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热播的《清明上河图密码》中,有很多宋代勾栏瓦舍娱乐表演的场景。这些节目离不开前后串场、活跃氛围的主持人。那时的主持人叫什么呢?恐怕你想都想不到。
宋代时,承担着报幕、引导、指挥等职能的主持人叫“竹竿子”。这是因为主持人除了在节目开始前念诵致辞、介绍节目内容外,通常还会手持竹竿拂尘,也就是人们俗称的竹竿子出现。
主持人把竹竿子向内甩为“勾”,即召唤演员上台;向外甩为“放”,意指让演员退场。如此一来,演员的上下场井然有序,观众也更方便理解舞台节目设置情况。久而久之,这个角色就被直呼为“竹竿子”。
到了清代,“吃香”的主持人叫“跳加官”。跳加官本是唐代出现的一种表演形式,清代时变成了主持人。
跳加官在当时的戏园乃至民间堂会上均有出现。在正戏开演前,跳加官先表演,作用相当于主持人宣布演出开始了。跳加官头戴笑容面具,身着大红、黄色或绿色的解袍,手持书有颂词的条幅,边跳舞边向观众展示、解说。在演出过程中,如遇达官显贵入场,也需要演员出场表演跳加官,并且不断展示“连升三级”“招财进宝”“鸿福齐天”等吉语的条幅,以示对达官显贵的恭迎。跳加官作为清代广受欢迎的一种主持人形式,流行了几百年,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供图:视觉中国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作者: 路鹃 徐子琪
记者:李海霞
查看原图 40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