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鼎(1085~1147),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今山西运城)闻喜人,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曾两度出任宰相。他力荐岳飞率军抗金,使得南宋王朝转危为安并一度出现了“中兴”的局面,《宋史》誉之为“中兴贤相之首”。
后赵鼎被奸臣秦桧迫害,绝食而死,以死明志,遗嘱“归葬常山”。
上周六,《赵鼎家族墓》考古报告首发式暨宋韵文化座谈会在衢州市常山县召开,作为收录赵鼎家族墓考古发现成果的首部著作,《赵鼎家族墓》考古报告梳理了赵鼎及其家族的相关历史研究资料,是目前关于赵鼎家族最为翔实、全面的基础资料,可作为赵鼎及其家族最为权威的原始资料传之后世。
这是有关赵鼎及其家族许多重要信息的首次公开“亮相”。
也是常山考古界的首个重大集中规模式发现。
如何被发现?
常山,位于浙、赣、闽、皖四省边际,有“浙西第一门户”和“八省通衢,两浙首站”之称。常山的母亲河常山江古称“金川”,为衢江主源、钱塘江南源,是两浙连接南方诸省的重要枢纽。
在山河板荡、烽鼓不息的两宋之交,随着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民风淳朴、风景秀丽的常山成为南渡士人潜身远祸的避风港。
南渡士大夫的故事,一直散落在当地各村各落。
2018年,是常山建县1800周年。
在那年的9月,当地提出将考古工作转向调查位于何家乡长风村的疑似“忠简古冢”赵鼎墓的建议。
相传“中兴贤相”赵鼎的墓在何家乡长风村文图自然村,但墓葬是否还存在,说法不一。
有说当年建开化到常山国道(今205国道)时已被破坏,也有说在新建衢(州)九(江)铁路时被破坏。
“如能通过考古工作确定赵鼎墓的位置并发掘出有价值的文物,不仅可拨开困扰学者和世人千年之久的历史迷雾,对于常山县打造‘宋诗之河’也具有重要意义。”
工作人员查阅清嘉庆《常山县志》(图1-2) 等地方历史文献,并经过实地踏勘,发现墓葬可能的所在地虽因村民建房被削平了部分山体,但基本格局仍得以保存,地望环境亦与文献描述吻合,故初步判断赵鼎墓应该还有保留。
野外考古勘探工作于2019年10月正式开始。
常山县文物保护管理所的张立羊负责现场工作。
“按照常理推测,赵鼎墓应该在山岙顶端紧贴新建的衢(州)九(江)铁路处,但我们对该区域进行全面清理后并没有发现赵鼎墓的踪影,于是将勘探区往两侧山坡扩大。在清除茶树后,右侧山坡(下山方向)上四座圆形岩坑墓暴露在眼前,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会想起当年的一起,张立羊历历在目,大家首先确定各墓葬位置,随后逐一清理发掘。
出土的墓志证明这里确实是赵鼎及其三个儿子的家族墓地。
2020年1月,出土文物被运回库房进行科学保护,赵鼎家族墓遗址被覆砂回填保护。
出土文物
为何在常山?
死亡和生命一样,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墓葬作为安放死者遗骸的人造空间,既维护了往生者的安宁,也寄托着生者的意图和现实需求。
赵鼎和常山结缘于南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建炎四年(1130)十一月至高宗绍兴二年(1132)十月,他为了远离战乱离叛与宦海风波,一直隐居于常山黄岗山永年寺。
这是他一生中在常山最长的一段时间,也是他人生中为数不多的物质上丰足充裕、精神上自由闲适的时光。
在此期间,赵鼎曾与寺僧了空及魏、范冲、喻樗、江袤、江纬、程俱等交游唱和,创作了大量吟风咏月、诗酒往来的诗歌,这些诗歌冲和平淡,于野草闲花中显露出赵鼎生命最本真的状态。于赵鼎而言,常山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
这就不难理解赵鼎为何将家族墓址选在常山,为何在《家训笔录》中将关于家族产业的构想集中于常山,为何在绝食自尽之前遗言后人将其归葬于常山。
“文图村”的由来?
赵鼎家族墓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常山县何家乡长风村文图自然村一处西南一东北走向的小型山谷中。
文图自然村的村名由来亦和赵鼎墓有关。
“文图”一词在常山方言中和坟头(墓)同音。当地村民一直相传此地是赵鼎归椭,久而久之便将“坟头”一词化为“文图”,作为村名。
山谷西南开口,地势较低;东北端地势较高,充当护山。
赵鼎家族墓发掘前地貌和周边环境
以赵鼎墓室为基点,前部有西南一东北走向的小山垄作为案山,案山外为宽阔的常山港,江水东岸山峰高峻,与墓室对位精准,是为墓园朝山。此外,赵鼎墓室所在山坡为一条西北一东南走向山垄的端头,符合形势派风水理论的“西北来龙”之势。
简言之,赵鼎家族墓园风水环境严整,背山面水,环境清幽,不失为风水宝地。
赵鼎家族墓尽管前有江、后有山,青龙、白虎、靠山都比较清晰,但是青龙、白虎包围的明堂不够宽阔平坦,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他在位得势时选择的墓地。且其选址多少反映了当时在江南地理环境下墓地的选择标准已经与在北力平原上有很大不同,这也是“形法”风水,即所谓“峦头派”在丧葬实践中兴起的表现。
根据现状推测,江水在宋代时应该更靠近墓地。也就是说,当时的环境是一个小山谷外有一小片农田,格局不大,但自成体系,是合乎一般读书人财力和理念的墓葬用地。
赵鼎墓墓室
选择墓地于此,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忠简古渡”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古渡因“忠简”而名,但古渡的历史当远早于赵鼎生活的时代。
现在的文图村,凭借交通优势和丰富的山林资源,居民基本脱离了种植业,收入主要来源于林木种植、贩卖、加工、运输。其次主要来源于种植茶叶等经济作物,属于相对比较富裕的村子。
未来如何“复原”?
赵鼎家族墓园主体按照中轴线排布,自下而上分别为神道、墓祠、墓道、墓室,墓室位于最高处。有砖石园墙,园墙上有阙楼四个。明正统年间曾局部修缮,对原有宋代转铺地坪上垫土,再铺鹅卵石;台阶部分亦使用鹅卵石重新修补。明代的修缮未对整体格局进行改变。
赵鼎墓志为青石质,高160、宽100、厚18厘米。志文分为两段,第一段在《忠正德文集·自志笔录》(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有记载,内容为赵鼎绝食前所写,第二段内容是赵鼎次子赵汾为父安葬时所写。所幸,缺失的143字均在第一段,可以根据《自志笔录》进行逐一补全。
赵洙是其长子,其墓葬位于家族墓地最北端。赵渭是另一个儿子,其墓毗邻赵洙夫妇合葬墓。根据赵鼎、赵洙夫妇合葬墓出土墓志和相关文献,推断最中间为赵鼎次子赵汾墓。
通过本次发掘,尤其是三块墓志的出土,弥补了有关赵鼎及其家族的许多重要信息,如子女的数量、子孙情况、仕宦情况、婚娶情况等。如,赵鼎长子赵洙,史料无记载,但是通过此次出土的赵洙墓志,就可以填补这一记载空白。
可以看到,《赵鼎家族墓》考古报告由【上编:考古报告】【下编:文献研究】两部分组成,共计七章,把近年来赵鼎家族墓地考古发掘成果汇总呈现,详尽地记录了墓地的地理环境、历史沿革、发掘过程、遗物遗迹等,并对赵鼎的生平、家族及南宋士人家族进行研究,书中的每一幅插图、每一张照片、每一条历史信息都凝结着考古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在此次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发掘出了一些重要信息,尤其赵鼎墓志、赵洙夫妇墓志的问世,将赵鼎详细的家族成员信息完整展现出来,这些都是以往史料中从未出现的,为宋代文化的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证据,进一步丰富了宋韵文化。”现在,张立羊也是《赵鼎家族墓》的执行主编。
作为属地乡镇,常山县何家乡对于如何活化传承赵鼎这一历史人物已经有了具体的思路和做法。
复原图
“重点围绕赵鼎家族墓的修缮保护和赵鼎文化展示馆的建设,将赵鼎的生平事迹、诗词作品,以及治家治国理念展示出来。”何家乡人大主席王有军介绍说,接下来将通过专业的运营,把赵鼎考古文化公园与北门历史文化街区、文昌阁等一批景点串联,发挥科普教育、人文普及以及研学实践等各方面的功能,并围绕宋诗之河主题,挖掘赵鼎生平经历和诗词创作的宋韵元素,展示常山宋韵文化。同时主动对接山西闻喜、海南崖州等一批赵鼎的关系地,联动宣传,扩大辐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