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乡村超好玩

当“乡村游”进入“网红圈”,黄山乡村纷纷亮出“新招”,一系列“新玩法”“新体验”正在花样“圈粉”年轻人。

“晒着太阳,闻着青草香,眼前的这杯咖啡和城市里的没有什么不同,但喝起来的味道却真的有些不一样。”在艺术长源INCAMP2号营地,初冬的暖阳温暖和煦,孩子们在青草地上肆意奔跑,大人们“躺平式”放松,或围坐饮茶闲谈,或伴着音乐轻声吟唱,将岁月静好拥抱入怀,着实悠哉。

近日,走进位于黄山高新区的新潭镇长源村,浓郁的艺术气息扑面而来。帐篷秘境、花海礼堂、云端天梯、咖啡奶茶、艺术展览、音乐演出……曾经的农民新村,在艺术与乡土的碰撞中,擦出了绚烂的火花。

长源村是农民新村,自身的资源禀赋相比其他村子算不上突出。面对现状,长源村没有选择“躺平”,而是尝试以市场思维,打开乡村运营的“另一扇窗”。

从2021年上苑艺术馆入驻,到影溪河文创街开街迎客,再到露营基地场景焕新,长源村一直在行动。“除了随便一拍就很好看的躺平玩偶,我们还新增了粉色泰迪熊、艺术展览、音乐演出等新场景、新业态,现在的露营基地直接Nextlevel!”据长源村运营方、黄山开投集团旗下黄山市影溪河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从“出片”进阶到“舒服”,未来的长源还将装进更多小设计让它变“好玩”。

从10月23日影溪河文创街开街即爆火,到周末客流超载需要限流,即使是非周末也有着络绎不绝的市民游客,长源的客流为何能够“源源不断”?这背后,“运营思维前置”或成为黄山乡村振兴新的解法。

什么是“运营思维前置”?简而言之,就是在乡村规划、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后续运营的需求和可能性,将运营理念贯穿于乡村发展的始终。这一理念打破了传统乡村建设的固有模式,强调规划、建设、运营三者之间的有机融合,以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以长源村为例,在乡村开发之初,就避免了大拆大建,把硬件设施建设和后续运营管理“两手抓”,以“国际黄山·艺术长源”为定位,引入专业的规划设计及运营团队,启动建设长源国际艺术村项目,通过系统规划和持续努力,推动艺术长源实现蜕变,一个有风景有故事的国际艺术村扑面而来。

不只是长源村,在黄山,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转变观念,探索黄山乡村更多可能性——

在黄山区汤家庄,村民与新村民默契配合,用一场场春晚点亮了群众乡村文化生活,也让一栋栋闲置房华丽转身,激活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在屯溪区南溪南村,“豆腐村”的“脏乱差”早已不见踪影,创意卡通、动漫形象在寓教于乐中凸显豆腐文化,乡创客的小店各有特色,“洋女婿”卓文的披萨店更是成为村口最醒目的“地标”。

在徽州区灵山村,走灵山之恋爱情线路、品灵山之醉米酒咖啡、赏灵山之舞灵韵演艺……多元业态与灵山传统徽州村落的深度融合,为游客们打造一个充满浪漫与诗意、远离喧嚣、治愈人心的度假胜地。

在歙县槐塘村,“进口平价超市”人头攒动,欧式花窗与马头墙和谐共融,咖啡西餐与徽菜小吃各有千秋,一个时空两个维度的“穿越”感觉,是专属“侨乡”的吸引力。

在祁门县芦荔村,一家关于“喵”的咖啡馆为厌倦城市喧嚣的人提供了绝佳的“庇护所”,置身其间,眼前是广阔的田野,身后是古朴的乡村,手捧一杯冒着热气的咖啡,仿佛逃离了城市的浮华和喧嚣。

在黟县丰梧村,新业态在古老的乡村碰撞出耀眼的火花,除了一栋栋古老的徽派民居,还有充满新潮气息的生态农场、浪漫风情的酒吧,以及造型别致的乡村酒店、风光旖旎的房车宿营地,昔日的“末脚村”早已变身“示范村”,实现华丽蜕变。

在休宁县儒村,三棵树景区从“被路过”逆袭为“网红”打卡地,集装箱民宿、乡野村咖、河滩露营等令人耳目一新,“整村运营打造独特乡村IP”让“微景区”变“微度假区”、让“流量”成为“留量”……

从“城会玩”到“村会玩”,这些新消费场景、新休闲项目的涌现,让越来越多“沉睡”的乡村被唤醒,处处蕴藏着发展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