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说 | 左延安谈本田日产合并:能否再出现一位“戈恩”很关键!

图片
合并会产生四个直接效应。

文 | 智库君

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来的猝不及防,却又有迹可循。

12月23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式开启合并谈判。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两家公司将讨论将业务合并为一家新的控股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6月前结束谈判,并签署最终协议,计划于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推动新的控股公司上市。在合资的控股公司上市后,本田和日产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届时,全球销量第三大车企将就此诞生。根据去年的销量统计,这个新集团的年销量将达800万辆,仅次于1123万辆的丰田集团和923万辆的大众集团。

图片

问题来了,本田与日产的合并真的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吗?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反对的是——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他对日产和本田的合并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并非一笔务实的交易。

他认为这是日产汽车的“绝望之举”和“孤注一掷”的行为。戈恩表示,日产和本田的合并不是一项务实的交易,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两家公司几乎没有互补的地方,它们在同样的市场上运营,产品几乎相同,品牌也非常相似。”

无论如何,世界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已经悄然变化。针对本田与日产的合并,本期智库说对话前江淮汽车董事长、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成员左延安。

图片

左延安

核心观点:

  • 日产和本田的合并将重塑日本汽车产业格局,形成丰田系和本田-日产系两大阵营,整合成功会对日本的汽车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 世界多数车企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日产汽车多年来一直跌跌撞撞更是压力山大,本田为了实现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市场这无形的手促成两者结合顺理成章。
  • 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汽车软能力,没有很强的软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伙伴对其进行“刮骨”改造,很难跟上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节奏。另一个关键问题值得关注,是否还会出现一位“戈恩”!

智库君:从全球汽车产业和竞争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价本田和日产的合并?

左延安:日产和本田的合并将重塑日本汽车产业格局,形成丰田系和本田-日产系两大阵营,整合成功会对日本的汽车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智库君:您如何看二者合并的背景和背后的原因?

左延安: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智能化带来的技术革新,以及中国车企迅速崛起的态势加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ICT企业对汽车行业的侵入,世界多数车企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日产汽车多年来一直跌跌撞撞更是压力山大,本田为了实现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市场这无形的手促成两者结合顺理成章。

图片

智库君:您如何看二者合并的效果?

左延安:合并的直接效应首先体现在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本田一贯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日产汽车在传统造车技术方面有其自身特色,两者合理组合可大幅减少电动智能化技术研发的投入,还可以共享产品平台资源,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再是重构高效协同垂直与网状结合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形成强大的成本优势;三是通过多方面的管理职能的横向整合,精兵简政,提高营运效率;四是统一电动智能化人才规划和人才资源配置。

智库君:二者合并的挑战如何?您是否看好?

左延安:本田和日产都是传统汽车企业,两瓶老酒并不能勾兑出一新酒,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汽车软体能力,没有很强的软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伙伴对其进行“刮骨”改造,很难跟上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节奏。另一个关键问题值得关注,是否还会出现一位“戈恩”!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FISITA中国大使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