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公开书画作品14件套,“张大千早期书画艺术展”今日在金山开幕

张大千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画家之一,被西方艺坛赞为“东方之笔”。12月24日,“梅花自有春——张大千早期书画艺术展”在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正式开幕,集中呈现张大千早年书画艺术历程,更好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本次活动由中共金山区委宣传部作为指导单位,上海市金山区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市金山区文物局、中共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委员会、上海市金山区亭林镇人民政府主办,并得到浙江省平湖市博物馆、浙江省嘉善县博物馆、好古书房的大力支持。

张大千的艺术生涯中,上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早年的松江禅定寺出家,百日和尚留下“大千”法号,到参加秋英会崭露头角,与沪上名家交游往还,再到亭林松隐禅寺与志超大师的书画交往,在朱泾商民乐园举办展览会等等,金山成为张大千探寻其早期艺术生涯的重要节点。

图片

梅花自有春

张大千一生酷爱梅花。他爱梅花的高洁、馨香、凌寒,爱他不为世俗所伤的高风亮节。他植梅、赏梅、品梅、画梅,一生与梅为伴,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自称“梅痴”。在金博馆藏张大千的一幅梅花图中,也有着张大千1920年代较早题有“梅花自有春”诗句的画作。

以梅花为精神皈依的“梅痴”张大千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与艺术生涯中不断叠加着与梅花的众多交集。试想,一位初涉画坛的年轻画师“不经一番寒彻骨”,又“哪得梅花扑鼻香”呢?

因此,本次展览也确定了“梅花自有春”的展览主题。

图片

首次展出所有馆藏张大千书画作品

很少有人知晓,一百年前风华正茂的张大千,曾经让青春与金山“撞了个满怀”。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张大千曾在如今亭林镇南星村洗帚埭的莅松小住,因与松隐禅寺志超法师有同乡之谊,故常有交游往来。两人在一起时也经常探讨禅理和画理,期间留下了不少书法及绘画作品。

在张大千诞辰125周年之际,金山区博物馆向社会公众首次公开金山博物馆珍藏数十年的所有大千先生书画作品14件套,并充分发挥馆藏资源优势、推出一场书画艺术与文献史料并重的主题展览。

记者了解到,本次展览共展出张大千及相关师友书画作品60件/套,集中展现张大千早期书画的艺术风貌与美学思想,特别推出《乙丑四月写此奉志超大师慧鉴》山水图轴、《道德大师法鉴》花鸟图轴等一批在松隐禅寺期间创作的作品。这些作品不仅是张大千个人艺术探索道路上的重要见证,同时也反映了他当时的心境变化与朋友圈交往。再如1932年由张大千与孙雪泥、谢玉岑合作完成的《松石图》,不仅体现了艺术家之间的深厚友情,也体现了他们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首次厘清了张大千在金山的履痕与交游,民国时曾有两任金山县长与张大千有关,一是张大千三老师李瑞奇,他在1924年担任金山县知事8个月;一是张大千同门向大廷,他在1935年担任金山县长,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本次展览有李瑞奇、向大廷等多件作品系首次展出。另外张大千师友曾熙、李瑞清、张善子、柳亚子、陈陶遗、姚鹓雏等作品也在展出之列。

图片

《万里千寻》张大千海外艺术人生放映分享会

本次展览期间,还特别邀请旧金山州立大学电影终身教授张伟民前来上海,放映由其执导的张大千海外艺术人生专题纪录片《万里千寻》,并举行导演分享会。

《万里千寻》(Of Color and Ink)是张伟民教授历时12年精心打造的100分钟电影纪录片,首次展示张大千1949年后的艺术和人生。在12年的创作时间里,导演张伟民穿越20多个国家和地区,沿着张大千后半生在南美洲,欧洲,北美洲及南美洲的人生足迹,通过对历史影像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实地调研和纪录拍摄,深刻展现了一位东方艺术家对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坚守和传播,让今天的观众能感受到这位有全球影响力的艺术家的心路历程。

据悉,展览将一直持续至2025年3月31日。在此期间,广大市民朋友可以在每周二至周日的9:00—16:00(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去往金山博物馆参观。站在岁末年初的时间节点上,在寒冬的深意中漫步博物馆,与张大千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作者:商慧

文:商慧图:采访对象提供编辑:张天驰责任编辑:徐晶卉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