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汽车产业格局的变化来的猝不及防,却又有迹可循。
12月23日,日本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和日产汽车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正式开启合并谈判。
在接下来的六个月里,两家公司将讨论将业务合并为一家新的控股公司,预计将于2025年6月前结束谈判,并签署最终协议,计划于2026年8月成立控股公司,推动新的控股公司上市。在合资的控股公司上市后,本田和日产将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
届时,全球销量第三大车企将就此诞生。根据去年的销量统计,这个新集团的年销量将达800万辆,仅次于1123万辆的丰田集团和923万辆的大众集团。
问题来了,本田与日产的合并真的可以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吗?第一个站出来公开反对的是——日产前CEO卡洛斯·戈恩,他对日产和本田的合并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并非一笔务实的交易。
他认为这是日产汽车的“绝望之举”和“孤注一掷”的行为。戈恩表示,日产和本田的合并不是一项务实的交易,两家公司之间很难找到协同效应。“两家公司几乎没有互补的地方,它们在同样的市场上运营,产品几乎相同,品牌也非常相似。”
无论如何,世界汽车产业的竞争格局已经悄然变化。针对本田与日产的合并,本期智库说对话前江淮汽车董事长、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成员左延安。
左延安
核心观点:
日产和本田的合并将重塑日本汽车产业格局,形成丰田系和本田-日产系两大阵营,整合成功会对日本的汽车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世界多数车企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日产汽车多年来一直跌跌撞撞更是压力山大,本田为了实现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市场这无形的手促成两者结合顺理成章。 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汽车软体能力,没有很强的软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伙伴对其进行“刮骨”改造,很难跟上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节奏。另一个关键问题值得关注,是否还会出现一位“戈恩”!
智库君:从全球汽车产业和竞争的角度来看,您如何评价本田和日产的合并?
左延安:日产和本田的合并将重塑日本汽车产业格局,形成丰田系和本田-日产系两大阵营,整合成功会对日本的汽车产业产生积极的影响。
智库君:您如何看二者合并的背景和背后的原因?
左延安:面对全球汽车产业电动智能化带来的技术革新,以及中国车企迅速崛起的态势加上以特斯拉为代表的ICT企业对汽车行业的侵入,世界多数车企都面临巨大的挑战,日产汽车多年来一直跌跌撞撞更是压力山大,本田为了实现自己的长期发展战略,市场这无形的手促成两者结合顺理成章。
智库君:您如何看二者合并的效果?
左延安:合并的直接效应首先体现在研发资源配置效率方面,本田一贯以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日产汽车在传统造车技术方面有其自身特色,两者合理组合可大幅减少电动智能化技术研发的投入,还可以共享产品平台资源,降低产品开发成本;
再是重构高效协同垂直与网状结合的新型供应链体系,形成强大的成本优势;三是通过多方面的管理职能的横向整合,精兵简政,提高营运效率;四是统一电动智能化人才规划和人才资源配置。
智库君:二者合并的挑战如何?您是否看好?
左延安:本田和日产都是传统汽车企业,两瓶老酒并不能勾兑出一壸新酒,他们迫切需要的是汽车软体能力,没有很强的软件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合作伙伴对其进行“刮骨”改造,很难跟上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节奏。另一个关键问题值得关注,是否还会出现一位“戈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