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来中国的马尔代夫高中生,许下这个心愿

图片
中马学生手持“福”字合影。吴娜摄

辞旧迎新之际,一支由12名马尔代夫高中生和3名老师组成的代表团满怀对东方大国的好奇,开启了充满期待的访华之旅。12月24日,他们来到此行重要一站——昌平二中回龙观校区,与中国学生交流学习,并参与了丰富多彩的课程,共同为中马友谊与文化交流续写新篇。

代表团此次行程是由中国—马尔代夫文化交流协会(简称“中马文协”)组织、北京市对外友好协会精心协调安排。接下来的几天,除了深入校园互动,他们还将奔赴长城、天安门、故宫等著名景点游览观光、现场观赏杂技表演、品尝火锅,在北京展开为期5天的精彩行程。

中马文协理事会成员莫沙芾感慨道:“这无疑是一个绝佳的机会,能让马尔代夫学生亲身感受其他文明,尤其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要知道,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相较而言,马尔代夫是个年轻的国度,文化积淀相对较浅,我由衷希望马中学生们能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尽情分享彼此的文化。”

图片
马尔代夫学生Imna(左)写书法。吴娜摄

在代表团中,有四名学生是首次踏出国门,17岁的Imna就是其中之一。来北京前,Imna特意学习了一些中文问候语,例如你好、再见、很高兴见到你,虽然发音不准确,但足以体现她对此行的期待。

让Imna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上午参与的编程课。在昌平二中学生细致的讲解与耐心的指导下,Imna亲自动手尝试让机器人依照设定好的线路行走,新奇有趣的体验让她又惊又喜。与之不同,17岁的Ahmed却犯了难,此前在国内从未接触过编程的他,深感这堂课颇具难度,不过,他还是由衷赞叹“科技感十足”。在Imna和Ahmed的眼中,中国的教育水平非常高,学生们更是兴趣广泛、多才多艺。也正因如此,他们心底悄然种下一颗梦想的种子——“未来我想来北京上大学”。

图片
中马学生在编程课中交流。吴娜摄

据昌平二中老师介绍,机器人社团是学校的特色课程之一,荣获北京市金鹏科技团机器人分团称号。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不仅能深入学习机器人编程、硬件搭建等前沿知识,更能在实践中锻炼沟通协调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图片
马尔代夫学生Sakha(中)与中国学生合影。吴娜摄

“我交到了一群很棒的朋友,他们非常热情友好!”课后,马尔代夫学生Sakha兴奋地拉着中国学生又是合影留念,又是互换礼物。记者看到,中方学生准备的是精致的3D打印校徽钥匙扣,马方学生带来的则是小巧可爱的迷你版椰子。Sakha笑着说:“这可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象征,我特别高兴能把它送给中国的朋友们。”

编程课之后,一场充满韵味的书法课接踵而至。随着中国春节的脚步日益临近,马方学生们第一次握住毛笔,略显生涩却又无比认真地一遍又一遍书写着代表幸运与美好的“福”字,全身心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之中。

来自温暖的印度洋岛国,寒冷无疑是学生们初到北京的第一感受。可即便如此,冬日的寒风丝毫未能阻挡他们交流的热情。当繁华、现代、整洁等更为丰富多元的观感与眼前的景象渐渐重合,学生们对接下来的行程愈发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探寻这片古老土地更多的精彩奥秘。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吴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