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上过热搜榜的展览今日亮相石家庄

又一个上过热搜榜的明星展览来到石家庄!12月24日,“五色之金——亚洲古代金属艺术展”将在河北博物院北区15/16号展厅揭幕,两河流域驶来的牛车、安纳托利亚的铭文马具、波斯帝国的兽首来通杯等近300件古代金属器齐齐亮相,串联起金属艺术起源、发展和传播的历史画卷。

图片
昨日,河北博物院的工作人员向探访记者介绍展品。
近300件古代金属器描绘金属艺术发展史


《汉书·食货志》颜师古注云:“金谓五色之金也,黄者曰金,白者曰银,赤者曰铜,青者曰铅,黑者曰铁。”五色之金,是中国古代对各种金属的泛称。纵观人类发展史,从石器时代步入金属时代,是一次飞跃式的发展。人类最早使用金属的历史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晚期,金属工具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生活方式。之后数千年间,冶炼技术逐步提高,材料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人类对金属造型和装饰艺术的探索也不断深入。古代先民们遗留下的各类珍贵金属制品,书写了一部奇伟瑰丽的金属艺术发展史。

  

“五色之金——亚洲古代金属艺术展”由河北博物院和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联合主办,展出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收藏的亚洲古代金属器263件及河北博物院、河北文物考古研究院收藏的16件古代金属器。这批文物时间跨度近四千年;地域分布横跨欧亚大陆,遍布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巴比伦、亚述、波斯、罗马、贵霜等文明古国;具体用途涉及礼器、武器、生活用具、雕像、印章、饰品等各个方面。

  

展览以时间和地域为线索,共分为“金工初现”“东西交融”“帝国气象”“熠熠生辉”“法相庄严”“财通万方”六大部分,以珍贵的文物、详实的文案、丰富的图片等,为观众勾勒出冶金技术和金属工艺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丝绸之路上的传播路线,折射出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展现亚洲不同地区、不同文明的差异性、相似性和交流轨迹。此前,这批珍贵文物曾在敦煌、北京、成都、深圳展出,所到之处均引发观展热潮。

  

4000多年前的四轮铜牛车充满抽象美

  

洛雷斯坦青铜器山羊纹单耳银杯、帕提亚王国的羱羊像花瓣形银盘、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金鹿……在展厅看到这些展品,记者的第一印象是:颜值极高。在展柜中静默无言的一件件古代金属器,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是工匠们智慧与技艺的结晶,也是先民信仰和审美的体现。

  

“金工初现”单元中的一件公元前3000年至2350年的苏美尔早王朝四轮铜牛车,是本次展览中最古老的一件文物。颀长的牛角、简洁的线条极富抽象美。策展人、河北博物院陈列展览部主任助理张永强说:“早期车轮是拼接起来的,当时人们还不会使用辐条,它反映出来当时车辆的真实造型。”
图片
苏美尔早王朝四轮铜牛车。
两顶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金冠十分精美。其中一件用极薄的金板打造成橄榄枝造型。张永强示意大家留意金冠中部,“它有个‘赫拉克勒斯之结’。赫拉克勒斯是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他杀死狮怪后将狮子皮剥下披在身上,并在胸前打了个结,就是‘赫拉克勒斯之结’,象征驱魔和吉祥。”另外一顶金冠是希腊风格金属工艺的典型代表,金冠中心镶嵌了阿富汗出产的青金石,满满的精致感,经过千年,依旧令人感到惊艳。
图片

嵌有青金石的巴克特里亚王国的金冠。

河北博物院藏的两件商代青铜器饕餮纹铜爵与饕餮纹提梁铜卣首次与公众见面,展示了3000多年前中国匠人的高超工艺。
图片
商代青铜器饕餮纹铜爵和饕餮纹提梁铜卣首次与公众见面。

双翼神兽与神兽格里芬有渊源

  

咱们石家庄出土的战国中山错银铜双翼神兽,与两河流域的神兽格里芬有啥渊源?萨珊波斯王朝的凤鸟纹鎏金银壶,与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唐代金银器又有啥关联?此次展出的古代金属器除了高颜值,还映照出亚洲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相互借鉴发展,共同绘就金属艺术画卷的历史。

  

同样是神兽,同样长翅膀。乌拉尔图王国的鱼尾格里芬鎏金铜腰带饰件,与战国错银铜双翼神兽“携手亮相”。由“狮子崇拜”衍生而出的狮子本体、斯芬克斯、格里芬三种主要形象凝结着两河流域先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中,格里芬是一种鹰首狮身的双翼怪兽,它最早出现于两河流域的阿卡德神话,后来传入希腊神话。这一艺术造型被赫梯、亚述、波斯、斯基泰、塞种、阿尔泰等地沿用,并深刻影响了我国北方草原艺术。“有翼神兽是西亚流行的艺术主题,战国中山错银铜双翼神兽与格里芬,就同属于这一艺术主题。格里芬的产生时间稍早,据推测它们之间有传承和渊源。”张永强说。
图片

战国中山的双翼神兽与神兽格里芬(前面)。

此次展出的萨珊波斯王朝凤鸟纹鎏金银壶富丽堂皇。它的壶颈、壶身、底座和手柄分别用银片支撑,最后熔接在一起。壶身图案四周用连珠纹包围,这是萨珊王朝金银器常用的装饰手法。据考证,这类大型银壶主要用于宫廷宴会或者祭祀仪式上盛装葡萄酒。随着丝绸之路上的各国商贸往来,西方的古波斯帝国、希腊化时期的中亚诸国、贵霜帝国及萨珊波斯帝国形成极富美感的金属艺术风格的同时,盛唐、大宋时期的中国也深受“萨珊式”“粟特式”金属器具的影响,并在学习借鉴中融汇创新,逐渐形成了东方风格。张永强介绍说:“这件凤鸟纹鎏金银壶代表了萨珊波斯王朝金银器制作的最高工艺水平,它与陕西何家村窖藏出土的很多金银器属于同一艺术风格,彼此间有传播传承关系。”
图片
萨珊波斯王朝凤鸟纹鎏金银壶。

亚洲先民也喜欢“盖章”

  

“打卡”“盖章”,是时下人们走进各大博物馆的标配之一。殊不知数千年前的亚洲先民们对盖章也挺热衷,此次展览中汇聚了来自巴克特里亚·马尔吉亚纳文化的15枚印章,距今2300年至1700年。这批印章的纹样多姿多彩,有几何纹、动物纹、人物纹、植物纹等,这为负责本次展览形式设计的河北博物院艺术设计部文博馆员宋晨带来了灵感。

  

“这批印章中的十字星芒纹这类纹饰象征太阳,我国的商周太阳神鸟金饰也象征着太阳,于是我们将两者图案相结合,进行二次绘制,设计灯箱天幕,通过五彩绚丽的图案来感受不同文明的特性,以及若隐若现的文化交融。”宋晨笑着说,关于印章用途众说纷纭,一般认为用于贸易往来。

  

与此同时,楔形文字投影、古代钱币动画视频等也令该展览氛围感十足。“此次展览中约有15件展品上刻有楔形文字,我们在展厅中设计制作投影空间,运用光雕技术镂空雕刻楔形文字,再通过五色灯光照射将楔形文字的光斑投射到环形墙上。观众置身其中可与四千多年前的文明对话。”宋晨表示,展览最后一部分“财通万方”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古代钱币,“我们整理中国各种古代钱币,比如布币、刀币、金饼等汇集到动画视频上,打造了‘接财接福’这个具有吉祥寓意的互动小场景,为元旦、春节走进展厅的观众营造节日氛围和趣味性。”

  

据了解,本次展览将展至2025年4月10日


文/ 燕赵晚报记者 黄蓥

图/ 燕赵晚报记者 王建国

热点推荐

  

编辑 齐颖 责编 霍尚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