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便捷!更舒适!上海郊区公交服务优化升级

近年来,随着上海外围郊区新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市民对公共交通服务的期望也日益提高。在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的指引下,上海各郊区积极探索地面公交转型升级之路,通过优化线网、推进两网融合、提升服务品质等一系列举措,致力于为市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可靠、舒适、绿色、高效的公交服务


提升公交服务覆盖范围

  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


上海积极构建“骨干线+接驳线+特色线”的公交线网层级体系,以满足多元化出行需求。郊区在这一体系下不断增加服务供应,围绕五个新城加强骨干线建设,强化轨交衔接,提升公交服务覆盖范围。


今年以来,郊区公交通过多种方式优化调整线路,进一步完善了公交线路网络。其中,针对郊区大型居住社区出行需求,新辟浦东121路、浦江19路B线等6条线路,同步优化调整1604路、松江39路等41条线路,填补了轨交未通达区域的公共交通服务空白。这些线路串联起浦东周康航大居、闵行浦江拓展基地、宝山顾村大居、松江南部大居等多个大型居住社区周边轨交站点、学校、医院、商业中心和社区活动中心等重要场所,提高了公交线网的整体效能。


为满足市民多元化需求,定制公交线路也在郊区应运而生。浦东DZ11号线的开通,便是其中一个亮点。这条定制公交根据城投宽庭张江人才社区的通勤需求,交通部门联合康桥镇、社区居委、公交公司和园区企业共同商讨线路走向、站点选址,最终确定工作日早8:00、晚17:15各一班的定制运营模式,为往返于社区与园区的市民提供一站直达服务。类似的还有练秋湖定制公交,交通部门根据实际客流需求,动态调整运力组织,与轨交17号线运营时间相匹配,满足西岑科创中心定制化通勤需求。青浦还积极探索“公交+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打造2条“微度假”定制公交线路,将景区、商业串珠成链,为市民提供了公交出行新体验。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上至下分别为:浦东DZ11路、

练秋湖定制公交、青浦微度假巴士


“轨道交通+公交”

 实现无缝衔接


与此同时,针对郊区轨道交通建设,沿线公交站点和线网配套方案实现了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新建轨交站点严格按照100%标准在出入口50米范围内配套公交站点。对于既有轨交站点,积极推进改造工作,逐步落实50米范围内公交站点配套要求。目前,轨交站点出入口周边50米公交配套率从去年的88.6%提升至90%。


公交与轨交的融合不仅体现在空间布局上的紧密衔接,更体现在运营时间的精准匹配上。中心城区轨交站点100米内公交首末站衔接线路的末班车时间已率先完成延时匹配,郊区也在继续稳步推进这一工作。以轨交9号线泗泾站为例,松江对1845路和191区间等公交线路末班车时间分别延长至23点和22点30分,与轨交末班车到达紧密衔接,有效解决了市民夜间出行的后顾之忧。今年,闵行、奉贤及临港新片区等23条郊区公交线路末班车时间也根据轨交运营时间进行了合理延长。


此外,宝山、闵行、奉贤、浦东及临港新片区等20条郊区公交线路的公交候车站牌服务信息也进行了全面升级,清晰标明了距离该站350米范围内的轨道交通线路名称,方便市民规划换乘线路。



图片

奉贤新城地铁站(换乘轨交5号线)

图片

临港大道沪城环路站(换乘轨交16号线)


适老化改造再升级

    关爱老年乘客


随着郊区人口结构变化,公交服务客群中老年人比例逐渐增加。针对郊区老年市民出行集中区域,公交站点进行了全方位的适老化改造。比如在金山龙胜路东泉新村公交站点,适老化改造与港湾式车站改造、站点品质提升、人行道品质提升等项目有机结合,通过拓宽候车区域、完善无障碍通道等,方便老年乘客轮椅通行。今年浦东、青浦、松江、奉贤、闵行、崇明等区相继在20个公交站点增设候车亭,并配备了等候座椅等设施。至2024年,全市累计完成61条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这些线路在车辆设施、服务规范等方面都充分考虑了老年乘客的需求。郊区公交站点到站时间预报设施已基本达到80%的整体覆盖率,老年乘客可以提前了解公交到站信息,合理安排出行。


此外,从政策层面,市级交通部门先后制订了《公交站台适老化指导意见(试行)》《上海市敬老爱老公交线路营运服务标准(试行)》等相关规定,为老年人出行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上海郊区公交服务的优化升级,是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成果。未来,上海将持续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投入,持续提升公交服务水平,为市民创造更加便捷、舒适、幸福的出行环境,为“公交都市”健康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片

金山龙胜路东泉新村站

图片

崇明鳌山收花站



编辑:王重元、倪小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