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本周人文社科类图书精选

图片

《学术人》,[法]皮埃尔·布迪厄 著,王睿琦、钟牧辰 译,艺文志 |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通过分析和解释收集于1968年法国学术界剧变时期的经验资料,深刻揭示了学术界内部的结构和运作机制,及其对学术研究和学术人职业生涯的影响,为我们理解学术界的内在逻辑和矛盾,甚至更广泛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现象提供了重要的视角和工具,更是透视法国学院体制和法国学术史的重要途径。

图片

《引爆:炸药、硝酸盐和现代世界的形成》,[加]史蒂芬·R. 鲍恩 著,王戎 译,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在文明诞生之初,人类就渴望利用火的破坏力,但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真正进入炸药时代。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关于人类的故事,包含人类对科学的痴迷、对道德的践踏,以及历史内在的讽刺性。这个故事证明,人类在战争期间能爆发出惊人的创造力,同时警示我们,历史具有周期性,过去的解决方案往往会造成新的亟须解决的问题。

图片

《掌故家的心事》,宋希於 著,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多年关注近世以来知识人的生平行迹及其心路历程,留心种种旧传的未详、待考、不确、不真,对因各种缘由被打入另册的历史人物,如周肇祥、周作人、钱稻孙、龙榆生等,尤其怀有探究的兴趣。探微索隐,言及前人之所未言,无不体现了作者的写作追求,其行文练达生动,如探案故事一般,洋溢着“考据癖”的趣味,引人入胜。

图片

《中国文学史》,张隆溪 著,黄湄 译,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中西方文化的摆渡人”张隆溪最新力作,艾朗诺、包华石、陈引弛、林理璋、张健联袂推荐。立足文学性,突出经典作家作品,融文学历史之叙述与文学作品之鉴赏为一体,重建文学史写作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传统,为全球读者描绘中国文学的恢弘画卷。中文版保留了张隆溪教授翻译的中国文学名篇佳作的英译文,双语并读,两得其美。

图片

《转变中的中镇:一项文化冲突研究》,[美]罗伯特·S. 林德、[美]海伦·梅里尔·林德 著,梁文静、王晓燕、高卉 译,商务印书馆出版

林德夫妇的《中镇》描绘了1920年代美国工业小镇的生活,十年后他们再访小镇,继续观察其经济、谋生、住房、教育、休闲、宗教等变化,写成《转变中的中镇》。他们发现,中镇在短暂繁荣后,大萧条导致社会结构巨变,形成“经营阶级—工人阶级”分层模式,中产阶级不再占主导,但中镇仍是记录美国社会和文化变革的窗口。

图片

《棕榈油的全球史:从奴隶船到购物篮》,[美]乔纳森·E. 罗宾斯 著,徐海冰 译,万川 | 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本书讲述了原产自西非的油棕树及其衍生的棕榈油,如何成为全球资本主义的关键商品。基于跨越五百年和四大洲,本书涵盖油棕从非洲起源、奴隶贸易时期与世界的早期接触与交流、在工业革命时期扮演的角色,到20世纪东南亚油棕种植园的发展、殖民统治下的小农经济、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时代的油棕产业扩张等多个方面的历史。

图片

《穿行秘鲁五千年》,王甲红 著,万有引力 | 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很少有一个国家,会在同一座城市为灭绝种族的殖民者和推动国家独立的解放者立像,会有一个广场两侧分立着描绘殖民统治抗争血腥历史的浮雕与殖民者遗留的风格殊异的建筑群。秘鲁就是这样一个国家。在秘鲁旅行,如同在亚、欧、美各文明的古今时空场景中穿梭,复杂的地形、多变的气候与交错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旅程不只是旅程,穿过五千年的时空交错,走过沙漠、高山与雨林,你将触达秘鲁沧桑而勃然的灵魂。

图片

  作者:

编辑:金久超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