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届年终,随着各行各业进入忙碌的收官工作,对于乐迷而言,“新年音乐会”的主题也逐渐提上议程。提起“新年音乐会”,多数时候指每年元旦举办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其历史起源可追溯到1939年,以其超凡的乐团、出群的指挥、不朽的曲目、历史的名城成为了人类文明中欢乐、明亮、美美与共的代名字。不过,今天要谈到的这场“新年音乐会”却不是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而是在我们家门口,在冬至后一天,由张伟指挥率领江苏省演艺集团民族乐团为南京市民带来的一场精彩演出。它同样优雅、轻松、欢快,再次验证了“音乐无国界”这条真理。
全场演出的特点可以用新年主题、中西交融、戏剧元素来概括。
这场演出的选曲很应景。不论上半场的《世间天堂》《夜色深沉梨花开》《写意山水》,还是下半场莫扎特、罗西尼的歌剧序曲,都充满了辞旧迎新的意味。
全场的情绪氛围是波浪渐进式的,开场的《世间天堂》以流畅的长线旋律、拟人的音乐语言、灵活的节奏变化为听众呈现出一幅江南风光,平稳中不乏华丽,对位中透出协调,正是盛世祥和的景象。随后京剧音乐《夜色深沉梨花开》则将气氛带到一个小高潮,此曲由京剧曲牌《夜深沉》和《大唐贵妃》中的唱段《梨花颂》组成。前者是最有名的京剧曲牌,后者是新时代广为流传的名段,嘹亮的京胡与款款的唱腔,一张一弛,极具东方美感。第三首王键老师与乐队的《桃花扇》,是为昆曲经典的重新演绎,将十里秦淮畔的历史兴亡、二百年的爱恨情仇融在一曲协奏,而这种深沉的反思正是年终盘点的应有之义。最后的《写意山水》又将略显沉重的思考升华,以色彩性的和声、民族式的旋律让我们忘情于这片氤氲意境当中。
与上半场的中式祥和不同,下半场以西式曲目为主,整体偏向热烈,这也是本场演出的第二个特点——中西交融。早在两年前我评价张伟和江苏演艺民族乐团的《花朝月夕》系列音乐会时,就指出他们有两个突出的特色,一是将群众耳熟能详的旋律器乐化,二是将西方经典曲目民族化,这场“新年音乐会”下半场的选曲与演奏便体现出了“西方经典曲目民族化”这一特色。开场的两首歌剧序曲,分别是莫扎特和罗西尼的名作,而其歌剧台本又同出法国作家博马舍之手,可谓无巧不成书。两首序曲都是轻松欢乐的名曲,后者更是著名的“罗西尼”渐强,而演奏它们对民族乐团亦充满考验。一来原作者是为西方管弦乐团配器写作,如何将之移植到民乐身上,是给改编者与指挥出的题目。二来西方交响音乐更重于整个乐团的组织性与交响性,以高远清空为特色的民乐如何演绎又不失本色,是对乐手们的挑战。当晚的演出,我们可以感受到张指在吃透原作基础上,创造性的再现西方经典。我们可以听到高胡、二胡等弓弦乐对提琴组的复现,唢呐、笙、笛以民族色彩来诠释铜管、木管,弹拨乐和打击乐提供的独到音乐风味,让我们相信民族乐器也可以演绎西方音乐,正如冯骥才《神鞭》里的那句话——“辫剪了,神留着”!
同样的评价也适用于下半场的小提琴与民族乐队协奏《梁祝》,以及男高音的两首名曲。小提琴汤苏珊与男高音戴宸都拥有华美的音色,而身后的乐队演奏毫无违和,艺术家们以精湛的技艺,让我们重温经典,共享这个美妙的夜晚。值得一提的是,《梁祝》是用西方曲式谱写的中国经典,而男高音演唱的《今夜无人入睡》出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的绝笔《图兰朵》,讲述的正是中国故事。两首曲目共同传达出了“音乐无国界”的理念,这也是“新年音乐会”应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所在。
还应注意,这场演出还有一个潜在的戏剧元素主题。上半场的《夜色深沉梨花开》《桃花扇》,下半场的两首歌剧序曲、男高音的《今夜无人入睡》,乃至《梁祝》,都与戏剧有关。这应该不是巧合,而是演出团体的匠心。是啊,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不论是中国的京剧、昆曲、越剧,还是欧洲的歌剧,它们都承载着狄俄尼索斯式的酒神精神。短短一场音乐会,以戏剧音乐的元素贯穿始终,引领听众品味人生百态,不正是冬至过后,我们应该做的么?
是的,音乐会虽短,其余意却绵长不绝。对于这样一支在家门口的高水平民族乐队及其每次演出的良心票价,我们由衷期望在即将到来的2025年听到更多、更好、更新、更美的演出!
文|刘天宇
南京晓庄学院文学院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