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时评丨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不

湖南日报全媒体评论员 易博文

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年羹尧已经被免去了大将军之职,生活仍然十分讲究,专门给他做饭的厨师们,把白菜一叶一叶地剥下去,剥得只剩下一颗很小、很嫩的白菜心,才开始洗菜。给人的感觉,实在是太浪费了。

虽说这是“吃货”中的极致,但年羹尧的讲究,并不是他的独创,也是有来由的。《论语·乡党》记载,孔子就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认为粮食要舂得精细,肉要切得细小,才能保证食物的美味和营养。这种风尚,在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也就成为了一种为上层社会所推崇的美食哲学。谁高贵,谁有品位,谁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谁就超有范。

在那个物质非常匮乏,很多人食不果腹的年代,这种超级浪费的作派显得非常地刺眼。今天,我们实现了全面小康,丰衣足食了,这种传统的风尚就对吗?不对。应该旗帜鲜明地予以抵制,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说不。

3月25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第十五条明确规定,要“提高食品加工利用率,避免过度加工和过量使用原材料”。6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第八章第五十五条明确指出,“国家推广应用粮食适度加工技术,防止过度加工,提高成品粮出品率”。日前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要求“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上防止浪费。

中国农科院发布的《2023年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报告》显示,我国食物损耗浪费率约为22.7%,按2021年产量计,共损耗浪费4.6亿吨食物,可满足1.9亿人一年的营养需求。数字触目惊心,加工环节就是一个漏洞。

我们还仅仅是实现了小康,远没有达到物资上极大丰富的程度,在粮食问题上也只是实现了“紧平衡”,容不得奢侈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安全问题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我们不仅要提倡“光盘行动”,减少“舌尖上的浪费”,我们还要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传统观念告别,拒绝加工中的浪费。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即使在古代,“摆谱”,追求味觉和视觉上的极致享受,也是不对的。很多官商士大夫耕读传家,非常节俭,反对奢侈浪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倡俭戒奢,共同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尤其是粮食节约型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