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医生也成了债务高危人群?

图片
photo by Michal Dziekan

今年5月份的时候,安静接了一批深圳房产付费咨询类的客户,他找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做债务方面的优化。

不过,我特别注意到,他的行业比较特殊,因为在此之前,他也算是体制内的一员,具体什么职位我就不多说了,总之是比较NB这种。

现在他不在体制内了,专职于房产投资类的操作,名下广州、深圳、老家的房产总数在6套以上,家庭总负债在5000万以上。

说是债务方面的优化,可见了面之后,我发现他更多的咨询需求在融资这块。因为他的债务已经叠的很高了,出于理性/控制杠杆考虑,我并不建议他强行去加仓,因为风险太大。

后来偶尔在其他场合和一些行业大佬聊起这个事情,我惊奇的发现:即使在我的万般建议之下,他依然义无反顾的强行加了仓。

而在9月份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到:他所说的笋盘结果更笋了。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杠杆一定要强拉到这么高,后来经朋友点拨才猛然惊醒:他可能并不是坚定的看好后市,而是想从房子里拿钱出来而已。

像这样的故事,我这些年其实见的真的不少。前些年因为房市大好,有不少体制内的朋友趁机抓住这一波红利,疯狂加杠杆入市。

这里面有医生、护士、老师等,来找我咨询title比较高的,甚至有一些区的局/处/科啥啥的。他们很多人的手上基本上都有大把的现金急需找出口。

即使手上没有太多现金的,因为他们的行业背景比较好,工资高、稳定,第一还款来源充足,也是银行热爱的对象,他们很轻松就可以从银行那里拿很多低息资金出来。

而银行对他们放贷审核也非常宽松,利率也优惠,信用卡额度也比普通人高,普通人想贷款比他们难多了。

如果一家银行拿30万-50万出来,那从三家银行拿100万+的无实物抵押资金出来,更是轻而易举。

除了像企鹅/华为这类客户之外,这类群体是深圳金融公司/地产销售中介公司最愿意跟踪成交的群体。

你们现在所熟知的深房理以及现存的稍大一点的房产咨询类培训机构,这类粉丝群体都是其狂热的追随者。

而这类群体,在过往的深圳楼市当中,其购买记录跟码农一样,有迹可寻。我总结了一下,大致是这样

1)2004年以前,他们最关注的购房片区是南硅谷、后海一带,包括阳光带海滨城、海怡东方、招商海月、蔚蓝海岸等楼盘。

2)2004年后,他们开始将目光投向宝安中心区、西乡一带,尚都、幸福海岸、第五大道、泰华阳光海等楼盘成为他们的重要选择。

3)2008-2011年,他们开始将焦点转移至西部,有的向西直接杀入新宝中,有的直接买入西乡

4)2012-2016年,他们开始迅速布局龙华,买入水榭春天5期、中航天逸、绿景公馆1866等楼盘。

5)2016年-2021年,他们有的开始重回西部,有的依旧在核心区重仓,重新杀入前海、宝中、南山等一些核心区的楼盘。

而在2021年之后,随着口罩以及房价大跌40%之后,这类金融背景极好的、目光敏锐的购房群体开始蜕减,开始面临极大的债务压力。

因为借出来的钱是要还的。

图片

由此,也引发很多人的担忧:未来一两年内,这批人的债务风险能力可能因经济下行/减薪将扩大亏损,会逐步出现规模性的债务违约。

当然,也有人持不同的意见,认为他们债务违约不大可能,一是他们公积金可以被执行,一般数额不小。

二是工资卡一锁定,时间或短或长,几十上百万迟早也能给抠回来。三是一般他们爱面子,珍惜工作,有软肋,不敢公然违约。

可关键的问题是:房价现在已下跌40%左右,谁能保证没有强上杠杆呢?就像我上面所说的那位大佬一样,只能通过一些非正式渠道去融钱。

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山。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