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桃源,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当年读到这段内容时,观潮君的脑海里就不由得燃起了一个想法,这个渔夫肯定不是光着脚走这么远,一定穿了一双鞋。
▲桃花源。(刘伯源/摄)
谁曾想,在多年以后的桃花源里,“鞋”竟然成为了一张闪亮的新名片。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1月,桃源县运动制鞋产业链的企业达25家,就业人数近万人,年产量近4000万双,产值达24.37亿元。
很多人可能不会想到,每4双“李宁”中,就有一双是桃源生产的。
如今,李宁、匹克、必迈、彪马、阿迪达斯等,都在桃源县设立了生产基地。
大家可能很好奇,桃源县的制鞋产业是怎么来的?
观潮君首先讲一个人的故事。
董华美出生在桃源县浔阳街道菉萝坪村。1990年,15岁的董华美初中毕业便跟着乡邻,前往东莞的鞋厂打工。
东莞曾是世界鞋都,高峰期有3000家鞋类工厂。
桃源县作为百万人口大县,上世纪90年代,有30万人外出务工,像董华美这样在制鞋行业工作的,就有近10万人。
在东莞打工十多年,董华美成为全厂的“技术顶流”。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暴发后,东莞的制鞋企业开始向内地或东南亚转移。
董华美、董华春姐弟俩,在2009年来到福建泉州的鞋厂工作。
桃源人既有山里人的泼辣爽快,又有湖边人的心灵手巧。
不久,董华美加入企业技术攻坚小组,并升为企业高管。
2014年,董华美回到家乡桃源创业,后来注册成立湖南嘉泰鞋业有限公司。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达到4926亿元,其中运动鞋业市场规模增长达到15.1%。
随着国货品牌日渐崛起。预计到2025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规模将达到5989亿元。
蛋糕就在那里,你不吃,自会有人去吃。
于地方而言,发展县域产业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招商引资。
2023年开始,桃源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以运动制鞋为主导产业之首,力图打造“中部鞋都”。
就在上周的12月19日,在福建泉州举行的桃源县运动制鞋产业专场招商推介会上,必迈运动用品产业园等5个产业项目、无忧传媒等6个品牌营运项目现场签约。
至此,桃源县今年新引进运动制鞋项目已达12个,总投资超过11亿元。
从2011年龙行天下运动用品项目投资3亿元落户开始,桃源以商招商、串“珠”成“链”,经过10多年发展,形成以龙行天下、嘉泰鞋业、匹克体育为龙头,以李宁、匹克等国内外知名品牌为引领的运动制鞋产业集群。
今年,桃源县精准招商,聘任链主企业家担任招商大使,吸引更多鞋企入驻。
另一方面,桃源县通过改革创新,在资源整合中补链、延链、强链,培大培强运动用品产业集群。
桃源县的制鞋产业主要分布在桃源高新区漳江片区,主要生产各类运动鞋、功能鞋,涵盖安德玛、李宁、阿迪达斯、NB等品牌。
园区现已发展为集加工生产、鞋材配套、物流储运、服务配套等于一体的体育运动用品产业园。
“在制鞋行业深耕多年,我能深切感受到如今桃源在优化营商环境方面的努力。”派燃烧供应链负责人刘学军告诉观潮君。
“产粮一哥”正致力于跨界成为湖南的“制鞋大哥”,实现多元发展,农业大县不能仅靠农业强县的思路,值得赞赏。
但对于各地发展县域经济而言,选择什么产业,是否“合脚”或许应该成为重要的参考维度。
县域经济不大不强是不少地方的共同痛点,追求“高技术、高科技”固然很好,但难度更高,却未必“合脚”。
发展县域经济是为了能让县域兴盛,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老百姓的钱包是不是真的更鼓了,县域的人口是不是真的更多了,或许才是衡量县域发展成色的根本性参数。
制鞋产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桃源来说很“合脚”。而能够解决家门口就业这一条,让人留下来,就解决了县域振兴中的许多问题。
今年11月召开的湖南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就强调,“不好高骛远,不搞华而不实的花架子,着力构建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旅则旅的县域特色产业体系”。
适合什么就干什么,产业从来不是无垠之水、不是空中楼阁,只有地方有足够的资源要素支撑,产业才能走得稳、走得快、走得远。
桃源有纺织业的基因,是人口大县,劳动力资源丰富,又有大量返乡的制鞋产业工人。这时候,正好赶上产业转移,有人带头创业,星星之火自然能成燎原之势。
产业发轫于自然生长,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外力扶持。这个阶段,地方政府如何抓住资源红利,“扶上马、送一程”很重要。
而政府部门要做的事,就是整合现有资源、挖掘潜力资源、引入外部资源,再进行优化配置,将其导入最需要的节点。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不少地方县域经济遭遇堵点、卡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资源的不对称。
发展县域经济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优化资源配置,就是开锁的方式。
思路决定出路。地方在发展中,缺少资源禀赋、没有区位优势、产业基础薄弱,固然会成为桎梏,但更为要紧的,或许仍在观念上的想不想、敢不敢、能不能。
我们把目光放到沿海,比如苏州距上海仅100公里左右,苏州一直将学习上海、接轨上海、服务上海、融入上海作为城市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打破发展的“灯下黑”,走出去,学先进,就必须要有想象力。
目前,与“中国鞋都”泉州相比,桃源还存在明显差距。
但必须提醒的是,泉州鞋产业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几十年如一日闯出来的。
差距虽然摆在面前,但一座高山能带给我们的,不仅有“仰视的敬畏”,作为登山者,更要去寻找“前辈”们留下的路标,总结他们攀登的轨迹,让自己尽量少走弯路,节省体力,提高攀登效率。
以期,能攀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