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立场摇摆,演员言行反复,叙利亚“民众选择”背后是中东世俗化崩塌与宗教化复兴

全文3542字,阅读约需11分钟,帮我划重点

划重点

01叙利亚知名记者内达尔·阿玛里曾在阿萨德政府时期批评政府,后欢呼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军事基地,却又指责以色列侵犯主权。

02叙利亚女演员伊利亚娜·萨德曾批评阿萨德政府,后却在反对派上台后抱怨市民质问她为什么不戴头巾,后又澄清并表示愿意戴头巾。

03由于战乱与工业化双重困境,中东世俗化改革未能真正解决民众实际问题,反而导致宗教势力逐渐取代世俗政权。

04然而,宗教在中东并非社会倒退,而是一种对现实困境的回应,民众在极度贫困中依然能够找到精神上的安慰和归属感。

05中东的未来是否能够通过世俗化改革实现真正的现代化,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叙利亚有个知名记者,名字叫内达尔·阿玛里。过去,他常写文章批评阿萨德政府,也偶尔称赞西方的一些做法。从他的立场来看,内达尔有点像那种典型的“公知”人物——一方面支持西方,支持乌克兰,另一方面却身为叙利亚人公开支持以色列。这种做法,让人感到有点难以理解,甚至有点矛盾。

今年10月,以色列空袭了叙利亚的多个军事基地,内达尔居然跟着欢呼,称这是以色列对阿萨德政权及其与伊朗勾结的惩罚。他觉得这都是叙利亚政府军自找的麻烦。然而,到了12月8日,叙利亚局势发生了大变化——阿萨德政府终于倒台,阿萨德的儿子带着家人逃到了俄罗斯。更让人震惊的是,反对派武装竟然砸毁了阿萨德的陵墓,把棺材挖出来焚烧。看到这一幕,内达尔兴奋得不行,连续发了好几条帖子庆祝,简直乐不可支。

然而,内达尔的开心并没有持续太久。不到一天,他就发现,以色列并没有如他所期待的那样撤军,反而加大了进攻力度。这让他彻底懵了,心想:“等一下,我们已经打败了独裁政府,和你们的敌人都划清了界限,怎么你们还是打我们?”于是,内达尔又发了好几条帖子,愤怒地指责以色列侵犯叙利亚主权,还威胁道:“你们再这样,我们可得重新评估对你们的看法了。”这番话虽然听起来有些讽刺,但显然他在这种突如其来的局面中感到了失望。

类似的情况其实并不罕见。比如叙利亚女演员伊利亚娜·萨德,她以前经常批评阿萨德政府,认为它在女性自由方面做得不够。然而,最近她发了个视频,说自己在反对派上台后出门时被市民拦住,质问她为什么不戴头巾。抱怨了一番之后,没过几天,她又发了个澄清视频,表示反对派领导层看了她的视频后专门联系了她,她于是删除了那条抱怨,并强调那只是个别情况。与此同时,她还发了张自己戴头巾的照片,暗示“我也可以戴头巾,问题并没有那么严重”。

说到大马士革,它的居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相较叙利亚其他地区要高一些。大多数城市居民本来都倾向于支持反对派,希望推翻阿萨德政府。然而,事情发生了变化。尽管反对派最终掌权,但他们发现,首都的粮食供应出现了问题,经济形势更加严峻。亲西方的半岛新闻英文版记者采访了当地居民,讽刺地写下了一个标题:“庆祝阿萨德倒台的市民,却不得不面对日益加剧的粮食危机。”

其实,城市的小资产阶级本应是世俗化政策的最大受益者,但他们并不喜欢阿萨德政府。那么,叙利亚的农村人又是如何看待这一切的呢?对于他们来说,诉求其实很简单——推翻那个“世俗化”的政府。在叙利亚的地图上,越是贫困的农村和边境地区,反对派的支持率就越高,这些地方的武装力量也越偏向极端和保守。

为什么叙利亚的制度能同时让底层民众和既得利益者都感到不满呢?而为什么叙利亚世俗化最终迎来了全面的崩盘?

图片

世俗化与宗教化的拉锯

除了饥饿与疾病,人类其他所有的苦痛,其实都源自于自身的价值观。换句话说,人们的痛苦很大程度上是由他们如何看待世界、自己以及人生来决定的。

拿中东的情况来说,叙利亚政府在面临极端宗教组织的威胁时,仅用了12天就完全崩溃,几乎没有任何反抗力。这一局面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在中东,曾经的世俗国家,像叙利亚、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土耳其等,最终都没有逃过宗教化的命运。曾经这些国家一度推行世俗化改革,力求摆脱宗教的束缚,但最终都被宗教势力所取代,并且这些宗教国家在民众中往往获得了广泛的支持。

黎巴嫩曾是中东地区推行世俗化改革的典型,基督徒的比例曾一度超过30%。然而,今天的黎巴嫩,宗教化程度远超以往,且极端宗教思想深得民众拥护。除了以色列,整个中东地区的其他国家,几乎都在经历逆世俗化的过程,而以色列作为唯一的世俗国家,更多被看作是外来的力量,既没有中东传统的文化背景,也没有融入当地的民族结构。至于土耳其,虽然地理上位于中东边缘,且背靠欧洲,但它的世俗化进程也面临严重挑战,近年来已经表现出明显的逆世俗化趋势,国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比例高达98%。

此外,像黎巴嫩、约旦、巴勒斯坦这些国家,在过去也曾尝试过世俗化改革,但如今它们的政治和社会结构已深受极端宗教思想的影响,甚至出现了极端宗教组织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

伊朗的巴列维王朝曾推行大规模的世俗化改革,并亲近美国。然而,这样的世俗化政策最终却被国内的宗教力量推翻,导致了一个宗教国家的诞生。伊拉克的萨达姆政权虽然曾进行世俗化改革,但最终也未能逃脱被美国推翻的命运。萨达姆下台后的政府,虽然名义上依旧推行世俗化,但实质上已经被极端宗教组织暗中控制。阿富汗的历史也与此类似,先是被苏联占领时扶持了一个世俗化政权,结果被极端宗教力量推翻;后又在美国占领后扶持了类似的世俗化政权,但最终依然未能抵挡住极端宗教组织的冲击。

至于叙利亚,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尽管维持了较长时间的世俗政权,但只要外部支持稍有减弱,极端宗教势力就能轻松推翻现有政府。相比美国扶持的世俗政权,叙利亚的世俗化程度也并没有达到理想中的效果,面临着类似的挑战。

世俗化在全球许多地区都能奏效,但在中东似乎总是格格不入。事实上,半个世纪以来,中东的世俗化进程逐渐倒退,反而呈现出越来越强的宗教化趋势。更让人困惑的是,虽然很多人认为宗教化的国家会压迫民众,而世俗化的政权则能带来更多自由和幸福,但实际上,反而是这些看似压迫的宗教政权获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战乱与工业化的双重困境

中东的战乱频繁,导致这些国家的经济建设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在一个长期动荡的环境中,工业化进程几乎无法启动。我们知道,工业化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变革,它还涉及到教育、劳动力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但在战争不断的中东,许多国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进行这些深层次的改革。即使国家富裕,像沙特这样的石油大国,也不急于发展工业化,因为石油收入足以支撑他们的经济需求,而没有必要去追求更高的生产力水平。

中东的石油资源提供了短期内巨大的经济财富,但石油经济的单一性也限制了工业化的进程。石油不需要大量的工人和高技术人才,反而更多依赖外资和外工。而对于本地民众来说,石油经济没有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流动性。由于依赖进口产品和原材料,中东的制造业几乎无法发展起来,这就使得世俗化改革带来的资本主义思想与当地的社会现实产生了冲突。

尤其在一些石油富国,尽管表面上看起来经济上拥有巨大的财富,但这些财富并没有真正惠及到所有民众。许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之中,缺乏职业发展的机会。而石油大亨和政治精英们依然垄断着国家资源,民众对于不公平的财富分配感到不满,却无法通过世俗化改革来改善自己的处境。

没有工业化的支撑,大多数中东国家的经济就依赖于资源型经济——尤其是石油和天然气。这种经济模式虽然能为国家带来短期的富裕,但对于普通百姓来说,财富的分配不均和高失业率却导致了广泛的贫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平等的财富分配和社会动荡,使得人民对世俗政府的支持逐渐减弱,而极端宗教势力逐渐填补了这个空白。

人民幸福观与世俗化的矛盾

中东的多数人民并不渴望像西方那样的现代化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更多地受到传统文化和宗教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世俗化改革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和经济自由,但它却未能真正解决民众的实际问题,反而使得他们感到生活的困惑和迷茫。

为什么?因为世俗化改革推崇的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它要求人们追求财富、物质和个人自由。然而,在一个长期处于贫困和不安定的环境中的民众,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精神上的归属感和安定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宗教为许多人提供了他们所需的精神慰藉和生活的方向。

举个例子,阿富汗和叙利亚的情况就很能说明这一点。尽管国际社会一直支持这些国家推行世俗化改革,但民众的生活状况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善,反而因为资源的短缺、基础设施的匮乏以及不断的战争,人民的生活并没有因世俗化而变得更加富裕。相反,宗教势力承诺的精神满足和安定感反而吸引了大量的支持者,最终在许多地方取而代之,成为了人民的心灵寄托和社会认同的基础。

西方价值观与中东现实的冲突

西方现代化的价值观强调个人自由、财富积累以及社会竞争。然而,这一套价值观并不完全适用于中东这些长期依赖农业和资源型经济的国家。在工业化无法顺利进行的情况下,世俗化改革所倡导的“财富创造”和“个人努力”往往变得空洞无力。对于那些生活在贫困中的人们来说,这种理想的生活方式似乎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完全脱节。

这些国家的精英们曾试图通过世俗化改革来推动国家富强,但失败的原因很简单:他们没有解决根本的生产力问题。即使国家推行了更多的自由市场政策和资本主义制度,如果没有相应的工业基础和足够的就业机会,民众依然难以脱贫,无法在经济上实现个人的价值。相反,宗教国家通过统一的思想体系和简化的生活方式,让民众在极度贫困中依然能够找到精神上的安慰和归属感。对于他们来说,宗教带来了不仅仅是信仰的力量,更是稳定社会秩序的一种保障。

如何理解中东的宗教复兴

总的来说,中东的世俗化失败与宗教复兴现象并非偶然。它是由于中东地区长期的战乱、经济困境和资源依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在这种背景下,宗教成为了民众应对不安定生活的一种方式。尽管西方的世俗化改革模式在理论上看似合理,但它并没有考虑到中东的历史背景和民众的实际需求。换句话说,宗教的回归在中东并不是社会倒退,而是一种对现实困境的回应。

中东的未来是否能够通过世俗化改革实现真正的现代化,这仍然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许,只有当这些国家能够解决根本的经济问题,建立起稳定的工业基础,并为民众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时,世俗化改革才可能真正取得成功。