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起点不高的她用20年完成两个梦想,先后成为记者和律师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力

二十载光阴匆匆流过,你和你追寻的梦,如今在哪里?

2005年元旦,《钱江晚报》推出“万千读者新年抒怀”报道。

当年许下过新年心愿的你们还好吗,心愿都实现了吗?

12月19日,潮新闻·钱江晚报发起一次特殊的“摇人”和“寻找”,想在20年后再与他们聊聊梦想和现实,并收集新的梦想,一起开启下一个20年(专题报道戳这里)。

事实上,这次寻找的启发来自一位忠实读者,她说把《钱江晚报》当成自己的“娘家”。

她叫丁丹青,台州人,70后。

20年前,她作为钱江晚报的通讯员,接热线,记录过很多读者的新年心愿。如今,她已成为一名律师,依然执着在追梦的路上。

“2005年元旦前,新年许愿活动一经推出,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许多人打进热线电话跟我们互动。”她说,20年漫漫光阴,那么遥远,又仿佛近在昨天。问及她个人的梦想,丁丹青爽朗地笑了:“我起点不高,两个梦想,成为一名记者和一名律师,都已经实现了。”

图片

受访者供图

她说,成为一名记者,源于最初的职业热爱和初心。那年她所工作的杂志社撤并至上海,她到《钱江晚报》热线工作,本来只是想过渡下,没想到却爱上了这份工作。对于打进热线的每一位读者,她都十分热情,细致耐心倾听,联系有关部门提供帮助,解决他们反映的问题和困难,并筛选出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我经手过的读者来电记录都有三大箱”。

她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专升本考取了浙江大学新闻学专业学士学位,一步步靠近新闻职业梦想,后来在杭州某家报社正式开启了记者生涯。

“那时常常接到一些读者的求助,作为一名民生调查记者,我尽可能为他们奔走、提供帮助,甚至解决问题。每次写稿子请律师点评后,我都会查阅法律法规,自学法律,这段经历让我明白,很多时候个人权利的维护需要法律知识做后盾。”

丁丹青决定改行。

有了这个“突发奇想”后,她又“疯狂”了一次。

那年,她40岁,终于考出律师从业资格证,同一年考取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法律硕士,彻底转换了赛道。有不少朋友关心她:“都这把年纪了,还折腾什么,改什么行呀。”她总是说:“怎么会呢,从想到的那一刻开始都不晚!哪怕已经80岁!”

如今,她当律师已十年。

图片

受访者供图

“每年我接的案子并不多,免费的案子会占一定的比例。”她和以前一样不习惯营销自己,也没刻意选择专业方向。在她看来,只要自己足够赤忱,足够认真,足够负责,就能把案子办好。

做律师的这几年,很艰辛,但她依然执着。“把每一个案子都打造成精品,不管大小。”这是丁丹青律师办案的风格。

前几年,她自己遭遇过侵害,坚决打了一场行政诉讼官司。经历整整一年,种种艰辛,最终赢了。

“我每年都会给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免费打官司。”这是丁丹青坚守的初心或者说情怀。

打拼事业的背后,是生活的温柔以待。

“20年前,我在杭州还是‘杭漂’,我的双胞胎女儿才2岁,正嗷嗷待哺。”靠着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丁丹青和先生一起奋斗,慢慢在杭州有了自己的房子,如今两个女儿都已经读大三了。

“我不内卷,对孩子从小是放养式教育,她们快乐地长大,升高中时一个保送杭二中,另一个保送杭四中。” 

谈及未来,丁丹青说,两个女儿都选择了法律专业,希望她们一个当法官,一个当检察官,再加上她一个律师,“家里三位女将,未来携手在同一条战线上,尽我们所能,贡献我们的价值”。

20年前,她也是如此热烈期待和憧憬着,“我还是那个最好的自己,其实每一天的自己都是最好的自己。” 

有朋友问她,为何你总是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丁丹青说,因为我总是满怀希望去迎接一个个的失望,甚至是绝望,但生活会以它的方式告诉你:“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