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周年·品牌学科访谈|ICU:在“大三甲”包围中,打造非公医疗ICU新标杆

2014-2024


重症医学科


医疗资源高度集中的北京,大三甲医院比比皆是,医疗领域的竞争尤为激烈,特别是ICU这类对救治能力有着极高要求的科室,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突破难度。


然而,在这样一片高手如林的环境中,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作为非公医疗机构的ICU,却突破了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床位使用率较低等挑战,凭借学科的品牌建设和专业特色,赢得了院内各学科及患者的高度信任,甚至在周边地区乃至北京市内都有了一定的影响和地位,收治病人数及床位使用逐年上升,今年收治病人数将达1200余人次,12月份以来床位使用率维持在90%以上,间或100%。



一锤定音,学科发展步入快车道



北大国际医院ICU于2014年12月与医院同步成立,初创阶段,ICU面临多方面挑战。现任重症医学科主任李刚任职后,首先为学科制定了明确的发展规划,确立了北大国际医院ICU的定位,提出了“打造一个品牌,创建三个特色,突出一个加强”的核心发展理念,ICU的发展驶入正轨。


图片


具体而言,就是打造“循环重症”的品牌,即以开展重症超声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为支撑,不断提升对循环衰竭及各种休克诊疗救治的规范质量水平,提高救治成功率。ICU是医院的平台学科,收治来自全院的危重病人,其中以外科大手术后病人为主,均需ICU循环呼吸肾脏等脏器功能的监测诊疗及功能维护,特别以循环功能障碍甚至休克的患者更多,所以我们制定了打造“循环重症”品牌的学科发展规划方向。


近两年多以来,ICU还开展了体外生命支持(体外膜氧——ECMO)技术及在床旁肾脏替代治疗(CRRT)基础上发展的炎症因子吸附、血浆置换、人功肝治疗技术,进一步提高了对休克等循环衰竭病的救治成功率,“循环重症”的品牌效应已初显,救治了大量来自普外、神外、心外等专科的重症病人,迎得了院内各专科的信赖,在区域也有了一定的影响。


图片


在大型医院中,通常会设立至少两个ICU以满足不同科室病人的需求。“我们医院拥有成规模和综合性的学科,重症医学科为综合ICU,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另有单独的ICU。为了与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ICU相区别,我们综合ICU制定了以循环重症为学科发展的品牌。其发展方向定为以循环生命支持和包括呼吸支持的全面生命支持,主要针对的是各种危重病症,以症为多为主,也兼对部分病的病因治疗及控制,如重症感染、脓毒症休克、肺栓塞等” 。


“三个特色”则是指神经重症、腹腔重症、循环监测。李刚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在医院设有神经外科中心,这也是科室建立初期的主要患者来源。“ICU所收治的神经外科病人较多,且手术风险大,因此我们将神经重症作为首要特色发展方向。我们与神经外科共同研讨,不断提高神经重症患者的监测维护水平,并得到了专科的高度信赖。”


其次,由于普外科手术较多,特别是一些大手术,术后容易发生并发症,因此腹腔重症作为ICU的另一个特色发展方向。


而循环监测与循环重症品牌直接相关,科室以重症超声和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作为两大支点,为病人提供全面而精准监测,提高了救治成功率。除此之外,科室近年来成功开展数例ECMO和床旁血滤救治案例,李刚主任将其称作“生命最后一根稻草”,为了向重症患者提供更高级的生命支持,科室加强ECMO和床旁血滤等救治手段的培训。



图片



多学科协作,危重病人的生命之舟



ICU在医院中的地位至关重要,被视为平台学科,承担着全院危重病人的生命支持工作,在大手术后、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复杂病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们曾接诊一名70岁高龄的胃肠外科术后患者,他患有糖尿病并接受了大型手术。术后,患者发生肠瘘和腹腔感染,病情非常严重,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包括呼吸、循环、肾脏及凝血、肝脏、中枢神系统。收治患者时,她的皮肤已经出现了花斑,这是休克病人常见的表现。我们对她进行了全面的救治,包括使用呼吸机、血流动力学监测、炎症吸附和血浆置换等。她的血液系统状况非常糟糕,贫血严重,并伴有嗜血综合症,血小板计数很低,我们担心随时可能发生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李刚主任介绍,经过ICU与专科一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最终成功救治了该患者。



图片


李刚主任表示,在救治过程中,ICU的首要职责是通过生命支持和脏器功能维护,为专科的进一步处理赢得时间和创造条件,这包括维护脏器功能、处理呼吸衰竭和循环衰竭等紧急情况。

由于ICU所收治的患者病情危急,需要与各专科团队紧密配合,这对ICU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跨学科协作能力及专业技术水平均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李刚主任强调,ICU医护人员首先需要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坚强的毅力以及对生命的执着追求。与此同时,为了不断提升团队的整体水平,科室制定了系统的人才培养计划。

“我们结合一个品牌打造与三个特色的创建,根据医护人员的学历背景、过往工作经历及个人专长,将其细致划分至不同的亚专业小组,包括循环支持组、呼吸支持组、肾功能维护组(CRRT组)、感染控制小组、腹腔重症小组、ECMO小组等多个亚专业小组。”李刚主任表示,科室每年都会举办、承办及参与多项院内外讲课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这些继教教学及学术交流活动,提升了ICU的学科水平,也扩大了学科的区域影响力。近两年来科研工作也取得了明显进步,发表论文字15篇,其中SCI13篇。




十年磨一剑,医疗水平全面提升日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北大国际医院ICU的循环重症品牌已初具影响力,赢得了各专科的高度信赖。同时,区域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得到昌平区内乃至外省市的知名医院的关注。科室坚守“应收尽收、全力救治”原则,精心维护重症病人生命功能。北大国际医院ICU从成立之初的患者来源有限、床位使用率低,发展至今年床位使用率保持在近70%左右,12月份以来更是在80%~90%区间,甚至满床运行。


展望未来,李刚主任心中满载着细致规划与深切期盼。他表示,科室将继续强化“循环重症”品牌,拓展神经重症和腹腔重症的特色领域,进一步提升区域影响力。


针对当前学科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计划,李刚主任正稳步推动科室人才在区域及更高层次平台的融入与提升。他深知平台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在今年1月5号成功组建了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并当选为首届主委。李刚主任期望借助这一平台,联合众多大型医院及非公医疗机构,通过持续的学术交流与专业培训,不断提升本院ICU的诊疗技术、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同时,他也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加入区域专业委员会,致力于人才的序贯打造与渐进式成长。


图片


北大国际医院作为北京大学第八临床医学院,背靠北京大学医学院的顶尖学术力量,相较于一般社会办医机构,其平台更为广阔且深厚。李刚主任计划充分利用中国非公医疗机构协会重症专业委员会、北医重症医学系及北大医疗重症医学中心的丰富资源,开展广泛的横向课题合作,特别是大型、多中心的研究项目,以期在文章发表和成果产出方面取得更多突破。此外,他还希望与国际先进医疗机构深入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升学科的国际化水平。


李刚主任介绍



图片

李刚

主任医师 教授 硕士生导师


1

专长

ICU病人循环衰竭、休克、肾衰、重症感染、脓毒症、多脏器功能不全、ARDS、多发创伤、重症胰腺炎、产科重症、心肺复苏等的救治。

2

学术及社会兼职

  • 北大医疗集团重症医学中心主任委员

  • 国家卫健委中日医院ICU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师专培基地主任,主任医师

  •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重症专业委员会主委

  • 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手术期器官保护分会常委

  • 北京中西结合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主委

  • 北京医师协会重症医师分会理事

  • 北京市ICU质控中心专家

  • 北京市卫健委体外生命支持质控中心专家

  • 北京市卫健委妇幼保健ICU专业组专家

  • 北京市医疗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

  • 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

  • 解放军联勤总医院 (原301医院)高级职称评审专家

  • 国家卫健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

  • 民盟北京市委医卫委主任


编辑&责编|市场客户管理部 王闰月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