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月陕西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 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月24日,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新闻发布会,邀请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温志刚等人出席,围绕“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积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以高质量项目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主题,介绍有关情况。

  温志刚介绍,1-11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7%、增速列全国第11位、西部第5位,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平稳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的高质量项目推进年主要突出“深化”。在去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项目“四个一批”管理机制,将招商引资、新增产能项目纳入管理范畴,加强项目建设偏离度监测。截至11月底,全省“四个一批”在库管理项目达到了1863个,总投资5.14万亿元。围绕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印发16个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下达3.93亿元省级专项资金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建设。下达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贴息资金8783万元,争取用于项目建设方面的政策性资金1460亿元。

  西延、西十、西康、康渝、延榆等高铁项目及府谷、定边、宝鸡等支线机场加快建设,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已基本完工。空天动力、含能材料等5个实验室布局建设。截至11月底,600个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478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8%。26条地级以上城市黑臭水体全部达到“长制久清”标准,西安地铁8号线、兵马俑专用线和曲江至太乙宫高速改扩建、马家堡至泾阳高速公路相继完工。128所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如期投入使用,251所普通高中新建、改扩建校舍73.6万平方米,新增学位1.34万个。全省建成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县(区)11个、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4.7万户。全省5G基站突破12万个。今年下半年因暴雨洪涝灾害受损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项目,预计年底前全部开工重建。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大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刘阳介绍,今年以来,全省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与发展,全力攻坚重大科技项目建设。省上首个大科学装置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即将建成,先进阿秒激光设施、分子医学转化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经启动建设。全省新能源领域迎来了重大突破,全年新能源行业重点项目投资超过600亿元,创造了历史峰值。三大新能源基地将于今年年底建成投产,届时全省新能源装机将超过5500万千瓦,占全省电力总装机的50%。与此同时,全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成果非常显著,今年陕西省首座、西北地区在运装机容量最大的镇安抽水蓄能电站4台机组已全部投产发电,当前,全省在建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达到610万千瓦。

  温志刚表示,下一步,省发展改革委将做好明年和“十五五”重大项目谋划,落实好“两重”“两新”、专项债券扩大投向领域等增量和存量政策,培育更多高质量项目。强化投行思维,打好政策“组合拳”,全链条做好项目谋划、项目招引、项目实施、项目保障,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提升要素精准保障水平,促进项目快速转化、及时开工、早日建成。扩大企业投资项目“告知承诺+并联审批+事中事后监管”审批改革试点区域,积极推广REITs、PPP等新投融资模式、服务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社会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的机制渠道。不断提升项目“四个一批”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的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推动机制常态化高效运行,及时发现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主动靠前解难纠偏,为全省高质量项目建设保驾护航。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常彭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