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01国家医保局发布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62种药品采购成功,价格大幅降低。
02集采药品价格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营销成本的节约,以及规则变化取消了50%以上降幅可中选。
03为确保药品质量,药监和医保部门对药品质量和供应有着严格的监管和约束,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是仿制药入围的门槛。
04然而,患者对低价药的不放心在于对药品疗效缺乏直观的了解,需要加强对中标仿制药质量的监管力度。
05同时,加强对集采药品临床数据等信息的科普宣传,让医生和患者愿意使用低价药。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叶酸每片不到3分钱,阿司匹林肠溶片每片3分多,氯化钾注射液每支只需要1毛6……近日,国家医保局发布了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拟中选结果,62种药品采购成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很多药物集采之后,价格不到过去的一成,有人感慨:现在吃药比喝水还便宜,药品价格那么低,还能吃吗?
要想搞清楚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这场降价的背后逻辑,为何集采药品价格“大跳水”?还“跳”得这么厉害?
仔细剖析,不外乎以下原因:
一是集中带量采购的中选产品的降价空间主要来源于企业营销成本的节约。集采通过汇集全国医疗机构的需求量形成一个采购标的,引导企业公平竞争产生合理的价格。一旦中选了,产品可以按照采购合同直接销往医院,医院承诺按照采购量按时完成约定的采购,并且优先采购和使用中选产品,由此大幅压缩了药品生产企业营销成本。
二是规则发生变化。取消了50%以上降幅可中选这一规则,保留了0.1元保底机制和1.8倍熔断机制,增加了“复活”机制。药企报价低于0.1元,也被视为有效报价,若高于最低报价的1.8倍,就会触发熔断机制,被排除在首轮拟中选名单之外,进入“复活赛”。这一机制迫使药企必须亮明“底牌”。
药品降价的缘由搞明白了,仍然有人质疑,这种“跳水式”降价,会不会影响药品安全?厂家会不会为了获取利润偷工减料降低药品质量?
这种声音不是个别人发出的,而是不少患者的真实想法——药价虽然降下去了,但是信任感却没有上升。
实际上,为保证患者能够用上高质量的药品,药监和医保部门对药品质量和供应有着严格的监管和约束,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是仿制药入围的门槛。
2021年、2023年公布的一致性评价结果显示,仿制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原研药(即原创性的新药)相当。2024年9月国家药监局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2024年1至8月,国家药品抽检共计20969批次,合格率为99.43%。可以明确,绝大部分仿制药的质量有保障,未来的趋势也是更多地使用仿制药。
但也要关注到,仿制药对原研药的复刻无法做到100%,仿制药的疗效因药物种类、疾病类型、个体情况等可能和原研药存在差异,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用药感受。
不仅如此,有些特殊患者如慢性病患者可能会担忧买不到原研药怎么办?相对于集采药品,这部分人群更习惯使用原研药,他们将不得不去药房或私立医院买药,或转用他们并不十分信任的仿制药。
这次集采中,价格过高的原研药全军覆没,这也意味着,今后患者难以在医院吃到原研药。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在完成集采任务后,给予未中标企业一定的市场空间,允许一部分非中标药品进入,从而满足患者多样化的用药需求,用上高质量的药物。
无论如何,对普通人来说,药品降价无疑是个好消息。但也要看到,药品和普通商品不同,患者既要看价格,更要看疗效。不少患者对低价药不放心,除了价格因素,还在于对药品疗效缺乏直观的了解。
这就需要加强对中标仿制药质量的监管力度,鼓励医药企业在产品质量、研发创新等方面进行优化,不断提升仿制药的疗效和临床安全性。同时,还要加强对集采药品临床数据等信息的科普宣传,让医生和患者愿意使用低价药。
毕竟,谁不想花更少的钱买有质量保障的药呢?(安徽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