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意大利一直是走在世界前列的航空强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最早在战争中运用飞机作战的就是意土战争时期的意大利军队。可是曾经在世界航空史的舞台上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的意大利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却非常遗憾地与德国和苏联一道成为了自始至终都未能拥有航空母舰建成服役的主要航空强国。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意大利海军曾经拥有过相当强大的航空兵力,意大利海军航空兵的水上飞机母舰上起飞的水上战斗机曾经在战争中击落了大量的敌机取得过相当辉煌的战果,但是曾经拥有过光辉历史的意大利海军航空兵在墨索里尼夺取意大利政权后,境遇却发生了非常剧烈的改变。原因是意大利组建了完全独立的空军。由航空部长伊塔洛·巴尔博(Italo Balbo、意大利唯一的空军元帅)一手把控的意大利空军虽然是以意大利陆军航空队为基础组建的,但是出于统一指挥所有空中力量的考虑,便把海军航空队的有生力量也全部都吸收进来了。由于巴尔博当时是意大利法西斯政权内部屈指可数的实力派,墨索里尼眼中的当红人物,因此新组建的意大利空军得到了特殊的偏爱,相较之下海军则遭到了相当的冷遇—不但海军航空兵的兵力被压缩到了以前规模的十分之一不到,留下来的飞机基本上也都是早已经落伍的旧式型号,而且海军方面在提出了建造航空母舰的提案之后,还遭到了意大利空军的激烈反对。
伊塔洛·巴尔博 意大利历史上唯一的空军元帅 生前坚决反对意大利海军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并且严重影响了意大利海军陆基航空兵的发展。后在利比亚总督任上被意大利海军舰艇的高射炮误击身亡。
在意大利空军看来,位于地中海中心位置的意大利半岛本身就是一艘不沉的航空母舰,而意大利的行动范围主要就在地中海附近,所以没有必要建造什么航空母舰。
不过即便如此,由海军参谋长多梅尼科·卡瓦尼亚里(Domenico Cavagnari)上将领衔的意大利海军在此期间依然锲而不舍地试图通过各种手段推进航空母舰项目。虽然这一时期提出的方案都仅仅止步于图纸,未曾真正实施过,但其中也不乏一些诸如为了节省成本而采用双船体设计等非常有趣的航母设计方案。
虽然此后随着笼罩在欧洲上空的战争阴云不断临近,航母在战争中的有效性再度被人们所认识,再加上对于海军的航空战略态度相对宽容的空军上将朱塞佩·瓦勒(Giuseppe Valle)在就任意大利空军参谋长职位之后,意大利空军开始对于海军拥有自己的航空母舰的态度有所缓和,航母建造计划似乎又再度出现了转机,但是由于国际局势的剧烈变化,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为止意大利的航空母舰建造计划始终处于搁置的状态。
等到意大利海军正式开始着手建造航空母舰已经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的事情了。在塔兰托和马塔潘角海战中见识到了英国海军航空母舰所拥有的巨大威力之后的意大利海军此时再度意识到了航母的重要性,由于此时建造全新的航空母舰已经来不及,于是决定重新启动以前曾经探讨过的直接将商船改造为航空母舰的方案。
1940年11月11日,英国皇家海军地中海舰队舰载航空兵部队仅出动了21架鱼雷轰炸机投下了8条鱼雷便取得了击沉击伤停泊在塔兰托军港的意大利战列舰3艘、巡洋舰2艘、驱逐舰2艘的战果,一举改变了地中海的海上实力对比。
另外,尽管意大利空军在战前口头上自信满满对地中海的制空权打了包票,但在作战中实际上与意大利海军完全没有形成协同作战的默契,比如在著名的卡拉布里亚(意方称庞塔斯提洛海战)海战中,意大利空军非但没有对本方舰队形成有效支援,反而还误击了正在返航中的本国主力舰队。可以说意大利空军的这些拙劣的表现也进一步坚定了意大利海军建造航空母舰的决心。与此同时,此前一直对于海军的航母建造计划持强烈反对意见的空军元帅巴尔博于1940年6月末在出任利比亚总督期间,乘飞机被意大利海军战舰的高射炮击落丧生,也被认为是扫清了海军航母建设的一大障碍。
天鹰号航母的前身 罗马号豪华邮轮
意大利海军最终选择的改造的对象是同型的两艘豪华邮轮“罗马”号与“奥古斯都”号。即后来的“天鹰”( Aquila)和“食雀鹰”(Sparviero)号航空母舰,由于意大利王国中途退出战争,两艘航母均在即将完工的状态下未能最终建成,有意思的是尽管两艘航母的改造平台几乎完全一致,但改造后的外形看起来却大相径庭。
天鹰号航母
意大利海军在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在最初曾经一度与英国海军在地中海形成了势均力敌的态势,但是在塔兰托以及随后的斯帕蒂文托角海战已经充分领教到了英国海军航空母舰的机动攻击力。此时海军参谋长多梅尼科·卡瓦尼亚里上将虽然向墨索里尼提出之前海军曾经论证过的利用大西洋邮轮“萨沃伊伯爵”改造为航母的方案,但是由于之前在战场上的一连串的失败导致卡瓦尼亚里上将被免去了参谋长的职位,因此这个计划便被就此搁置下来了。
1942年,正在船坞中接受改装中的天鹰号航空母舰
对此继任者安图罗·里卡蒂(Arturo Liccardi)上将从以往论证过的设计方案选择了一个相对于卡瓦尼亚里更为稳妥的方案,即选择对“罗马”以及其姐妹船“奥古斯都”两艘邮轮进行改装。其中,由罗马号改装而来的即是“天鹰”号航空母舰。
停泊在热那亚的意大利海军天鹰号航空母舰
虽然“天鹰”号和“食雀鹰”号两艘航母的改造工程因为意大利已经在马塔潘角海战中充分认识到了自己在舰队防空方面存在着根本上的不足的缘故,建造进度非常迅速,但是“天鹰”号与原封不动地遵照1936年的紧急改造案建造的“食雀鹰”不同,从一开始就按照正规航母的标准进行了彻底的改造。
首先是主机方面,该舰直接挪用了两套已经停建的罗马统帅级大型侦察舰—保罗·埃米利奥(Paolo Emilio)与科内利奥·希尔拉(Cornelio Silla)号的动力系统。由于罗马统帅级是满载排水量5,000吨以上航速超过40节的超高速中型水面舰艇,充沛的动力让“天鹰”号的航速由还被称为“罗马”号的邮轮时代的22节一举提升到了30节,可以轻松地伴随主力舰队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在天鹰号的舰首配备有2座德国制弹射器。
在舰载设备方面由于得到了德国海军的支援,与配备国产弹射器的“利托里奥级”战列舰与“食雀鹰”号航母不同,该舰在舰首配备了两部德制弹射器。由于采用了不少德制部件,外型看起来同德国同样未能最终完成的“齐柏林伯爵”(Graf Zeppelin)号颇有几分类似。这主要是因为德国海军在“齐柏林伯爵”号航母停工以后,已经对航母失去了兴趣,于是便把计划中的该级航母的2号舰“彼得·史特拉塞(Peter Strasser)的部分零部件转让给了意大利方面的缘故。
394中队配备的雷吉纳Re.2001OR舰载战斗轰炸机 最大挂载650千克 换装了海军标准的无线电装置 注意其着舰钩的设计与众不同显得颇为奇特
舰载机方面,该舰预计搭载51架雷吉纳Re.2001OR战斗轰炸机。另外,菲亚特公司生产的FIAT G.50虽然也曾有过上舰计划,不过由于在性能上尚不如维内托级战列舰上配备的雷吉纳RE.2000型战斗机,因此在与Re.2001的竞标中败下阵来。而Re.2001不但拥有比Re.2000更为强悍的飞行性能,可以作为舰队的防空战斗机使用,还可以作为舰载轰炸机对敌舰实施轰炸和鱼雷攻击,作为一款多功能的战斗机备受瞩目,因此意大利军方最终决定将该机定为“天鹰”号的标准舰载机使用。另外,虽然采用机翼折叠技术后预计可以使该舰的舰载机搭载量增加15架让总载机量增至66架,但是直到最后意大利人也没有搞定相关技术,因此“天鹰”号的舰载机最终也未能突破51架的限制。最后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即便该舰能够建成服役这些舰载机的飞行员依然全部归属意大利空军指挥。
1943年正在测试主机运转状态的天鹰号航空母舰
拥有独立的航空舰岛外形看起来与正规航母无异的“天鹰”号航母全长235.5米,满载排水量27,800吨。武器装备方面配备45倍口径135毫米单管炮8门、64倍口径65毫米单管高射炮12门、65倍口径20毫米6联装高射机关炮22座。具有相当强悍的自卫火力。
改装工程正式开工的时间是在马塔潘角海战结束后的1941年11月,配属该舰的航空部队是意大利空军160航空队所属的第393、第394、第375飞行中队,正式的训练从1943年开始。虽然“天鹰”的建造过程相当顺利,至1943年9月意大利王国宣布退出战争时已经完成了约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工作量,并且通过了第一次技术检测,但是突如其来停战打乱了意大利海军的计划。在热那亚被德国人占领后,该舰又被德国海军所接收。
天鹰号配备的6联装20mm机关炮
随着名义上由被德国特种部队救出的墨索里尼掌控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傀儡政权在意大利北部宣布成立,以潜水艇部队指挥官安东尼奥·雷吉亚尼(Antonio Legnani)、朱塞佩·斯帕尔扎尼(Giuseppe Sparzani)准将、朱尼奥·瓦莱里奥·博尔盖塞(Junio Valerio Borghese)中校等军官为核心的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海军也随之成立了。尚未完工的“天鹰”号航母也在形式上加入这支新生的意大利海军。
可是,“天鹰”号的建造工作在此后并没有再继续获得任何的进展,也无法开展任何的作战行动。原定于1943年9月开始的海上试航计划也因为停战的混乱而被搁置了下来。舰载机部队也被解散了。接下来该舰又于1944年6月在盟军空袭热那亚时中弹受损,进而又在1945年4月,被原隶属于第10快艇支队后归顺盟军的意大利蛙人突击队员使用的人操鱼雷重创搁浅(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次袭击造成的损伤轻微,搁浅为德国人临撤退时设置炸弹自沉所致)于是意大利最初的国产航母就这样悲哀地毁在了自己同胞的手中。
遇袭后舰体中部受到破坏的天鹰号航母 由于在舰体舯部壳体内配备了60-80mm厚的混凝土水泥装甲,该舰水下防御力出众,造成的伤势似乎并不足以致命。
终于在二战结束一年之后的1946年该舰被意大利当局重新从水中打捞了出来,然后又于1949年被拖曳到了紧邻热那亚的意大利北部港口城市斯拉佩齐亚,虽然曾经一度有过将该舰再度改造成为邮轮继续从事商业运营的计划,但是因为成本过高等原因,“天鹰”号最终还是在1952走上了被拆解的命运。
食雀鹰号航母
在“罗马”号被改造为“天鹰”号航空母舰的同时,“罗马”号邮轮的姐妹船“奥古斯都”号也被改造成为了“食雀鹰”号航空母舰。然而在邮轮时代在设计上几乎毫无差别的两艘巨轮在改造成为航母之后却呈现出来了非常巨大的差异。
食雀鹰号的前身奥古斯都号邮轮
“食雀鹰”号航母在设计上基本沿用了于1936年时提出紧急航母改造方案,并在一些局部进行了修改。这个方案原本是为了应对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后国际局势的一系列变化而制定,而后又因为墨索里尼认为现有航空兵力已经足以应对当前的威胁而被束之高阁。
改造中上层建筑已经被全部拆除的奥古斯都号邮轮此时该舰尚被称为“鹰”号
与采用了独立舰岛设计的“天鹰”号不同,“食雀鹰”为平原型航母,没有采取“天鹰”号那种几乎等同于正规舰队航母级别的大规模现代化改装,顶多算是一种保留了大量邮轮时代构造的紧急改造。因此,与“天鹰”号不同,在动力方面依旧原封不动保留了邮轮时代的旧主机,导致该舰在航速方面与邮轮时代几乎没有差别依旧只有19节,在速度上基本上无法伴随主力舰队活动,只能作为护航航母使用。
舰载机方面预计搭载35架与“天鹰”号相同的雷吉纳Re.2001OR战斗轰炸机。虽然在计划阶段也曾经论证过为该舰搭载IMAM Ro.63联络机充当反潜训练机的可能性,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当局发现使用联络机执行反潜作战任务基本上已无可能,于是便同“天鹰”号一样将舰载机限定为Re.2001OR一种。
食雀鹰号航母的舰首设计极为特殊
该舰在外形上最大的特征大概就是舰首又细又长宽度仅有5米的起飞甲板了。原因是在这里配备了一台与维内托级战列舰上型号相同的意大利国产压缩空气弹射器。这个独特的设计即使是放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应该说也称得上是十分罕见,而在飞行甲板的前后方分别布置的两台升降机,也非常有趣地采用了与飞机外形相符的十字形设计,给人留下了颇为深刻的印象。
经改造后该舰全长216.65米,满载排水量达到了28,000吨,设计上较为重视自卫火力,采用的武器装备的型号数量与“天鹰”号大体相当,共计装备45倍口径135毫米单管炮8门、64倍口径65毫米口径单管高射炮12门、65倍口径20毫米6联装高射机关炮4座。
受限于基本设计先天不足的食雀鹰号即使建成服役,相信也很难在战况日益激烈的地中海战区获得什么优异的表现。
于1942年7月被意大利海军接手的“奥古斯都”号邮轮,在被选中改造为航母之后曾一度被更名为“鹰”(Falco )号,后又被再度更名为“食雀鹰”号,同年10月正式开启改造为航母的工程。虽然在刚开建造的时候意大利海军尚握有地中海的制海权,然而很快的,以美军为主体的盟军便在当年11月实施了著名的“火炬作战”,不但意大利的北非战线面临着陷入绝境的危机,由于意大利海军的燃料枯竭,军舰无法随意行动,至1943年中期地中海的制海权亦再度被盟军所掌握。
“食雀鹰”号虽然实施的是在材料和工期方面都比较节约的紧急改造工程,但是由于意大利海军重点优先保障“天鹰”号的改造的原因,其工程进度总体上较为迟缓。在邮轮时代的上层建筑刚被拆除,整体施工进度仅完成百分之六十左右时便在1943年9月因为意大利突然决定退出战争停工了。
被德国人作为阻塞舰沉入热那亚港入海口的食雀鹰号(图中序号2) 舰首支柱为已被拆除的舰首弹射器的残余部件。
在意大利停止战斗以后,“食雀鹰”与其他滞留在热那亚的意大利舰艇一道被德国虏获,与形式上属于意大利社会共和国海军管辖的“天鹰”号不同,“食雀鹰”在被德军虏获后便直接归入了德国海军的舰籍,不过并没有继续改造工作,后为防止盟军攻入热那亚港作为阻塞航道的障碍物被德军自沉于港口内。该舰曾于战后的1947年被意大利政府打捞出水试图进行重建,不过巨大的施工难度导致该舰不得不于1951年作为废品被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