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儿科医生们最直观的感觉是“流感好像多起来了”。
的确,中疾控发布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监测数据显示,近期流感病毒的检测阳性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在南北方地区均已于2024年第49周(12.2-12.8)上升至门急诊呼吸道样本检测阳性率的首位,而随后第50周的监测数据则显示流感病毒的检测阳性率仍在继续迅速上升。
很多看过流感科普的家长可能都有一种感觉:流感很常见,年年有,甚至认为它就是一个大号感冒。实际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有道是“流感不是感冒,就像老虎从来不是猫”,所以,今天我想再来讲讲流感,另外也更新一下流感的用药知识。
流感感染有什么特点?
流感是由甲型或乙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疾病,偶尔也会由丙型流感病毒引起。在温带地区,流感的流行呈季节性,大多发生在冬季(北半球为10月至次年3月),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感可能全年活动,通常在凉爽月份或雨季达到高峰。甲型流感的流行通常突然开始,在2-3周内达到高峰,持续2-3个月。而根据中疾控发布的流感监测周报,近期国内流行的就是甲型流感,以甲型H1N1为主。
感染潜伏期通常为1-4日(平均2日),具有快速和高度的传播性,容易造成家庭和集体中的聚集性发病。甲型流感病毒的排出高峰在疾病的24-48小时,然后迅速下降,乙型流感病毒的排出呈双峰模式,高峰在症状出现前48小时和症状出现后24-48小时。
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突然出现发热、头痛、肌痛和不适,伴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咽痛和鼻塞、流涕。
儿童感染后可能没有上述典型症状,而只表现为发热和不适。婴幼儿流感往往发热更严重,有可能伴有热性惊厥和更多的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和食欲不佳),而呼吸道症状往往更不明显。接种流感疫苗后发生流感的儿童症状可能减轻。
对于平时身体健康、没有危险因素的儿童来说,流感通常是自限性的,少数情况下也有可能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有高危因素的儿童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会更高:
并发症:
1. 中耳炎:有10%-50%的患儿会并发中耳炎。
2. 肺炎。
3. 其他呼吸道并发症:如哮喘加重、喉-气管-支气管炎(哮吼)。
4. 继发细菌感染。
5.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如热性惊厥、脑炎、脑膜炎等。
6. 肌肉骨骼并发症:急性肌炎是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在儿童中轻微的暂时性肌炎更为常见,多见于乙型流感。
7. 心脏并发症:流感引起的心肌炎和心包炎在儿童中不常见,但一旦发生有可能非常严重,多见于甲型流感。
容易发生流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1. 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在幼儿中,住院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是6个月以下的儿童。
2. 65岁及以上成年人。
3. 怀孕期或产后2周内的女性。
4. 养老院和长期护理机构的居民。
5. 患有以下疾病的人群:哮喘;神经和神经发育疾病(包括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及肌肉疾病,如脑瘫、癫痫、中风、智力障碍、中度至重度发育迟缓、肌肉萎缩症和脊髓损伤);慢性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囊性纤维化);心脏疾病(如先天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冠状动脉疾病);血液疾病(如镰状细胞病);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代谢疾病(如遗传性代谢疾病和线粒体疾病);因疾病(如HIV、AIDS、癌症)或药物(如化疗或放疗、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接受长期阿司匹林治疗的19岁以下儿童;Ⅲ级肥胖人群(体重指数[BMI]≥40或≥95百分位值的140%)。
怎么判断是不是流感?
确诊流感的方法有很多,实际临床上主要还是通过抗原检测或者核酸检测,两种检测方法都需要采集患者鼻咽部的样本。
1. 抗原检测
其优点是速度快,但需要注意的是,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不够高,当呼吸道排出病毒较少时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因此抗原检测更推荐在排出病毒的高峰时段(也就是症状出现后的24-48小时)进行检测。
此外,在流感流行季节抗原检测结果阴性不能排除流感,而非流感季节的抗原阳性结果还需要警惕假阳性。
2. 核酸检测
敏感性更高,更加不容易漏诊,缺点是检测需要的时间更长。接种流感减毒活疫苗(也就是鼻喷疫苗)后的一段时间内(高峰为接种后2-3日,最长可超过10日)不适合进行核酸检测,因为有可能会检测到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株。
另外,在流感流行期间,如果孩子存在发生重症流感的高危因素和疑似流感的症状,医生可以不用等待检测结果而直接进行经验性治疗,这样做的目的是尽可能地降低重症流感的风险。(戳此进入卓正流感专区,线下门诊及线上问诊均可获取专业医生的建议)
特别提醒⚠️
1.某些电商平台提供的呼吸道多重核酸检测中,常常会检测出流感嗜血杆菌(这是一种细菌)、副流感病毒阳性,这个可不是流感哦~
2.抗体检测(也就是抽血做的检测)不能用来诊断流感,流感抗体阳性只能说明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感染过流感或者接种过流感疫苗,不代表本次疾病就是流感。拓展阅读👉:感染之后该做什么检查?这篇文章讲明白了
怀疑或确诊流感怎么办?
一般来说,无论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无并发症的流感患儿通常会在1周左右逐渐恢复,但部分症状(尤其咳嗽)有可能持续,特别是在幼儿,而大龄儿童的无力和易疲乏状态有可能会持续数周。
所以,对于怀疑或确诊流感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对症治疗和/或抗病毒治疗。
1. 一般性的对症治疗
对于发热、头痛、肌痛等全身不适,可以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咳嗽和鼻塞流涕的对症处理与普通感冒相同。
非处方复方感冒药无明确益处,因此不常规推荐使用。
2. 抗病毒治疗
常用的抗病毒药物有奥司他韦和巴洛沙韦,部分医院有用到帕拉米韦。不同药物的适用年龄、用药方式各有不同,可以与医生讨论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一般来说,对于重症流感患儿,如住院、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情进行性恶化等情况,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首选口服奥司他韦治疗重症,这是因为奥司他韦用于重症患儿的证据更充分。如果不能口服药物,也可静脉给予单剂帕拉米韦,但尚缺乏研究证实该药治疗重症流感的益处。尚未在重症流感患儿中研究巴洛沙韦。
对于没有重症表现的、确诊或疑似流感的儿童,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的指征包括:
高危儿童:也就是发生重症或并发症风险高的儿童,有限的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能降低住院率、缩短住院时间,以及能够预防发生并发症或死亡。
有高危接触史的儿童:如果儿童自身非高危,但其家庭成员当中存在高危人群(例如6月龄以内的婴儿),也推荐进行抗病毒治疗,目的是减少病毒排出的量或持续时间,从而降低传播给高危接触者的风险。
符合上述指征的儿童,无论是否接种了季节性流感疫苗,都建议进行抗病毒治疗。
对于不符合上述两种情况的儿童,由于流感多表现为自限性病程,抗病毒治疗不是必须的。但,如果距离起病时间<48小时,有证据表明抗病毒治疗能够缩短症状持续的时间,建议可以结合孩子症状的严重程度,由家长和医生共同讨论后再决定是否治疗。
下面对各个药物的适用年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进行分别说明:
奥司他韦
奥司他韦是最常用的药物,与安慰剂相比,奥司他韦可将流感症状持续的时间缩短约1日。以奥司他韦为代表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发生耐药的情况比较罕见,中疾控通报的耐药性监测也显示,绝大多数监测到的甲型流感毒株对奥司他韦是敏感的。
适用年龄:国内奥司他韦的说明书要求1岁以上使用,但美国批准该药用于治疗≥2周龄的流感患者,并且在需要时也可用于2周内的新生儿。
用法用量:奥司他韦是口服用药,通常需要服用5天,重症患者可能需要治疗更长时间。奥司他韦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不适,例如恶心(8%-10%)、呕吐(8%-16%)、腹泻(7%)和头痛(2%-17%)。
<1岁的足月婴儿–推荐根据体重给药:
0-8月龄–一次3mg/kg,一日2次
9-11月龄–一次3.5mg/kg,一日2次
1-12岁:
体重≤15kg–一次30mg,一日2次
体重>15kg至23kg–一次45mg,一日2次
体重>23kg至40kg–一次60mg,一日2次
体重>40kg–一次75mg,一日2次
年龄≥13岁:
一次75mg,口服,一日2次
巴洛沙韦
与安慰剂相比,巴洛沙韦也能将流感症状的持续时间缩短约1日。该药对甲型流感的疗效与奥司他韦相当,对乙型流感的疗效可能优于奥司他韦。因此,乙型流感更推荐选择巴洛沙韦。
临床试验显示巴洛沙韦更容易发生耐药,不过,中疾控通报的耐药性监测显示,目前监测到的甲型流感毒株还没有发现耐药情况。
适用年龄:巴洛沙韦在美国和我国均获批用于≥5岁的儿童,但日本和欧盟已经批准将其用于≥1岁的儿童。
用法用量:巴洛沙韦也是口服用药,只需要服用1次。单次服药的特点对服药困难的宝宝来说会更友好。巴洛沙韦也有胃肠道不良反应,如青少年和成人患者的腹泻发生率为2%,儿童患者的腹泻发生率为5%,呕吐发生率是6%。相比奥司他韦要低一些。
<20 kg :2mg/kg
≥ 20kg 至<80 kg:40mg
≥ 80kg :80 mg
帕拉米韦
适用年龄:帕拉米韦与奥司他韦属于同类药,美国批准其用于治疗症状持续≤2日且≥6月龄的流感患者。帕拉米韦需要静脉用药,因此更适合无法口服或者需要住院的患者。
用法用量:帕拉米韦需要静脉用药,因此更适合无法口服或者需要住院的患者,其用法用量取决于年龄。
6月龄至12岁:12mg/kg,静脉给予单剂(最高剂量600mg)。
≥13岁:600mg,静脉给予单剂。
如果病情需要,以上抗病毒药物都应在症状出现后尽快(最好是48小时内)开始使用。
不过,对于住院儿童、有严重并发症或病情进展的儿童,以及出现并发症风险较高的儿童,在症状出现后超过48小时后使用奥司他韦同样是有益处的,而关于症状出现后>48小时开始巴洛沙韦治疗的有效性还缺少相关信息。
那要不要用抗生素呢?实际上,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因此,对于确诊流感的儿童,抗生素仅用于确认或强烈疑似发生细菌性并发症的情况,例如细菌性肺炎、急性中耳炎和鼻窦炎。
如何预防流感?现在打疫苗还来得及吗?
流感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直接人传人,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其呼吸道分泌物中的病毒被近距离(约2米范围内)的其他人吸入或接触到他人黏膜,则可造成感染传播。接触被感染者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自己的眼、鼻或口,也可造成流感病毒传播。
所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预防包括流感在内的呼吸道疾病,建议大家勤洗手(尤其外出后),不用手触摸口鼻;远离患病的人;避开拥挤场所(比如商场、餐馆、室内游乐场等)和/或戴口罩;家中充分通风,尽量开窗获得新鲜空气。另外,就是打疫苗和必要时进行化学预防了。
1. 疫苗预防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流感疫苗虽然不能100%预防感染,但能够减轻感染症状,并能大幅降低感染后出现重症和并发症的风险。如果没有接种禁忌,建议所有≥6月龄的人每年接种流感疫苗。
尤其建议以下人群接种流感疫苗:
具有高危因素的人,例如婴幼儿、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等,因为这些人感染流感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更高。
以上高危人群的家人,因为流感很容易在家庭内传播。
医务人员,因为医务人员感染流感会增加院内传播的风险。
养老院、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中小学师生,参与或组织大型活动的人,等等,因为以上都是容易发生聚集性发病的场所。
推荐在流感季节开始之前接种流感疫苗,最晚10月底之前完成接种是比较及时的,不过即使现在也还是推荐尽快接种的,因为流感的流行可能会持续2-3个月,接种疫苗仍然能够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详细介绍,请看科普👇。
2. 药物预防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也叫化学预防)。
有研究证明,与安慰剂相比,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或巴洛沙韦进行化学预防可降低实验室确诊的有症状流感的风险,但需要强调的是,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也不建议常规使用,这是因为:
尚不确定化学预防能否预防流感的严重并发症。
随意采取化学预防可能促发抗病毒药物耐药。
要承担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基于以上考虑,建议对于≥3月龄、符合以下情况,并且在48小时内有流感接触史的儿童进行暴露后药物预防:
发生重症或并发症风险非常高,且由于接种禁忌或其他原因未能接种流感疫苗的儿童。
发生重症或并发症风险非常高,已接种疫苗但接种后不到2周,可能尚未产生足够免疫反应的儿童;或者存在免疫抑制,疫苗有可能无法引起足够免疫反应的儿童。
未接种疫苗、且其家庭成员存在流感并发症高风险、并且也无法通过其他方式预防流感的儿童(例如小婴儿的大龄哥哥姐姐)。
以上服务卓正均可提供,
含医生看诊/问诊、门诊检验、流感续药、
免费问护士等,戳下图了解更多▼
审稿专家 张磊
卓正儿科、儿童呼吸专科医生
哈尔滨医科大学博士
参考文献
内容编辑 Lu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