处理好在地化的艺术表达。
所谓在地创作,艺术家不是枯坐在画室里创作,需要艺术家到现场考察,有些还需要在当地取材,这样作品才能真正体现当地的叙事、激活当地人的记忆和情感。
大地艺术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的艺术现场,它是艺术与生活的结合,面向的是广大游客、当地村民和专业人士,它涉及场域美学或关系美学,如果大地艺术缺乏开放性和情感的表达,一般观众难有通识感,缺乏地方叙事业内人士也会兴趣寥寥。
下文讲过具体的案例生动展示艺术激活大地乡村活力的具体实践。
内蒙古阿尔山&乡村艺术季
农民成了“艺术家”
艺术对于乡村的建设,不是单维度从艺术到艺术,从设计到设计,而是以艺术为抓手,服务于乡村振兴。
在一些资源禀赋较好的乡村,艺术乡建开展早,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激发其发展动能,让村民因艺术美吃上“艺术饭”。
在内蒙古阿尔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师生团队在村庄及其周边,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创作出《连年有鱼》《森林之子》《层林叠浪》等艺术品。
从项目开展之初,艺术家们就与村民保持着密切互动,不仅让村民直接参与作品的创作,还手把手教他们把非遗变成时尚文创,把村庄打造成热门景区。
艺术与乡野碰撞出文旅新业态,让村民变成了艺术家,吃上了“艺术饭”。在艺术家的影响下,乡建沉睡的艺术细胞被重新激活。
如今,《连年有鱼》《森林之子》《层林叠浪》等作品已经成为当地的地标,彰显着乡村新气质。
洛嘉部落&旺山
以自然为基础的年轻艺术社区
艺术的涌现并不仅仅意味着对环境的美化,还像是湿润的空气一般融入村民与游客日常的生活。
苏州古城区的八公里外,穿过前往太湖的吴中大道,那里便是旺山。
用“艺术活化乡村”,让旺山成为了一个以自然为基础的艺术社区,构建出乡村美好生活集群,这些社区活动将结合旺山当地的产业,让村民们得到更多的收入。
空心化是中国所有乡村面临的共同困境,旺山也不例外。为了抵抗这股寒潮,需要有一些新的艺术力量来改变它。
这个新的超级乡村社区名为“洛嘉部落·旺山遇见卢浮宫”——一个辨识度更强、更符合现代年轻人认知和娱乐的社区,也是自然的、具有文化感的社区。
洛嘉部落保留了旺山村五百多户人家以及上百亩的茶园,并围绕着它们设计了六个板块,包含着行星花园、洛嘉森乐园、洛嘉亲宠森林、芊熹之光夜游、巧克力博物馆和美食魔法森林,以儿童友好、创业友好、青年友好、宠物友好为目标打造新型农文旅街区。
宣城西村&皖南花鼓戏剧院
创立艺术乡村品牌
艺术乡建重在乡村资源挖掘与价值转化。艺术乡建的作用,不仅在于给乡村“美容”,还在于激活沉睡的乡村文化资源,将其变成乡村发展的资产。在这方面,非遗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西村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还是有着文化基因的地方。融入西村发展战略的,还有西村的艺术瑰宝——皖南花鼓戏。1952年,西村组建了全省第一个村级皖南花鼓戏剧团,传承至今。
为了打好“花鼓戏”这张牌,西村专门修建了皖南花鼓戏剧院。高高的戏台上,传统建筑的飞檐翘角和皖南民居的马头墙元素相互融合。
西村花鼓戏剧团真正回归乡村舞台,是近几年西村乡村旅游走红的时候。西村旅游走的是艺术经营之路,在整体谋划中,当地的花鼓戏成了重要一环。
每到周末,皖南花鼓戏剧院成了游客的网红“打卡”地之一。看花鼓戏,如今成了西村旅游的一景。
随着游客不断增多,西村还积极引入摄影、花鼓戏、艺术户外装置等文化元素,吸引各类艺术家来村设立工作室和艺术馆,举办各类主题活动,创建了艺术乡村品牌。
艺术乡建趋势化
带给我们的思考启示
随着“美丽乡村”“和美乡村”建设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乡村具备了艺术介入乡村发展的条件,广泛社会力量支援乡村通过艺术乡建等为乡村赋美,为发展赋能。艺术乡建理念也受到广泛认可。
大地艺术不能当做纯文旅项目,大地艺术焕活乡村,本质上是以文化艺术带动地域振兴的系统工程。
不能紧盯着大地艺术的文旅商业回报和产业振兴,更应该展望它对地方乡村和都市人群长远的文化培育和文化品牌国际影响力。
通过艺术介入乡村的不仅对需要对于乡村振兴,地方活化有坚定而长远的信念,更要有广泛的艺术资源,坚决果断的团队执行能力、文旅文创的商业转化能力。
无论是文化乡建还是乡村艺术,在这一过程中,主创者需要调研国内外各种乡建模式,与当地人充分沟通,深入了解当地人的真实需要,能够较长时间与当地人共生共建,从当地人的视角出发,才能制定出因地制宜的文化建设方案。
让乡村振兴再多些艺术美不是面子工程,不能因为墙绘火了就一窝蜂地打造“网红村”,也不能因为稻田画“出圈”就急着斥资造画。
乡村发展有其自身逻辑,以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必须从乡村的自身逻辑出发,以乡村传统文化资源为本位,因地制宜介入艺术元素,这样的艺术美不妨再多些。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点击下图,了解风景文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