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红包1个亿,上汽大众活成了一股清流

图片


2024年11月和12月,不论是头部车企压榨供应商,还是新势力的原地解散,都如“泥石流”一般冲击着高度紧绷的中国汽车产业。

同样是在12月,在上汽大众成立四十周年之际,这家企业给所有员工发了一份人均至少4000元现钞的“喜钱”。如果这种雨露均沾还是“小利”,那上汽大众合营合同的提前续签,就是反对脱钩断链的“大义”。

在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在很多人眼中“不配”拥有呼吸权的上汽大众,成了行业的清流。

本文首发于亿欧汽车

作者|郭怀毅
编辑|郝秋慧


“公司给每位员工都发了4000块钱。”


12月10日,在上汽大众成立四十周年庆典的当天,公司的每位员工都收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喜钱”。如果按照上汽大众官网的信息,公司在职员工总数超26000人——如果这个数字准确的话——那这笔“喜钱”的总额至少1个亿。


一个“小目标”,还不是故事的全部,因为:


“退养的员工,每人也有一份”


甚至根据员工司龄的不同,上汽大众还为在职员工颁发了奖章,司龄10年的奖章材质为玫瑰金,20年升级为铂金、30年直接上24K金。


图片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就在上汽大众给所有员工发钱之后的一天,12月11日,一心想在中国智能汽车史上留名的极越汽车,真的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公司闪崩,原地解散。

当时,极越的销售甚至在直播过程中被告知公司没了,11月和12月社保不交,如果想走N+1赔偿不能保证;如果想留,那就自费上班。作为百度和吉利双巨头背书的新势力,极越汽车的故事到底变成了事故,而且是一场被社交媒体和网络直播无限放大的事故。

如果说,极越抛弃员工是继比亚迪压榨供应商之后,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又一波泥石流。那么作为一家“不配”拥有呼吸权的合资车企,上汽大众就这样默默无闻的活成了2024年中国汽车产业中的一股清流。

如果说,上汽大众给在职员工和退员工发1个多亿还只是“小利”。那么,拒绝脱钩断链就是绝对的“大义”。

11月27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汽集团宣布,双方合资续约至2040年。 

图片
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王晓秋(左)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CEO 贝瑞德(右)  

在贸易战此起彼伏,逆全球化来势汹汹的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上汽大众的股东双方不但拒绝脱钩断链,反而提前八年续约。这对于中德、中欧汽车产业的未来合作来说,无疑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更何况,这已经是上汽大众股东双方第二次提前续约。2002年,大众汽车集团和上汽集团就提前八年续签合营合同,在原有25年的基础上再延长20年至2030年。

从2002年到2024年,时间过去了22年,中国汽车产业的剧变可谓沧海桑田,但是大众汽车集团和上汽集团依旧选择了提前续约,既体现了大众汽车集团对中国汽车产业的重视程度,也体现了上汽集团对合资模式的肯定态度。更重要的是,和2002年相比,如今的上汽大众已经不再是那个引进技术的“学生”,而是成为了大众在华的重要产品“策源地”。

 舞台上全是概念车 


一家车企如果有一款车能够写进中国汽车发展史,那绝对值得骄傲。然而,上汽大众至少拥有四款:以一己之力启动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的桑塔纳,中级车市场绝对标杆的帕萨特,开创中国SUV市场新格局的途观,上汽大众自主研发的家轿王者朗逸


作为最早的一批合资车企,上汽大众的功勋车型数量绝对傲视群雄。


但是在上汽大众成立四十周年的发布会舞台上,就连“引进一个车型,改变一个行业”的桑塔纳都没有属于自己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两款概念车:大众品牌的ID. Code和全新AUDI品牌的AUDI–E。


图片


如果不能延续辉煌,那么过去的辉煌也将不再是辉煌。


桑塔纳们的集体缺席和ID. Code、AUDI–E的登场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上汽大众已经不再沉迷于燃油车的辉煌,他们要在下一个世代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曾经的纪念碑找到新基石。


“到2030年,上汽大众将推出18款新车型,其中有15款将专为中国市场开发。”大众汽车集团管理董事会主席奥博穆(Oliver Blume)表示股东双方正携手并进走向崭新未来。


为了保证这些全新车型的竞争力,大众汽车集团和上汽集团都拿出了最大的“诚意”。


在大众汽车集团方面,从2020年开始,一份总投资额超15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171亿元的投资方案的产业链工资方案就开始逐步落地。


2020年,大众投资11亿美元成为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的第一大股东;2022年,投资24亿欧元和中国智能驾驶企业地平线组建合资公司,这也是大众入华以来最大的一笔投资;2023年,先后投资中科创达和小鹏汽车,尤其是和小鹏汽车合作打造的下一代电子电气架构——CEA,将会成为大众扭转其软件短板的关键一跃。


图片


此前,Cariad中国CEO韩三楚曾在11月举办的2024年中国进口博览会上表示,CEA架构将在2025年就完成量产。也就是说,ID. Code概念车的真容将会在2026年准时亮相。


德国人卷起来的时候,上汽这边也没闲着。


广州车展上亮相的AUDI E虽然被视为一款概念车,但据亿欧汽车了解,其最终量产的形态将会和概念版相差无几,且完成度已经非常高。更重要的是,全新AUDI品牌的产品都将来自上汽和大众联合开发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其中,上汽集团将提供成熟的技术生态系统。


同样的模式也会应用在上汽大众的大众品牌,上汽和大众合作开发的插电、增程产品将在2026年陆续问世,技术策源地依旧是上汽集团。


“站在四十周年的新起点,上汽和大众再次续约,我们将继续紧密携手。”上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晓秋表示,上汽集团和大众汽车集团将会不断拓宽彼此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共同支持上汽大众的发展,助力合资企业在电动化、智能化领域“二次创业”。 


不论是合资2.0也好,逆向合资也罢,作为合资企业的绝对标杆,上汽大众确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由外方掌握的技术主导权已经动摇,中方股东的话语权迅速拔高,而这也将为上汽大众赋予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谁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就应该支持谁 


前上海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蒋涛曾表示,上汽大众建立之初,中方希望可以实现三个战略目标:


1. 建立一个完备的现代汽车工业基地;

2. 打造一套现代汽车产业链;

3. 孵化一个技术研发中心。    


最终,上汽大众完成了三个战略目标。正因如此,蒋涛称上汽大众是中国轿车工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今日中国最重要的大型汽车生产企业中,没有哪一家不是遵循了上汽大众的发展模式和样板。”   


在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汽车工业现代化历程中,上汽大众开创的合资模式引领了产业的发展。但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上汽大众的角色并不重要,因为没有上汽大众,也会有别的合资公司出现,然后跑通合资模式。

图片
1984年10月上汽大众成立签约仪式


但这种“幸存者偏差”并不符合真实的历史进程,因为上汽大众并不是最早的合资车企,它只是其中之一。

总设计师在决定“轿车可以合资”后,最高决策层并没有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同步推进了三家合资公司的成立,按照时间的顺序,北京吉普是第一家,成立于1983年;上汽大众紧随其后,1984年;最后是位于广州的广州标致,1985年。

但是除了上汽大众,另外两家合资车企的发展都不尽如人意。广州标致在1997年退出中国市场,为后来的广州本田让路;北京吉普在2002年走到生命尽头,被重组为北京奔驰

同样是在2002年,上汽大众已经完成了第一次提前续约。

如今,上汽大众在成立四十周年之际完成了第二次提前续约,但面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浪潮和逆全球化的趋势,作为合资车企的上汽大众,其历史使命也在逐渐发生改变。


图片
2002年4月第二次签约

在宏观上,上汽大众就是中德、中欧汽车产业合作的桥梁,不论技术主导权在德国大众,还是中国上汽,双方终究要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共赢,更何况大众汽车集团对中国持续不断的投资,也终究会让上汽大众从中受益。大众汽车集团在北美的一系列技术投资,未来也有可能导入上汽大众。

在宏大叙事之外,上汽大众的存在本身也是对中国汽车产业的助力,作为一家新车年销量高达百万的车企,上汽大众26000名工人的就业自不必说,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更是不可胜数。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家在创设极端就对品质有严格要求的合资车企,上汽大众现在依旧对品控有着严格要求,今年新上任的上汽大众总经理陶海龙就曾表示,上汽大众多年积累下来的品质和品牌形象要保证好,“不能自乱阵脚,自毁长城。”

作为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起点,德国大众在上汽大众成立之初就以品质严苛著称,中方团队内部甚至怀疑德国人是在故意刁难我们。为此,时任上海市长的朱镕基亲自出面统一思想。朱镕基表示要坚持德国大众的高标准标准

“质量是上海的生命,不允许有半点妥协。”“要100%合格,降低0.1%都不要!”

现在高度内卷的中国车市,“油箱门”等事件的爆发已经让消费者感到无可奈何。此时,朱镕基“要100%合格,降低0.1%都不要”的指示真应该被中国汽车人拿出来抄写一万遍。


 写在最后:

有很多上汽大众的老员工都回忆,在90年代的上海,“如果上汽大众的员工穿着工服去相亲,这门亲事大概率能成。”

作为中国现代汽车工业的真正起点,上汽大众的发展不仅仅壮大了中国整车制造,完善了中国汽车产业链,把中国汽车市场的蛋糕做大,也让最一线的汽车工人感受到了改革开的红利并非遥不可及。

改革开放的宏大叙事和普通百姓的寻常生活,在上汽大众这家合资企业的发展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在如今逆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上汽大众股东双方完成了提前续约,这不但是对脱钩断链的有力回击,也有助于中国汽车产业自身的发展。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国汽车产业的蛋糕越做越大,惠及每一个中国汽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