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经济发展如何穿越各种周期?专家:核心力量在于“新三驾马车”

图片

图片

12月23日,2024习近平经济思想年度论坛暨科技—产业—金融协调发展论坛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马宏伟,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出席论坛并致辞。本次论坛汇聚来自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及高校等领域的数百位嘉宾,围绕科技、产业、金融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与良性循环,分享前沿理念、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为激发我国经济增长活力建言献策。

图片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为科技与产业的“黏合剂”,科技金融被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列为“五篇大文章”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与会者表示,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应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充分发挥我国制度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促进科技、产业、金融高效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刘元春指出,一国经济发展穿越各种周期的核心力量在于“新三驾马车”,即基础研发、产业升级和科技金融。要加大对基础研发的资金投入,通过科技、产业、金融协调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谈及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他表示,此次会议提出了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等一系列重要举措,其背后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新常态步入新阶段,“这是自提出‘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框架’之后,对于中国宏观经济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和新逻辑进行新理论和新政策总结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突破传统思维、开辟新体系的价值,标志着实质性大改革已拉开序幕。”

会上,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以“实干为要 向新而行”为题,分享了他对科技、产业、金融如何良性循环的见解,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毛河光介绍了引领技术—产业—金融的高压下物质科学的蝶变,浦发银行副行长康杰围绕商业银行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发表了看法。多位专家还围绕“金融如何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金融如何向‘新’而行”等主题展开圆桌论坛。

论坛现场,由刘元春担任主编、丁晓钦担任副主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思想研究丛书”启动新书发布仪式,《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刘元春著)、《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丁晓钦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冒佩华著)三本书进行了首发。此外,由《国际金融报》副总编辑卫容之主编、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简史》也于当天发布,该书精心梳理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进程中一系列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事件,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金融发展长卷。

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副院长丁晓钦对上海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年度工作进行了汇报。据介绍,上海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是在中共上海市教育卫生工作委员会和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下,在上海财经大学党委领导下,倾力打造的上海高校智库。研究院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南,以服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聚焦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和前瞻性问题,坚持“以学理讲政治”“以智库讲政治”“以育人讲政治”三大工作原则,形成建设“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课程教材”、撰写“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论文专报”、编写“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系列丛书”、召开“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论坛讲座”、承担“习近平经济思想系列研究课题”、推动“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系列合作”的六大工作布局,力争建设成为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理论创新中心和决策咨询高地。

本次论坛由上海财经大学习近平经济思想研究院与人民日报社《国际金融报》共同主办,浦发银行、上海财经大学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上海市产业科技金融协会、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