碟形装甲,四条履带,神秘的苏联“279”坦克

今天,在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里,静静地陈列着一辆外形怪异的坦克。它诞生于冷战时期,并没有大规模生产,更没有列装部队。它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以至于今天人们只能用它的项目代号来称呼它。但任何人只要见到它,都会对其独一无二的外形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就是神秘的苏联“279”坦克。

图片

苏联“279”坦克

研制背景

20世纪50年代初,随着美苏关系日趋紧张,核战争一触即发。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上台之后,更是明确表示苏联要做好大打核战争的准备。苏联当时有着世界上最庞大的地面武装力量,但是地面部队在核战争环境下生存能力如何,成为摆在苏联领导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苏联在1954年9月专门在多茨科耶地区进行了一次有地面部队参加的核战争条件下的军事演习,核爆炸过后,军方发现事先在核爆区域摆放的坦克全部都被核爆炸的冲击波掀翻了。这就意味着,苏联现有的坦克无法满足核战争条件下的要求。

于是苏联当局决心研制出一种能够在核爆炸环境中生存的坦克,这一任务被交到了位于列宁格勒的基洛夫工厂,年轻的设计师L.S.托洛亚诺夫承担起了设计的重任。苏联当局提出的要求是“能够在让一般坦克都要打退堂鼓的恶劣地形中进行作战,主要负责攻坚以及反碉堡作战,发动地面攻击时能够支援反装甲任务,乃至核战争条件下的坦克作战。”由于没有任何可参照的先例,研制工作一度进展缓慢,但设计人员还是在1957年造出了样车。当时项目代号为279号工程,所以人们就称呼其“279”坦克。

图片

“279”坦克其实是核战争背景下的产物

神秘的碟形装甲

任何人第一次见到“279”坦克,留下最深的印象恐怕是它那异常怪异的外形吧。确实,同一般坦克相比,实在是太另类了,以至于有人认为:“只有在科学幻想小说里才能看到这样的坦克,它是来自外星的坦克。”

首先,它的车体正面装甲采用了碟形结构设计,由许多弧形呈梯状的结构夹杂不等的厚度与倾斜度的铸钢所构成的,厚度达到269毫米,对一般的穿甲弹有很好的防护能力。另外更重要的是,“279”坦克独特的外形设计能够抵抗核爆炸冲击波的威力。与一般坦克相比,这种特殊的外形使重心大大降低,以至于冲击波与暴风在“279”坦克的表面无法获得有效的施力面积,因此降低一般坦克会因为无法抵抗冲击波而翻转失事的机率。

此外,“279”坦克车体外圈内设计了很多夹层用来填充防辐射物质,可以将杀伤力很大的快中子转化为慢中子,从而减少对车体以及乘员的伤害。而炮塔的装甲厚度达到305毫米,加上呈70°抗成型装药弹头的防护片,并且在炮塔与车身的接合处也加以保护,一般武器难以贯穿。“279”坦克还是世界上最先装备三防装置(核生化防护系统)的坦克,这一为应对核战争设计的装置一直保留到了今天,成为今天坦克的标准配置。值得一提的是,“279”坦克上的自动灭火系统和烟雾弹发射器也是苏联坦克中最先出现的。

图片

“279”坦克留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神秘的碟形装甲

怪异的四条履带

除了飞碟形状的装甲之外,“279”坦克另外一个特殊的地方就是四条履带的设计了。历史上只有英国在1916年研制过四条履带的“飞象”超重型坦克,但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坦克。所以“279”坦克四条履带设计可谓是独树一帜。

它的四条履带是集中并且均匀分布在车体下方,并且这四条履带又分为两组,透过纵向箱型大梁容纳传动系统与悬吊系统,同时还兼油箱使用。四条履带均匀分布60吨重的车身以及炮塔,增大了受力面积,同时为了受力更均匀,“279”坦克每侧使用了6对小负重轮。这些设计使“279”坦克的接地压力低于每平方厘米0.6千克(要知道,今天M1A2坦克的接地压力还高达每平方厘米1.06千克),而且平整的履带设计让整体重量均匀地分摊在各种地面,就连沼泽也能陷而不溺。据悉,其行驶速度55千米/小时,最大行程300千米。

图片

“279”坦克采用的四条履带的设计,尽可能地减小单位面积的接地压力

强大的火力性能

“279”坦克不仅有着出众的防护与机动能力,它的火力性能也令人惊叹,首先,它采用了一门130毫米60倍径的M-65主炮,无论口径还是身管长度在当时坦克中都是不多见的。M-65主炮在发射穿甲弹时初速高达每秒1000米。“279”坦克还是苏联坦克中首先使用半自动装填机的,在半自动装填机的协助下M-65主炮射速可高达5-7发/分钟,而同时代美国T-28超重型坦克的105毫米主炮依靠人力只能维持每分钟4发。

火控方面,“279”坦克炮装有传统光学与雷达测距仪与红外夜视仪,另外还有一具自动导向系统,如果目标在视野范围内但是不在瞄准位置上,这个系统会自动修正主炮进入射击瞄准方位。辅助武器方面,“279”坦克还搭配有一挺14.5毫米KPVT同轴重机枪。美中不足的是,由于主炮口径过大,加上车身以防护力见强,所以载弹量仅有24发炮弹,重机枪载弹量也仅有660发,无法满足长时间作战的需要。

图片

“279”坦克是苏联时代“巨炮主义”的代表,其130毫米60倍径火炮在当时可称得上是凤毛麟角

令人惋惜的结局

尽管“279”坦克设计上有着许多令人惊叹的地方,但是它的坦克的缺陷也很明显:车内空间狭小,行动装置的结构复杂,内侧履带和负重轮维修困难,更重要的是,由于采用了大量超前的设计,导致了“279”坦克造价极其昂贵,最终成本竟然是T-55的4-5倍。这些都与苏军装备追求结构简单,造价低廉,能大量生产的理念背道而驰。另外,当时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又是一个导弹制胜论者,他对导弹的迷信达到了可怕的程度,而重型坦克则是赫鲁晓夫认为应该“扔进垃圾堆再踩平”的“陈旧思想产物”,1960年他命令停止所有重型坦克的研制,“279坦克工程”自然也在其中。所以,我们今天只能在库宾卡博物馆中一睹其神秘的风采了。



图片


欢迎关注下方公众号:↓↓↓

重要提示:由于微信改版,建议星标关注+点赞,系统会将你标记为长读用户,否则可能收不到下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