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以及生育政策的变化,高龄孕产妇(分娩年龄 ≥ 35 岁)的比例逐年上升,使得妊娠相关风险日益凸显[1]。高龄是妊娠期糖尿病(GDM)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数据显示,高龄妊娠孕妇 GDM 的发生率是适龄妊娠孕妇的 5.5 倍[2],此外,高龄和 GDM 同为多种不良母儿结局的危险因素[3]。
那么,面对逐渐庞大的高龄孕产妇群体,临床应该如何精准地把控血糖筛查的关卡,有效识别潜在风险?不良母儿结局的风险又该如何科学防控?高龄孕产妇能否安全孕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共寻「破局」之道。
高龄孕妇的妊娠期高血糖为何更易「悄然来袭」?
随着年龄的增长,胰岛 β 细胞的胰岛素分泌能力逐渐下降,组织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导致孕前糖尿病以及 GDM 发生风险增加[2]。此外,增龄带来的代谢率降低,使高龄孕妇更易发生脂肪积累和内脏脂肪沉积,导致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加剧 GDM 的发生风险,并增加妊娠期高血糖患者的血糖控制难度[2]。
妊娠期高血糖与众多不良妊娠结局明确相关,且远期母儿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增高,严重危害孕妇及围生儿健康[3]。高龄与妊娠期高血糖相协同,进一步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早产、胎儿畸形等情况的风险[2,4]。
图 1 不同产妇年龄对妊娠及分娩结局的影响[4]
那么,为了降低高龄孕产妇人群妊娠期高血糖的不利影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呢?
高龄妇女的「糖」前预警:做好孕前筛查?
糖尿病所致的颅脑发育畸形及先天性心脏病等疾病发生风险与孕前及孕早期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成正相关[2],因此有必要尽快、尽好地控制孕前和孕早期血糖。然而,我国一项研究对超过 600 万名备孕妇女进行血糖筛查,发现孕前糖尿病的诊断率仅为 1.2%[2],也就是说大多数孕前糖尿病患者并未进行必要的诊断和干预,即已步入妊娠阶段。
因此,国内外多部指南/共识均强调孕前血糖筛查和管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年龄 ≥ 35 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中。
最新发布的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25)》[5,6]建议,所有伴有高危因素(包括年龄 ≥ 35 岁)的备孕女性,均应在孕前进行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筛查,并强调孕前血糖应尽可能安全接近正常水平,理想情况下 HbA1c < 6.5%。
图 2 2025 版 ADA 指南
我国《高龄妇女孕期管理专家共识(2024)》[1]也指出,高龄妇女计划妊娠前进行孕前评估,除了常规孕前评估内容,应重视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筛查及评估,孕前患有糖尿病的高龄妇女,应在孕前确定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及调整降糖方案。
我国《妊娠期高血糖诊治指南(2022)》[3]推荐对所有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进行空腹血糖筛查,并对年龄 > 45 岁者加强健康宣教和生活方式的管理,亦建议糖尿病妇女妊娠前应尽量将 HbA1c 控制在 6.5% 以内。
高龄孕妇 GDM 诊断标准有何独到之处?
目前针对高龄孕产妇并没有特定的 GDM 诊断标准。对于无孕前糖尿病的孕妇,指南多推荐在妊娠 24~28 周时行 75 g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检查以筛查和诊断 GDM,空腹、口服葡萄糖后 1 h、2 h 的血糖阈值分别为 5.1 mmol/L、10.0 mmol/L、8.5 mmol/L,任何一个时间点血糖值达到或超过上述标准即诊断为 GDM[3]。
然而近期研究发现,有 30%~70% 的 GDM 患者孕 20 周或更早时即开始出现高血糖,其中不乏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或妊娠期并发症高危者[7]。因此,ADA 指南建议,对于伴有高危因素(包括年龄 ≥ 35 岁)的个体,应在孕 15 周之前筛查糖代谢异常,以检出可能存在不良母儿结局高危的个体、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者以及孕晚期 GDM 高危的个体等[6]。
但是孕早期的糖代谢异常标准尚未明确,TOBOGM 研究结果提示,可将空腹血糖 5.3 mmol/L、口服葡萄糖后 1 小时血糖 10.6 mmol/L、2 小时血糖 9.0 mmol/L 作为诊断孕 14 周前高血糖的阈值[7],而 ADA《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2025)》建议,采用空腹血糖 6.1~6.9 mmol/L 或 HbA1c 5.9~6.4% 筛查孕早期血糖异常[5]。
高龄孕妇如何做好血糖管理?精细化管理是关键
包括营养、运动在内的生活方式干预是孕前糖尿病以及 GDM 患者血糖管理的基石,但对于通过饮食加运动管理后血糖仍不达标的患者,应及时启动降糖药物治疗,其中胰岛素是首选的降糖药物[3]。
具体来讲,胰岛素的应用指征为[3]:
孕前糖尿病患者孕前或早孕期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
GDM 孕妇饮食加运动管理血糖不达标,或调整饮食后出现饥饿性酮症、增加热量摄入血糖又超过妊娠期控制标准者,应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期间可选用的胰岛素包括超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同样适用于高龄妊娠期高血糖患者。
门冬胰岛素治一种超短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起效迅速、药效维持时间短,已被我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妊娠期血糖控制。门冬胰岛素具有较佳的降低餐后高血糖的作用,用于控制餐后血糖水平,不易发生低血糖[3]。此外,有研究结果提示,对于高龄 GDM 患者,与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相比,门冬胰岛素治疗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可能更低[8]。
使用胰岛素期间应监测空腹、餐前及餐后(1 或 2 小时)的末梢血糖。随着胎盘功能的成熟,促进胰岛素抵抗的激素分泌增多,妊娠中、晚期胰岛素需要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妊娠 32~36 周达到高峰,妊娠 36 周后用量可能会有下降[2]。因此,妊娠期应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胰岛素的用量[3]。此外,高龄孕妇中非初产妇比例较高,随着妊娠次数的增加其胰岛素需求量较前逐步升高,对于多次妊娠的高龄孕妇,更应加强血糖监测并对胰岛素应用的精细化管理[2]。
产后随访:守护健康,预防 2 型糖尿病的「长远之策」
GDM 产妇未来发生 2 型糖尿病的风险是健康妇女的 7~10 倍,因此需要对所有 GDM 产妇进行随访,产后 4~12 周进行初次随访,复查 75 g OGTT[9],并进行关于产后血糖筛查、健康生活方式、避孕、再次妊娠等内容的健康教育[10]。结果正常者,此后每 1~3 年进行血糖检测;产后随访时发现有糖尿病前期的妇女,应进行生活方式干预和(或)使用二甲双胍,以预防糖尿病的发生[9]。
产后持续糖耐量异常与高龄有关,高龄 GDM 孕妇在产后发生 2 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也更高,因此高龄孕产妇产后更应重视产后的血糖复查和随访,尽早发现异常血糖,及时开始有效干预以保护胰岛 β 细胞、预防 2 型糖尿病的发生[2]。
小结
随着近年来高龄孕产妇比例的上升,全球孕前糖尿病、GDM 以及其他妊娠期合并症和并发症的疾病负担日益加重。因此应加强对高龄孕妇血糖问题的关注,临床应完善孕前评估、孕期规范管理以及产后随访,以期实现血糖控制达标、改善围产期母儿结局,并降低远期 2 型糖尿病风险。
✩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梁家敏
项目审核:刘明丽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