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我们要建成的教育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应当具有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人才竞争力、科技支撑力、民生保障力、社会协同力、国际影响力。“六个力”,首先是“强大的思政引领力”。把握思政引领力的理论逻辑、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对推动思政引领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强大支撑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把握思政引领力的理论逻辑
思政引领力源自特定的精神涵养、战略定位和时代价值,展现了建设教育强国的磅礴伟力,见证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接续奋斗。
要从百年伟业中认识思政引领力的精神涵养。百年伟业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在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格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思政课始终是传承党的优良传统、培养正确政治理论观念的重要渠道。因此,从百年伟业中认识思政引领力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不断推动思政课的发展和创新,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认识思政引领力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思维方法,敏锐地洞察世界发展大势,提出了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重大论断。我们需要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来认识思政引领力。教育为谁培养人的问题,在这一世界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引领学生看清发展大势,把握历史规律,坚定理想信念。
要从“两个结合”中认识思政引领力的时代价值。“两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表明我们党的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任何一项伟大事业都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文化支撑,否则就难以持续成功。要以文育人、以文化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领力塑造青年。只有坚持“两个结合”,才能正确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充分体现思政引领力的时代价值。
准确把握思政引领力的价值意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以思政引领力影响时代青年,具有使广大青年坚定历史自信、增强政治认同、锤炼使命担当的价值功能。
打造思政引领力有利于坚定时代青年的历史自信。打造思政引领力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一百多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构建和形成了有效的思政引领力,有力地保证了党的领导和党在各个历史时期中心任务的实现,保证了我们能够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打造思政引领力有利于增强时代青年的政治认同。进入新时代,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相互影响,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深化意识形态教育,增强时代青年的政治认同,关乎“为谁培养人”这一核心问题。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形成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具有极强的思政引领力和政治导向功能,成为增强新时代青年政治认同的宝贵精神资源和生动教育素材。
打造思政引领力有利于锤炼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在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涌现出无数的先进模范人物,他们用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昂扬向上的不朽篇章。革命先辈们用行动乃至生命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沁润着一代又一代的时代青年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引领时代青年听党话、跟党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
全面把握思政引领力的实践路径
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新征程,时代青年对于思政引领力的内生需求更加迫切。以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青年,需着力构建推动思政引领力形成的多维路径。
应统筹加快思政资源的有效整合。首先,要加强思政课建设。思政课建设是学校整体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把思政课建设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并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其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而行,进一步整合优化思政资源,发挥“1+1>2”的育人功能。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相辅相成,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目标相通、思想融通、内容联通,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思政教育体系,共同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保障。
应积极转换思政课的话语体系。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讲好思政课,在重视讲道理、有针对、明目的的同时,要跟现实紧密结合,使之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一方面要积极转换抽象学术话语为通俗易懂型的日常生活话语,另一方面要突出扭转单向灌输式的强制要求话语为双向互动式的注重启发话语。要立足时代青年的主体地位,运用党的创新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时代青年激发内生动力,主动强思想、担使命和建功业。
应着力完善思政引领力的保障机制。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新时代打造思政引领力的根本保障。党的领导具有显著的政治优势,这种优势保障思政引领力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思政引领力内容与党的教育方针相一致,为思政引领力建设注入了强大动能,有力推动了思政引领力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学校可“打造思政引领力领导小组”,由党组织书记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领导及骨干教师参加。制定学校“打造思政引领力战略规划”,从战略目标、战略措施、战略保障、战略评价等各方面进行规划和引领。
作者简介:郑华,湛江科技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广东省高校思政课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粤西)特约研究员。
注:本文系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人文社科类)“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视阈下新时代青年文化认同培养研究”(2022WTSCX147)、2023年度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究”(ZJ23GJ11)的阶段性成果。(金羊网 文/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