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堂清廉浩正气 文化智库前助力

“梅香辞旧龙年去,飞雪迎新蛇春来。”12月24日,“创意黄山”文化智库志愿者团队的37名成员,来到闻名遐迩的御史故里、清廉之乡的古村落——黄山市岩寺镇虹光村忠堂自然村开展廉政教育研学之旅。

图片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一座村庄的精神内核。古人云,“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在忠堂村,涌现出过以监察御史方贵文为代表的一批清官廉吏,又有济世良医“忠堂先生”,还有一大批乡贤义士。几百年来,淳朴向善的村风民风传承至今,忠堂成为远近闻名的“清廉村”。2021年村子将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廉政忠堂”为主题,打造区级忠堂廉政教育基地,是黄山市首个与乡村振兴融合的教育基地。

在清廉忠堂路边,一幅写着红字“浩然正气”的白色雕塑特别醒目,走近观看,上面刻有古徽州159位清官廉吏的名字,旁边目光笃定、一身正气的人物形象,是徽州清官廉吏的写照。

离“浩然正气”白色雕塑50米处,一座叫“三世二品坊”的牌坊矗立眼前。这座高9.5米、宽8.4米的牌坊,建于明万历八年(1580年),坊主是明代清官方良曙。整个牌坊用青石构筑,三间三楼冲天柱式形,枋板正面刻“三朝申锡”,中间有“方泰、方祥庆、方良曙”祖孙三代的名字;背面刻有“三世二品”。明清封赠制度规定:一品官可追封其上三代;二、三品可封赠祖和父两代;四品至七品只封赠到父亲一代。生者为封,死者为赠。也就是说方良曙官至二品,他的父亲和祖父相应享受到了封赠的荣誉,这就是“三朝申赐”的意思。

坊主方良曙是从忠堂走出的进士,曾任工部主事,河南副使、河南右布政使、云南左布政使等职,为官清正。旁边的宣传栏里,详细介绍了他为官时秉公征税、如实计量,监管水利,造福一方,执法秉公、用刑不滥等故事。据介绍,方良曙初任工部主事时,有一次去荆州收取经营木材生意的税收,随行人提议,可以将随行木船算进木材的数量,如此可余一笔银子,作为众人的劳务津贴,方良曙严厉呵斥道:“我只有收取木材税收的权力,并没有奉命采购船只!”他坚决不允许将船只冲抵,属吏只能从命,再不敢滥竽充数。

图片

在“忠堂廉政展厅”里,从廉史溯源、清廉之乡和廉以载道三个方面展现了忠堂的前世今生,也是廉润古今的集中体现。它收集了古徽州众多官员勤政廉政案例,用故事和照片进行展示,突出对传统家规家训的传承,对今天的反腐倡廉教育,有以古喻今的作用,也解释了为何在忠堂村随处可见“獬豸”的造型。原来,獬豸是上古时期司法大臣皋陶的神兽,能辨是非曲直,是独角神兽,被认为是公正的象征,古代的“法”字就是由獬豸的造型演变而来,如今在法院的门口都伫立着獬豸的形象。文官的朝服多为仙鹤、锦鸡等禽类图案,武馆的则为麒麟等图案,官职不同图案也有所差异,正因为獬豸独特的品性,与御史这一官职相契合,也逐渐衍生出獬豸冠和御史官服的图案,成为御史的标志性服饰。

路边有把由农房改造的“清廉椅”非常有创意,黑石子铺就的“廉”字非常醒目,与清廉主题交相呼应。对面的“三垛梅花城”,村中地标式建筑,建于明代,原为御史方贵文宅邸谯楼,后被视为方氏家族寨楼,兼具更楼的作用。梅花城门前曾立有竖碑一通,上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以示敬重与礼待。只有为官清廉,对朝廷有所贡献的官员,朝廷才会敕命赐建下马碑。在三垛梅花城里面,悬挂了清白儒门和以家规家训为内容的四块牌匾,置身其中,让人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接受廉洁氛围的熏陶。这里还有一座通宽4.1米、高5.3米的方贵文绣衣坊。原先明清监察御史的官服补子均绣獬豸,“豸绣”和“绣衣”便代指监察御史。坊顶倒圮,斗拱三跳承木椽盖瓦。石柱抹角,下枋浅雕包袱锦,上枋镂雕鲤鱼、大鹏、蝙蝠、龙等纹饰。额板榜书“绣衣”,下枋板“丙辰进士方贵文”七字。距忠堂3分钟车程就是虹光村打造的“童趣虹梁”微景区。村部门口的围墙上记载着虹光的历史记忆和对未来的期盼。

图片

黄山市政协委员、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黄山广电台党委书记、台长黄建敏表示,文化志愿者的意义,就是要利用自身优势,宣传虹梁的变化、虹梁的美,让外出务工的村民能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同时,也让当地的乡村能够形成产业,让更多的人能够回流,让那些为了打工而漂流在外的孩子们能够回来。“因为只有产业兴才百业兴,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回来”。

通讯员 叶际辉 金玉琴 新民晚报记者 吕倩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